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博空间中的自由生态环境

2015-04-14虢美妮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赛博现实空间

■虢美妮

Cyerspace是cybernetics与space的复合,最早由加拿大科幻作家吉布森(William Gibson)于1984年在其小说《新浪漫者》中提出,表示“受控制的空间”,又称为“在线空间”、“网络空间”、“虚拟社会”,哲学上称其为“赛博空间”。本文将Cyberspace也译成“赛博空间”而非“网络空间”,是因为本文研究的“自由”仅仅是哲学意义上作为人类终极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并不包括它的一切外延的含义,如政治含义、法律含义、伦理意义等。哲学上的“赛博空间”意指由人、符号、数字、信息之间相互链接、互动交流形成的新型数字化实践空间。赛博空间是网络数字化时代由人的实践发展出的新空间和新领域,凸显了网络的社会文化特征以及人类发展的全新社会文化形式,它“是现实空间的虚拟化形式,是世界的信息化展现和人数字化存在的新形式,是人在世界中的另一种存在……虚拟实在仅仅是一种技术现实,赛博空间已拥有本体论和社会学意义,它指向和建构一种现实的、存在的意义性关系和价值实在性价值发生域”[1](P79)。

一、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整合与分裂

人的实践在赛博空间面临的新课题就是对象虚拟、认识虚拟、实践虚拟。虚实相依是赛博空间出现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的共性。虚实共生、虚实互动赋予网络时代人的自由以新的形式——赛博自由。赛博自由是人现实自由的延伸和新的实现方式,是数字信息技术催生下自由的新形态。随着虚拟实践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赛博空间和赛博自由都将成为人的自由生成、存续、运演和发展越来越重要的生态域和必不可少的样态。[2](P35-41)

“自由的生态环境”是指使自由能够生成、存续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态环境和应有的生态环境两种。现实的生态环境是自由与所处环境之间的一种现实关系,应有的生态环境是一种愿望中的条件和环境需要,是一种使自由能够更好地生成、存续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赛博空间是一种应有的生态环境,为人的自由实践提供了一个虚实共存、信息多源、多元交互的生态环境,身处赛博实践中人的自由意识、自由实践呈现出分裂与整合的二向性发展态势,分裂整合并存发展进而成为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显著特色。

(一)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整合

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整合是指赛博空间人的自由实践相互交流、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互动共生的实践环境。赛博信息的丰富性和便捷性、赛博实践的一体化和交互性、赛博交往的超时空性和群体性、赛博技术对人的创新性和合作性的支持,使赛博空间自由意识、自由实践的整合具有可能。而人们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对自由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追求,使赛博空间自由意识和自由实践的整合也成为必然。

自由无界化、契约化、群体化、管理化、社会化、整体化是赛博自由整合性生态的具体表现。一方面,赛博空间为个体超越必然性、发挥人的主体性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氛围。赛博空间的流动性、无界化、去中心性拓展了人的交往范围,提高了人的交往能力和水平,缔造了哈贝马斯所谓的“理想交往的环境”,为人超越限制、探索创新、调适心理、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供了一个自由自主、探索创新、健康开放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赛博空间也为集体和整个社会的自由实践提供了一个求同存异、形成合力、发展共识、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赛博空间的开放性、集体化、整体化使人们可以自由交流、自由融合,只要遵守双方或多方认可的规则,以类似于契约的形式就可实现求同存异、自由合作、自由交流、自由创造的目的。赛博空间符合人的自由之思、整合人的自由之行,为人的自由实践营造了一个自主平等、公平开放、交互创新、民主互动的良性自由生态环境,有助于人的自由实践的顺利展开和实现。

(二)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分裂

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分裂意指赛博空间中人的自由意识、自由实践出现破裂、淡弱、分解、冲突、碎片化、不定性和迷茫化的瓦解现象。在赛博空间为人的自由实践提供整合性生态的同时,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非确定性、流动性、相对性、暂时性也很突出,自由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完整性、坚定性受到动摇,统一、完整、全面的整合性实践生态被无序化、破碎性、片段化的分裂性生态环境肢解、替代。

