英式下午茶文化浅析
2015-04-14黄学周
黄学周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
英式下午茶文化浅析
黄学周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
英国人赋予红茶以优雅的形象及丰富华美的品饮方式。下午茶更被视为社交的入门,时尚的象征,是英国招待朋友开办沙龙的最佳形式。下午茶发展中受到英国当地文化影响,极品红茶,瓷器或银制茶具,茶桌上的纯白蕾丝花边桌巾,小推车上精制茶点,茶会上的古典音乐和馥郁清芬的鲜花都是下午茶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这种的饮食方式很快就成为了以严谨礼仪著称的英国人打发下午时光的一种绝佳方式,逐渐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礼节要求与习惯。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中每日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下午茶;维多利亚时代;瓷器
一、英式下午茶基础入门
1、起源
英国人的饮茶实际开始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他每日闲得无聊就下午在宫殿里和一帮贵族搞聚会。最先开始大航海的葡萄牙人在400多年前发现了中国产的茶,荷兰人控股的东印度公司开始进口东方的茶叶,十八世纪时,英国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The 7th Duchess of Bedford,Anna Maria),在下午时让女仆准备了少量的蛋糕、面包、奶油用来搭配红茶,并用这种方式招待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据说女王三天都不舍得回家!英国宫廷至此开始将下午茶作为王公贵族的必备享受。加上18世纪时期的英国只有早晚两餐,晚餐一般是晚上8-9点之间才有的吃,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工厂上班,工作量大导致很多人容易饥肠辘辘,所以这种先是在贵族圈里流行起来的所谓“时尚名媛”文化,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下午茶最正统的时间是下午四点,这时候喝茶也称为Afternoon tea或者low tea(和6点左右为晚餐准备的high tea区分开来)。今天英国各行各业都有15分钟雷打不动的法定休息喝茶时间。
2、所用点心
正统的英式下午茶的点心是用“维多利亚式”的三层点心瓷盘托着,最下一层放的是夹着小黄瓜、蛋或者烤牛肉的sandwich三明治,也可以是canapé(夹杂鱼子酱的牛角面包),英式的三明治是finger sandwich扁长方形三明治,吃的时候不必张开“血盆大口”,这样吃相就显得比较优雅;第二层放传统英式点心Scone松饼或bacon roll培根卷,松饼吃不来的话会弄成碎渣到处掉,和吃普通面包一点点剥下来吃不同的是,松饼需要用小刀切,抹上奶油或者果酱,吃一口,涂一下,就能吃出各种风味;最上的第三层则放蛋糕及fruit tart水果塔;英式下午茶的顺序是由下往上吃,这是遵从味道由淡到重,由咸至甜的法则。
3、喝茶配的茶叶
下午茶中的主角“茶”一开始采用的是中国安徽祁门红茶,但因为中国距离英国路途遥远,加上价格昂贵,慢慢地印度大吉岭红茶或者斯里兰卡锡兰红茶就取而代之,特别是5、6月采摘的大吉岭茶有浓郁的果香味,被人称为“茶中香槟”。英式茶壶一般为银制,大片茶叶冲泡时间为3分钟,小片茶叶则是2到2分半钟。茶泡好后在给客人喝茶的杯子上英国人会事先放上滤茶器,以免倒茶时茶叶落入杯中被客人嚼到。如果下午茶选择喝的是奶茶的话,一般喝伯爵奶茶(Earl Grey)并且是遵循先加牛奶再加茶的顺序,如果有必要加糖的话是最后加。伯爵奶茶混合了佛手柑,比普通红茶更具备了提神醒脑的效果。伯爵奶茶主要是以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茶叶作为基茶,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奶的混合茶。中国大众还是更喜欢喝单一的茶,伯爵奶茶的名字据说是来源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出使中国的外交官Grey伯爵,正是他把这种做法带到英国。在当时的英国,举办下午茶会是一种财力展示,因为红茶和奶茶所用到的砂糖在过去都是价格不菲的物品,甚至很多有钱人家为了防止茶叶被盗,在家里还备有专门上了锁的茶柜,只有在下午茶时间,才会派女佣取专门的钥匙开柜取茶。茶的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4、所用的瓷器
