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航道数据中心建设思考

2015-04-13张国平

中国水运 2015年3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信息化

张国平

摘 要:数据中心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本文阐述了长江航道数据中心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对其布局方案进行思考分析,并就其服务领域进行了探讨展望。

关键词:长江航道 数据中心 信息化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已跃居成为货运量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七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增强干线航运能力,健全智能服务和安全保障系统。

长江航道局高度重视并牢牢把握“黄金水道”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电子航道图、测量二期三期、信息化一期二期等多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实施,大幅提升了长江航道服务和管理水平。随着数字航道与智能航道建设的推进,航道数据生产、航道业务管理、公众信息服务等一系列应用系统逐个上线运行,航道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得到极大丰富并与日俱增。如何管好这些“海量、多源、异构”的数据,使之为长江航道建设服务,是目前航道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长江航道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就是针对这一挑战提出的战略措施。

建设长江航道数据中心的意义

1、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要提高交通运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协调,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建设长江航道数据中心就是为了提升航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行业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能力,是对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落实。

2、实现航道数据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

受过去建设规模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长江航道原有信息化系统的技术体系较为分散,造成航道数据资源分散在多个部门,相关业务间难以基于信息共享和流程对接实现业务协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低。建设长江航道数据中心,搭建综合集成的航道数据资源平台,构建一体化航道数据生产管理服务模式,提高数据资源建设管理与服务效率,实现长江航道数据与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信息共享。

3、促进航道信息化工程建设及其应用服务

随着数字航道、智能航道等航道信息化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航道数据及应用服务对航道数据资源的高效管理及共享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建设长江航道数据中心,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服务于数字航道和智能航道等信息化工程和航道业务管理。

长江航道数据中心布局思路

1、总体方案

根据《长江航道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长江航道“十二五”建设规划数字航道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建设任务,长江航道数据中心将按照两级航道数据中心(1主6分)的“一朵云”总体框架进行建设,主要由数据标准规范与数据资源体系、人才队伍、组织机构与运行管理机制、软件系统(数据应用平台、数据管理支撑平台等)、硬件环境等内容组成。同时,结合“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新常态下推动“四个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要求,大力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长江航道数据中心与交通运输部数据中心和长江沿线省市交通数据中心进行对接,形成部、省、市和长江航道多级交通数据中心框架,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2、1主6分两级架构

长江航道数据中心按照长江航道数据主中心、区域航道局数据分中心两级构架进行建设,数据分中心负责所辖区域数据的采集、生产与处理,同时将数据汇总到数据主中心,构建航道数据的分布式采集处理、集中管理和统一服务的航道数据资源综合管理“云”模式。数据主中心通过统一的标准规范及数据资源指标体系进行航道“大数据”的集中入库、统一管理和服务研发,形成航道数据资源服务体系,为航运企业、社会公众、航道规划建设提供基于航道数据的业务应用与信息“云”服务。

数据主中心在两级架构中的作用

在两级架构中,6个数据分中心建设已在数字航道工程中依次开展并按方案逐步实施。目前,数据主中心建设工作还在准备阶段,按照设计将在数据分中心建设基础上,构建形成整个长江航道数据中枢,实现1主6分的数据同步交换与共享机制,从而打造成为功能完备、资源配置合理、运行高效安全、服务多元化的长江航道数据中心。数据主中心建成后,将作为长江航道数据中心统一对外提供服务的窗口,向交通运输部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并与沿江省市交通数据中心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向其它社会用户提供信息和数据增值服务。

1、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数据主中心在设备层面上通过引入虚拟化等技术,能够消除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对应用程序的物理局限,减少为应用程序配置专用服务器引发的资源空置现象,从而大幅提高投入设备的使用效率。在信息资源使用层面上,能够通过数据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减少各部门数据资源管理和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跨系统的信息共享、流程对接和业务协同。

2、增强数据资源的安全性

数据主中心存储了各分中心的数据,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维护和开发,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航道信息服务,因此其安全体系建设标准较分中心高,数据安全保密程度高。在1主6分模式下,分中心的所有数据在数据主中心完全备份,任何一个分中心的数据损坏都可快速从主中心恢复数据。建设高安全标准的数据主中心及主分灾备机制,数据的安全性更高,有利于保证数据中心的服务连续性和稳定性。

3、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

数据主中心可实现所有资源物理层面的集中,便于通过资源维护管理体系对长江航道数据的维护和管理进行统一调度,使得维护管理方式更加灵活简单、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在融合长江航道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和应用服务研发,向航道建设、维护、管理单位以及社会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航道信息定制服务,不断提升对外服务能力。endprint

长江航道数据中心的服务领域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交通运输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交通运输业发展难题、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长江航道数据中心作为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长江航道信息化快速发展和全面发挥功能的重要支撑。通过长江航道数据中心对航道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航道信息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为长江航道建设、管理维护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服务。

1、服务长江航道建设

航道信息化不仅要求能快速获取数据,还要能高效、灵活管理数据,及时、准确处理航道信息。长江航道数据中心作为数据汇聚、管理和处理的中枢,可向航道工程中的各专题应用提供多种形式的数据和信息,为长江航道建设提供决策服务,为长江干线航道的变化及航道水工建筑物的状态提供数据监测信息和技术支撑。

2、服务长江航道管理维护

数据中心不仅是航道数据的汇集地,还是融合、分析、挖掘各类航道信息的计算分析中心。通过对长江地形地貌、流速流态、实时水位、整治建筑物检测、视频监控、船舶流量等多源多时态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主动发现和预判航道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如水深变化、整治建筑物的变化、河道冲淤、航标异动、碍航物等情况,数据中心能及时向航道管理人员提供精准信息,使航道维护管理更科学,航道行船更安全畅通,从而推动航道维护管理手段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3、服务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长江航道数据中心的运行,可以实现长江干线航道与支流航道、沿江陆路运输系统信息共享。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长江沿线各省市均不同程度建设了交通行业数据中心或信息中心。长江航道数据中心将有助于沿江省市陆路物流信息与水路物流信息互通和共享,长江干线和沿江陆路运输可以互为依托,实现长江流域的江陆联运,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促进长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结语

长江航道数据中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好数据中心,尤其是规划、建设、运维好数据主中心,形成高质量的数据汇聚和资源服务的中枢,将极大地提升长江航道信息化服务水平,为航道建设做好基础支撑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国务院,2014年9月.

[2]《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1号),交通运输部,2011年4月.

[3]《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号),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1月.

[4]《长江航道数据资源规划总报告》,长江航道局,2012年.

(作者单位:长江航道测量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信息化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8年数据中心支出创新高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北京科创新型云数据中心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有“书”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