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改良矫正效果观察

2015-04-14韦祖印苏建英

海南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矫正器牙根上颌

韦祖印,苏建英

(云浮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 云浮 527300)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改良矫正效果观察

韦祖印,苏建英

(云浮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 云浮 527300)

目的 探讨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对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矫正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实施改良Nance弓矫正,对比治疗前后曲面体层X线片中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倾斜角度的改变对矫正治疗的效果和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变化。结果40例患者均采用改良的Nance弓完成矫正治疗,所有患者的第一恒磨牙均完全萌出且建牙。经过矫正治疗后患侧的倾斜角度为(92.8±5.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矫正之后的健侧的倾斜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治疗后的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程度比矫正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矫正能够有效调整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近中倾斜角度,但是应密切关注患者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情况,建议在轻度吸收时尽早进行矫正治疗。

矫正器;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在磨牙萌出过程中因为近中萌出的角度较大而造成的阻生,其患病率约为2%~6%,在所有异位萌出中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最常见的[1-2]。异位萌出可以引发第二乳磨牙的临近牙根非典型性的吸收,严重时可造成乳磨牙早失,使第一恒磨牙发生近中移位造成牙弓间隙消失[3]。所以及时对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进行矫正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对已报道的矫正器进行改良,采用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对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进行矫正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倾斜度和第二乳磨牙牙根的吸收状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3~9.8岁,平均7.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实施矫正。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为上颌单侧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2)患侧的第二乳磨牙的牙根至少有两个是完整的,且经检查未出现松动。排除标准:(1)存在全身系统性疾病;(2)颅颌面部先天畸形。

1.3 改良Nance弓矫正器的制作方法及应用 改良Nance弓矫正器是在Halterman[4]提出的矫正方法的基础上改良形成的,详细设计方法为:于两侧的第二乳磨牙上放置带环,在腭侧采用钢丝和树脂寄托相连接,形状像Nance弓,于患侧的带环处颊腭侧两个方向分别延伸出两根钢丝至第一恒磨牙处,并绕至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钢丝末端分开。在两条钢丝的末端5 mm处焊接与牙龈平行的小段钢丝,伸向远方约5 mm,作为牵引小钩。在应用时于第一恒磨牙的颊腭侧粘结侧扣,采用不同长度及型号的链状皮圈经牵引钩向颊腭侧扣处做牵引,目的是将第一恒磨牙迁移向远中。矫正时力度应较轻,大约为0.78 N比较合适。

1.4 评价方法 常规进行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拍摄和曲面体层X线片,以检查患者颅颌面和牙齿的发育状况,且可排除有颅颌面部先天畸形的患者。本研究选择治疗前后曲面体层X线片中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倾斜角度的改变对矫正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依靠曲面体层X片中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变化对于矫正对乳牙的影响进行判断。

1.4.1 曲面体层X线片中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倾斜角度的测量方法 在曲面体层X线片中将眶下缘进行水平连线作为参考平面,由第一恒磨牙的牙冠近中外形高点处至近中颊根近中外侧的最突点处进行连线,与参考平面的交角即为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倾斜角度,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健侧与患侧的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倾斜角度,分析第一恒磨牙治疗前后的角度变化情况。

1.4.2 第二乳磨牙的两侧牙根吸收变化 按照吸收程度的轻重对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进行分级[5]:一级为吸收仅局限于牙骨质或较少的牙本质;二级为吸收已到达牙本质但是未累及牙髓;三级为吸收已经导致牙髓暴露;四级为吸收已经累及近中根。本研究在以上分级的基础上加入零级,即牙根未出现明显外吸收。将一级与二级作为轻型组,三级与四级作为重型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牙根吸收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矫正效果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治疗情况 40例患者均采用改良的Nance弓完成矫正治疗,所有患者的第一恒磨牙均完全萌出且建牙。整个疗程为4~7个月,平均5.5个月。

2.2 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倾斜角度的测量 治疗前患侧的倾斜角度为(74.9±7.7)°,健侧的倾斜角度为(92.6±5.5)°,两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32,P<0.05)。经过矫正治疗后健侧的倾斜角度为(93.2±5.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1,P>0.05);患侧的倾斜角度为(92.8±5.1)°,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64,P<0.05),与矫正之后的健侧的倾斜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2,P>0.05)。