喝茶配的瓷器虽然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今天反而被更加重视餐具文化的日本和欧洲等国赶超技术。而因为下午茶的盛行,所用的茶和中国瓷器之昂贵,导致英国数年一直处于对华贸易逆差地位,最终不得不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利润,最终造成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和英国下午茶盛行有关”一说也实不为过。①当时欧洲人在羡慕中国的“如白色金子般”的纯色坚硬瓷器的同时,也不忘自我学习研发,今天英式下午茶用的瓷器就有德国的Meissen麦森(欧洲瓷器发源地,附近的高岭土和景德镇的土质接近)、奥地利的Augarten奥加腾(瓷器的做法在当时属于国家机密,但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瓷器做法还是被某些工匠偷偷传到德国的邻居奥地利,最终传遍全欧洲)、匈牙利的Herend赫伦(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订婚纪念品专用瓷)、法国的Raynaud雷诺(各家高档餐厅饭店首选)和英国本土特色、加入牛的骨灰烧制成骨瓷(bone china)的Wedgwood维吉伍德(英国妇孺皆知的品牌)和Royal Doulton皇家道尔顿(维多利亚女王册封的“官瓷”)等。
二、茶会基本礼仪
1、穿着
传统英式下午茶男士身着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伞,英国天气琢磨不定,常下雨,带伞也是有必要的;女性则穿各种适合白天穿的洋装配帽子,下午茶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服装上斗艳的战场。
2、举办场所
在客厅内,从客厅可以看到主人家的庭园,英国的庭园文化、室内装潢和沙发设计由此兴起。
3、喝茶动作
茶杯和托盘要整个端起来,这样背部就必须挺直,表情大方,拿茶杯的动作要轻,轻轻拿起茶杯,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茶杯杯柄,如今发展成也可以选择把手指伸进杯圈,把杯子送到嘴边。喝完后要先将杯子放入托盘,再放回桌上。
4、服务
由女主人亲自为客人服务,也可以请女仆协助,这也是现代人文进步的一种方式,好的服务会带来好的心情,更是表示出对宾客的尊重。
5、茶会举止
英国人对下午茶会有着强烈的热爱与尊重,这也是表现绅士淑女气质的绝佳场所,在喝下午茶过程中会流露出他们一贯颇具民族特色的严谨态度:茶得小口慢饮,不能发出声音;点心更需细品;说话低声絮语,眼神要温和平视;举止端庄,手腕不可紧贴身体,这样会让人误会你很自闭。
三、茶文化衍生的英语词汇
1、a tea hound在茶会及其他各种社交场合,总有些喜欢追逐美女并像小狗对主人摇尾巴一样对她们大献殷勤的花花公子。这类人就被称为tea hounds爱交际的男子。
2、somebody's cup of tea英国人对茶情有独钟,看英国人号称他们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喝茶,就明白茶在他们心中的位置有多高。清早醒来床头要喝“床前茶”;早餐品有“早餐茶”;上午尝的是“工休茶”;下午四点则是法定“下午茶”;回家后五六点晚餐前的“High tea”(比下午茶多了个肉食冷盘);就寝前还须来一杯“告别茶”。此外,少不了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茶宴(Tea-Party)、花园茶会(Tea in garden)和周末郊游野餐茶会(Picnic-Tea)等。因此somebody's cup of tea指的就是“合某人胃口的东西,使某人感兴趣的东西”。
3、a storm in a tea cup 18世纪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他用了a storm in a tea cup来比喻圣马力诺(欧洲最小国之一)的一次骚乱。那里的骚乱就算闹的再大也对整个欧洲局势无关紧要(欧洲本来就小,圣马力诺更是小的可怜,自然出不得什么大事)。“a storm in a teacup茶杯里的风暴”顾名思义,用来表示“小题大做,大惊小怪”的意思。美语该词组的说法是“tempest in a teapot壶中风暴”。
4、no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英国人爱喝茶,也都知道茶源自中国,中国还是产茶大国,有人要是以给你全中国的茶为条件让你做事,那诱惑肯定是很大的。如果对着这么大的一个诱饵都不动心,那就是很了不起,很有觉悟的!这个词组对应中国人说的“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干”,②中国过去朝代更替时战乱不断,金子作为贵重金属方便难民随身携带逃亡,所以中国人对金子的感情是很特殊的,比如最近有“中国大妈”美国疯狂抢购黄金的例子,英语中的“茶”正可以对应中国文化里的“金子”,都是同样的珍贵。
5、tea break饮茶被英国人看作是一种悠闲和享受。英国人喝茶时间比较固定,不像中国人那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喝茶。英国人一丝不苟地每天重复着茶来茶去的作息规律并乐此不疲。他们习惯于三餐两茶,每天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停下来小憩一刻钟左右,喝茶,吃点心,补充体力。这个时间段就叫做tea break(茶休)。茶休也有morning tea(上午茶)和afternoon tea(下午茶)之分:上午茶一般在十点半左右;下午茶则在下午四五点钟。
四、中英茶文化差异
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就有了饮茶的礼仪,唐朝号称“茶圣”陆羽写的《茶经》,虽然书中文字未过万,但是涉及到茶学的各个方面。《茶经》里不仅涵盖植物学、美学,器物学、史学等,还制定了茶具的规范,关注了茶汤之美,注意了喝茶的环境、时间、空间。那中西方在茶文化上有何出入呢?
