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微信
2015-04-13王安忆佳
王安忆佳
“爸爸,你有微信吗?”
“威信?呵呵,爸爸哪有什么威信啊!我都退休这么多年了。”
“哎呀,我说的是手机微信,我们都在用!”
“哈哈,老爸太Out啦!”
这是前天,爸爸开车送我上学,车载广播里一对父女在电话中的一通对话。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两个同音词,从实际的应用表现来看,二者的可信度实在是有天壤之別。
微信这种沟通方式本身是不错的,可一旦发布的信息层出不穷,乃至狂轰滥炸,就变得面目可憎了。
首先是真真假假,缺乏科学性。各种微信帖,特别是养生帖、食疗帖、教育帖、旅游帖之类的,很有吸引力,但是很多都经不起推敲的。我们可以看看这条信息的出处,如果权威的,可以相信;如果不权威,看看就好。但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微信上海量的各种转发,误导大众,危害不浅。
最讨厌的是,有的微信最后一句写着“光看不转,等着倒霉吧”“不转的话会得到诅咒”之类的信息,这种信息实在给人添堵。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所谓的“消息灵通人士”到处传播所谓“内部消息”,其实是在传播谣言。还有一些“意见领袖”,打着“自由、独立、民主”的旗号,在微信里说了很多不负责任的话,很有煽动性、蛊惑性,很容易点燃我们青少年尚不成熟的浮躁的心。
微信是种快捷、方便的交流方式,但微信的内容确实鱼目混杂,可信度很低,更谈不上威信——真的只能微微信它一点点了。呼吁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微信管理部门也加强监管,还微信世界一个干净蔚蓝的天空。
编后:
比起时代的诸多宏大问题,微信是一个太小的话题了。我们甚至觉得,玩微信就像是随处可见的物流系统一样,早已经被我们消化、适应了。那为什么还要做这一期专题?可能的答案是,它也许与物流一样,影响深远。诟病当然会有,但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包括阅读内容、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等的塑造上,都潜移默化,不容忽视。这里,只是抛砖引玉,也许,你也有对“微信”这一话题的更深入看法。欢迎你表达出来,我们会择优在“思想碎片”栏目刊出你的讨论和态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