2.3 第二乳磨牙的两侧牙根吸收变化 患侧治疗后的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程度均比矫正前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031,P<0.01),见表1。患侧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按照轻型和重型进行分组后,两组矫正后的牙根吸收变化均比矫正前明显增加(P<0.01),见表2。健侧治疗前后的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程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05),见表3。

表1 患侧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变化[例(%)]

表2 患侧两组患者矫正前后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情况比较(例)

表3 健侧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变化比较[例(%)]

3 讨论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指的是第一恒磨牙被第二乳磨牙所嵌顿而无法正常萌出,其发病率在2%~6%,发生原因可能和遗传、上颌骨比颅底位置靠后、恒磨牙的萌出角度大等因素有关[6]。因为乳磨牙的牙根存在不同程度吸收,所以若不能及时进行正确矫正,会引发恒磨牙前移、牙弓长度丧失等结果[7]。1982年Halterman[4]提出在患侧的第二乳磨牙处粘结带环,使弓丝由第一磨牙进行远中绕回,并于远中焊接与牙龈平行的牵引小钩,以此作为施力装置,向远中牵引第一恒磨牙。本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良,改良的Nance弓具有以下优点:(1)牵引基础为双侧的第二乳磨牙和腭托,支持力增强;(2)双侧的牵引钢丝可以有效地防止矫正扭转,适度的调整第一恒磨牙的角度。本研究中40例患者均采用改良的Nance弓完成矫正治疗,且倾斜角度与健侧无显著差异,证明此种矫正器能够有效向远中牵引第一恒磨牙,所有患者的第一恒磨牙均完全萌出且建牙。

本结果显示,治疗前患侧的倾斜角度为(74.9±7.7)°,健侧的倾斜角度为(92.6±5.5)°,两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矫正治疗后健侧的倾斜角度为(93.2±5.4)°,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倾斜角度为(92.8±5.1)°,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矫正之后的健侧的倾斜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提示实施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矫正能够有效调整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近中倾斜角度,能够有效的将第一恒磨牙牵引向远中,进而使锁结关系解除,第一恒磨牙正常萌出并建牙。

本结果还显示,患侧乳磨牙在矫正以后出现牙根吸收加重的现象,提示矫正之后增加了患侧乳磨牙脱落的风险。原因可能与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会导致乳磨牙的牙根吸收的病理机制依然有关系;也可能与患侧的乳磨牙遭受较大的矫治力有关[8]。该现象还提示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治疗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二乳磨牙的牙根未受到严重破坏时进行治疗对于牙齿的保留非常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健侧治疗前后的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程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改良的Nance弓的施力装置在患侧,患侧承受的力量比健侧大有关系[9]。有文献报道[10]轻力对于牙根吸收的减缓有利,对乳牙加力时也要使用轻力,避免过大的力量会加重对乳牙的牙根损伤。

改良的Nance弓主要适用于单侧异位萌出的患者,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在一级至三级之间,对于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三级以上的患者应该密切注意关注乳牙的状况,不能保留的乳牙需进行间隙保持。

综上所述,实施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矫正能够有效调整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近中倾斜角度,但是应密切关注患者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情况,建议在轻度吸收时尽早进行矫正治疗。

[1]王 郁,葛立宏,刘 鹤,等.儿童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治疗及相关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8):507-509.

[2]张 莺,袁 谷.VITAPEX糊剂与F2000复合体联合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9):42-44.

[4]Haherman CW.A simpl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ectopically erupting permanent first molars[J].J Am Dent Assoc,1982,105 (6):1031-1033.

[5]Barberia-Leaehe E,Suarez-Clra MC,Saavedra-Ontiveros D.Ectopic eruption of the maxillary first permanent molar: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in growing children[J].Angle Orthod,2005,75(4): 610-615.

[6]王 郁,刘 鹤,葛立宏,等.改良Nance弓矫治器治疗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1): 32-36.

[7]郑树国.儿童牙齿发育异常Ⅲ.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早期临床处理[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10):637-639.

[8]葛立宏.儿童口腔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44.

[9]Lim E,Sameshima G,Petocz P,et a1.Comparison of Australian and American orthodontic clinical approaches towards root resorption [J].Aust Orthod J,2012,28(2):181-189.

[10]林久祥.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l:330.

R783.9

B

1003—6350(2015)06—0895—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6.0321

2014-07-22)

韦祖印。E-mail:mhgiott@126.com

猜你喜欢

矫正器牙根上颌
教练有了电子小助手——羽毛球初学者姿势矫正器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坐姿矫正器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
正畸性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两种材料矫正器矫治力的测量及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