赛博自由分裂性生态具体表现为自由虚拟化、点击化、程式化、克隆化、个人化、片段化。首先,赛博时空的虚拟性使人的自由意识和交往实践具有虚拟性、短暂性。界面的窗口化、程序化使赛博自由实践点击化、程式化,网络程序使用熟练度的差异代替了赛博实践者自由意识和自由素养的差异,赛博主体在这样的境态下逐渐沦为无差异的单向度的人。自由的崇高感和魅力在千篇一律的点击化、程式化和复制化后不断减弱,自由的荒诞感却随之袭来,赛博自由实践失去应有的环境支持,片段化、碎片化、无序化、呆板化的实践生态充溢着赛博空间。其次,赛博空间多元化的自由观和极端个人主义自由意识及其实践是对自由意识及实践统一性、客观性、整体性生态环境的解构:自由的全面性被片面性代替,自由的系统性被枝节性代替,自由的逻辑性被片段性代替,自由的具体性被单一性代替,自由的过程性被随意性代替,自由的平等性被单面性代替等,极易把人们的自由实践置于一个不定性、迷茫化、空心化的生态环境中。多元化的自由观和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实践是赛博生态环境异化的结果,又不可避免地加剧着赛博空间自由实践生态环境的裂化。最后,赛博空间日益蔓延的网络陷阱、网络沉溺、数字化犯罪、黄色信息、计算机病毒、黑客及黑客行为、人肉搜索、隐私权被侵犯、诚信危机等网络安全和社会问题,作为赛博空间的消极因子,既是赛博自由生态环境分裂的产物,又加速了赛博交往生态环境的失范和污染。

赛博空间自由生态环境的分裂与整合是人的自由实践面对同一生态环境表现出来的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在赛博实践中,自由的生态环境既无绝对的分裂也无绝对的整合,整合中有分裂,分裂中有整合,此消彼长,共同构成赛博空间人的自由实践的生态环境。

二、赛博自由生态环境二向性并存的原因

只有深入分析赛博自由生态环境整合与分裂并存的原因,才能准确把握赛博空间人的自由的积极意蕴,彰显高技术条件下网络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人文价值。下面我们从赛博空间内部的矛盾性存在入手,分析赛博自由生态环境分裂与整合并存的深层原因。

(一)现实与虚拟、实与虚的对立统一

赛博空间的现实与虚拟、真实与虚幻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性,是形成实践生态环境的整合与分裂二向性并存的根本原因。在赛博空间中,虚拟技术创造出了“虚拟现实”,使其具有真实现实的功能并对现实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于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一方面,虚拟现实对环境复杂性的重建能力以及它的个体智能和群体智能的互动特征使“人机共享”成为现实,人机界面融为一体。“虚拟实不仅‘仿真’、‘逼真’,而且‘超真’,以‘真’的方式实现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3]虚拟实在在从根本上消解了“现实性”与“可能性”、“现在”与“未来”、“实”与“虚”之间的界限,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新的整合性实践生态。另一方面,虚拟实在使人们自由穿梭于虚实之间的同时,有可能使我们的生活世界空洞化,甚至使人自身空心化,沉溺于“虚拟实在”中,把“现实”当成“虚拟”,把虚拟替代物当作事物本身,导致自由真正生态环境的遮蔽和曲解,使自由摇摆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无所适从、不知所向,形成了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无序和混乱。

(二)自由信息的多源性与自由实践的多向性

赛博空间信息的充足性和实践的开放性使人们彼此之间可以更加客观、全面、有效地认识真理、整合智慧、形成合力,从而拓宽了自由发展的路径,丰富了自由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整合性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和实践的多向性,也使人们的自由意识、自由实践呈现出盲目、多向、无序发展的态势。各种各样的信息污染和无序实践不断稀释着自由的信仰和功能,使得赛博自由的生态环境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相对性、主观性和无序性。因此,自由信息的多源性与自由实践的多向性并存及其矛盾发展也是形成赛博自由生态环境分裂与整合共存的重要原因。[4](P13-18)