1、在茶叶选择方面
中国茶历史源远流长,时间跨度上比英国的要久远。宋朝开始对茶叶的加工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采摘时间要求越早越好,采摘的芽叶要求越嫩越好,这为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原则奠定了基础。今天中国就根据采摘时间和原料来确定茶叶成品的等级。明朝时的茶叶制作和喝法与前朝又有不同,采摘后的茶叶要进行搓、揉、炒、烘培等等,这些制茶法慢慢传遍世界。
2、喝茶的礼仪
明代对饮茶空间十分讲究,此外还对茶会人数、心情、氛围有很多禁忌,一般喜欢三五好友一起评书赏画,再配上一个专门茶童伺候,这与宋代茶会的人多喧哗有很大的不同。茶室内摆设不拘泥于形式,茶器布置随心所欲,根据时间、空间和个人美学修养、喜好而风格迥异,但均不超出时代流风和美学标准。明代文人亦对茶品、茶友、闻茶香、插花、择果等有诸多要求。明朝茶会与英国的下午茶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3、茶器制造先盛后衰
宋代早期以青白瓷作为茶器占有很高的地位,青瓷、白瓷等都是宋代常用茶具。中后期天目瓷(古代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的出产的黑釉窑变瓷器)异军突起。天目瓷因日本僧人来中国留学,从浙江天目山一代带回国的建窑瓷盏,并称这种瓷盏为“天目”而得名。明朝则开始用茶壶容茶,注入茶杯饮用,这样茶杯就开始变小,福建闽南和广东潮汕一代至今仍流行明代晚期的小壶小杯。宜兴紫砂壶和朱泥茶壶成为茶器新宠。茶叶爱好者开始争相收藏泡茶中起主导地位的茶壶。茶壶的大小,好坏开始关系到茶味。清代在饮茶器皿上就更加讲究。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的珐琅瓷(由景德镇烧制的白瓷再由皇宫中工匠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成为茶器世界的新成员。只不过从嘉庆之后开始走下坡路,这与西方瓷器技术的崛起别无关系。
4、茶文化传承不同
中国历代每次政权更替,就会出现一种新的饮茶方式,前朝的所有东西就会被抹杀,只留下少许痕迹。加上从清末到民国,整个国家处于动乱之中,战乱使得许多人家的茶具、书画丧失殆尽,更谈不上进行一场讲究的茶艺表演。而日本的茶道与中国不同,唐朝与日本进行的白村江水战之后,日本圣德太子虚心向中国学艺,日本人向强者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努力保留下宋代抹茶的饮用方式,经过日本“茶圣“千利休的后代和学生们的传播,一直流传到今天。
结语
一般来讲,过去的英国人担心滚烫茶水会把当时轻薄贵重的瓷器烫坏,先放奶和糖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茶的温度。今天虽然科学技术提高了,瓷器不那么容易被烫坏,但是英国人还是普遍认为茶里放奶和糖的先后顺序能够显示一个人的教养,茶品和人品挂钩在了一起。英国人还爱喝的什锦茶则是将几种不同的茶叶混合冲泡,掺入橘子、玫瑰等佐料。中国人和日本人喝茶讲究文化,茶禅一味,一期一会,以茶会友,茶入人心;而英式的下午茶更重点强调“享受”,精致的茶点配上点音乐,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午后温暖的阳光下,在一个惬意的精神世界中,停下繁忙的脚步,轻啜一口好茶,味道回荡在鼻息,清香萦绕在唇齿间,无限地轻松自在,偷得浮生半日闲,进入到沉思冥想的境界里去!拥有高生活品质的人,几乎都是坚持原则一族。下午茶从还是“东方珍品、上流社会专属”到18世纪中期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英国贵族间的风行时尚到逐渐平民化;从专业喝茶的价格昂贵“咖啡屋”到盛行于各大饭店和百货公司之间;下午茶俨然成为了英国人每日生活中雷打不动的习惯,成为如今英国人的“人权的甜品”。
注 释:
①徐庆生.茶叶对外贸易实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2:35-38.
②罗常陪.语言与文化 [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186-187.
[1]徐庆生.品读通仙[M].福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3.
[2]马晓俐.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张信刚.茶与咖啡——张信刚文化与经济讲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Frances Norton.A Victorian Cup of Tea:A Guide to Vic torian Entertaining[M].The Author,1992.
[5]雅丽等.国外农民培训模式及对我国新型农民培养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2(6).
H312
B
1008-7508(2015)03-0021-03
本研究为2013年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角色转换视角下对福建省新型职业茶农教育培训的研究”成果之一,负责人:徐薇,参与人:叶小超,黄学周,唐篠芳。
2014-06-17
黄学周(1977~),福建邵武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