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对编辑再加工的制约性
2015-04-14乔倩
乔 倩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编辑部,长春 130118)
语境理论对编辑再加工的制约性
乔倩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编辑部,长春130118)
摘要:笔者结合语境理论和编辑工作的实践经验,针对语境理论对于编辑加工稿件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从上下文语境、民族文化语境、对象语境等方面,论述了语境理论在编辑业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语境;编辑加工;制约性
编辑业务与多种学科存在交叉渗透,其中语言学理论为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期刊高效、高质量的出版发行提供保证.语言应用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这拓展了依据语言学的学科理论来分析、解答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的范围,进一步体现了语言学在编辑工作中的核心位置,也凸显了语用学的重要指导作用.编辑应该将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即语境理论,同编辑的具体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用理论知识拓展并指导编辑工作中的每一个过程和具体环节.
1语用学的核心理论——语境理论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语用学的研究内容更是离不开语境,我们通过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来理解并解释语言的不同意义,在特定的情景或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应用语境理论我们来解释语言的使用规律,为明确语言的使用环境做出指导,为判断语言的正确使用意义作为依据.因此,语境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针对话语中的“指示词语、推理、前提”等出现的问题,一般均归为语用问题,我们皆可以从不同侧面通过语境理论来做出准确的解释.编辑业务实质也是语言具体运用基础上的专业性工作.准确判断语言的使用意义,并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地修改和运用语句以表现语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的意义,这是对编辑提出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性要求.单纯地从语义语法角度理解一个句子或一段话语的含义会与一定语境下的话语意义二者之间存在差别,对于同一个语法意义的文字表述也存在着词语省略、前后文照应等语言表现手段的不同.在语境的作用下产生了意义改变的语句,需要编辑结合语境来重新判断语言使用的正确性,理解话语意义,不能简单地从文字表面添加、删除或修改内容,结合不同语境的制约因素,在语境条件下分析话语的使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是否需要修改.
2语境理论在编辑业务中的具体应用
2.1 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语境,主要针对语句中存在的前后语的关联与衔接.对于不同话语衔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前后语句照应、词语的省略和重复.编辑在加工稿件过程中所完成的并不是一项纯粹而单一的语言文字修改任务,而是需要将某些语句置于特定语境中去理解进行修改处理.这就给编辑在业务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于特定语境下的语句,编辑加工要以语境为前提条件,绝对不能任意添加多余成分或是删除原文词语,否则会导致忽视被审稿件语境因素的后果.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曾指出“夫立之言,因字而成句,因句而成章,因章而成篇”[1],揭示了语篇形成的逻辑关系,上下文语境决定着话语的语篇逻辑性,它直接关系到一段话语的完整连贯性如何.在语境的制约下省略主要以承前省和蒙后省为多见.编辑如果不了解句子成分的省略条件,不仅会造成稿件内容句子成分多余、画蛇添足,同时也能改变作者原意.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括号内容则是多余部分,若在修改的过程中添加了这些成分反而对话语通篇的完整逻辑性造成影响;②“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承接前文省略“荷花”;③“李老师是上海人,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语言学研究工作.”根据语境的制约在第二分句承前省略“李老师”,稿件中若添加主语成分“李老师”或“他”就会造成稿件内容缺乏语言逻辑性和严谨性,影响稿件的加工质量.离开上下文语境来理解上面的语句,表义含糊.因此,编辑一定要结合话语所在的具体语境再去对稿件内容进行必要性的增加删减或修改,脱离语境的修改还停留在单纯的语言文字层面上,不能达到编辑加工的质量要求.
2.2 民族文化语境
民族文化语境,主要多指言语交际的相关社会文化背景,涉及到文化习俗方面即指人们社会生活中传承相沿形成的模式,也是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编辑应该对于社会民族文化语境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作者文章的特点,明确在民族语言中的应用.民族语言中对于敬称的使用经常出错,比如“家父、儿臣、令郎”等这些词在本民族语言中存在着语境失误的现象,故明确民族文化语境下词语运用的针对性,可以有效地防止编辑在修改加工过程中“脱离语境、人物中心和说话对象所指错位”现象的出现.“家父”指自己的父亲,“令尊”则指别人的父亲;“府上”指说话对方的住所,对话中用于指自己家,“我把你叫到我府上来,就是为了这件事”这句话中“我府上”就是语言使用中在民族文化语境方面出现的错误[2].编辑掌握古代民族言语交际的习惯模式,明确辨别具体语境下语言使用的规律,就能及时而准确地挑出文章中敬称的使用错误,将“我”删掉.
2.3 对象语境
期刊从栏目的角度可以分为几个专题,分别代表不同的研究方向,而它们又构成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围绕期刊研究内容的重点,或侧重于工业、农业,或侧重于医学,还有的偏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等.对象语境,笔者将其概括为期刊的研究内容在通篇所形成的一种在用词特点、学科专业、逻辑表达和学术层次等方面能够表现本期刊学术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的期刊本身具有的语言环境或语言背景.编辑工作中出现的“与本刊风格不一致”[2],就是基于期刊的对象语境针对来稿内容及编辑而言的.期刊的研究领域和学术层次决定了其阅读对象的范围,在语言使用的风格上也随之不同.农业类的学术期刊,其学科专业词语使用频繁,如“单株、杂种F1、回归分析模型”,特定的研究领域决定了期刊的语言环境,即对象语境.编辑应掌握专业用语的使用条件,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读者人群对文章进行具体语境下的再加工,做到不偏离期刊的行文倾向,不改变作者的主旨意图,在修改过程中与对象语境的制约性保持一致,从而使期刊的主题得以升华.
3结语
编辑要处理好自己同作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学术思想,并在稿件编辑加工的同时结合语境和话语意义对内容进行修饰再加工,经过编辑再加工要达到使稿件内容表述缜密、严谨、语言精练、语篇逻辑性强的效果,否则将失去再加工的实际意义.编辑业务并不是一项简单而纯粹的文字性工作,其本身的工作流程决定了编辑业务要以掌握语言学(语法学)和语用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前提,在编辑过程中以始终保持作者文章的原汁原味为准则,不偏离中心,不改变作者原意.语境理论作为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编辑业务中的应用更应值得编辑学习并掌握,能够结合期刊的特点加以运用.结合不同的语境有针对性地对稿件进行加工整理,使编辑的修改变得富有灵活性;使稿件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更能使其成为一篇优质的编辑作品.
参考文献
[1] 徐珺.上下文语境研究—《儒林外史》汉英语篇对比分析[J].外语学刊,2004(1):60.
[2] 唐韧.语境理论对编辑业务视野的拓展—“编辑应当掌握语用学”系列文章之二[J].编辑之友,2009(10):98.
The Conditionality of the Context Theory to the Editing Processing
QIAO Qian
(TheJournalEditorialOffice,JilinJianzhuUniversity,Changchun,China130118)
Abstract:The author references to the context theory and the editing work experience,analyzing the conditionality of the context theory to the editing processing.The context of co-text,the national 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object context are talkd about.From the discussing,we can see that the editing processing is more than the literal editing processing,so the context theo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diting.
Keywords:the context theory;the editing processing;conditionality
中图分类号:G 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919(2015)06-0115-03
作者简介:乔倩(1982~),女,吉林省长春市人, 编辑,硕士.
收稿日期: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