(三)主体自由素养的提高与减弱并存

赛博空间主体的自由素养和能力既提高又减弱、既增强又退萎,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性存在,既是形成整合性与分裂性并存的赛博实践生态环境之因,又是这一生态环境发展的结果。赛博空间的虚拟客体不再受时空、属性、气候、关系、本质等内外在条件的限制,面对这样的虚拟客体,人的主体地位突显,创造力和潜能得到空前的增强和提高,人的自由个性和素养在赛博空间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挥。主体自由个性和素养的提高会不断优化,加速赛博自由实践生态环境的整合。但另一方面,信息的重度污染、价值观的混乱、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等使虚实之间距离越来越远,“网际自我异化”和“脱离肉体效应”等网络疾病纷至沓来,严重影响人的自由素养,阻碍人个性的自由发展,而主体自由素养和自由个性的弱化又会造成赛博空间自由生态环境的分裂。

赛博空间虚和实、真和假、多元和统一、自由素养的既提高又减弱、个体自由和社会责任等等之间的矛盾存在和对立统一,造就了赛博自由实践生态环境整合与分裂并存的二向性。但总的来说,赛博空间提供给人实践的正面性生态远大于分裂性生态,而且,随着人类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对自身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认识,人们将会开拓赛博空间更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自由生态环境。

三、优化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理路

人的实践在缔造并重塑着赛博空间,赛博空间也在发展着人的自由。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分裂本质上是人的自我异化在赛博空间的表现,根本原因不在于网络,而在于人的实践选择。因此,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寻找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优化之途,抑制赛博生态环境的分裂之径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和社会是互动构建的,技术不是一种与价值无涉的纯抽象的冷冰冰的工具理性,而是社会群体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结果,是人这一主体构建了技术。因此,为避免赛博实践生态环境合与分、虚与实、技术与人文、自由与制约之间的悖论,赛博主体必须明确自己技术主体的地位,承担作为技术主体的责任,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网络以人为本,以自己的“应分”来对待和发展赛博技术和赛博空间,在实现技术自身健康和高速发展的同时,确保技术对人实践发展的正向生态环境的塑造。[5]

对全社会而言,构建人格化的赛博伦理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美与丑”、“善与恶”的鉴赏与辨别能力,而且对人的赛博实践具有重大的制约、导向和规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遏制赛博自由的异化。对个体而言,赛博实践生态环境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自律型道德。网际互动中道德自律行为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是能够“慎独”,即在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坚守道德规范。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赛博实践者都会具有这种责任心,因而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就很有必要。

当前,由于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现实监督的缺乏,加之人们在赛博实践中对自由的不正确、不恰当的追求和使用,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分裂远大于整合。所以,必须树立依法治网的法理权威,完善网络法规,依法严惩各种以赛博自由实践为幌子的犯罪行为,通过制度和立法来确保赛博自由实践环境文明有序运行。

自1996年国际环球网联合会投入使用的“互联网络内容选择平台”的监控软件开始,各国都以不同程度的技术监管作为清除网络不良信息、抵御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的有效手段。当前,必须大力鼓励网络科技创新、积极培养网络高科技人才,为赛博自由生态环境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能化、高端化技术支持。

四、结语

在网络时代,没有绝对虚拟的赛博自由也没有绝对的现实自由。赛博自由和现实自由相互渗透、互动共生、共同发展。因而,赛博自由生态环境是现实“实”的生态环境和赛博空间“虚”的生态环境合力缔造的结果。这一虚实相间性,要求我们在现实实践和赛博实践过程中要把握好虚实之间的张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网络管理、完善网络法规,整合赛博自由生态环境中的有利因子、抑制消极分裂因子,为人的赛博实践营造一个规则有序、绿色健康、安全和谐的生态环境。

[1](美)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吾伦,刘钢,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翟振明.虚拟实在与自然实在的本体论对等性[J].哲学研究,2001,(6).

[4]汪丁丁.自由人的自由联合[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5]刘建洲.“网人共生”的理想社会——虚拟社会中人类生存方式的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12).

猜你喜欢

赛博现实空间
OnePlus 8T赛博朋克2077限定版
空间是什么?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创享空间
赛博朋克
阿丽塔与“赛博朋克”世界
从城寨到屋村,寻找隐藏的赛博朋克之城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