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可持续设计实践与教学探析

2015-04-13吕明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

文/ 吕明月(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

国内可持续设计实践与教学探析

文/ 吕明月(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

引言

尽管设计界已经普遍认识到可持续设计需求的紧迫性,但国内可持续性设计项目真正落地的并不多,大多更像是概念性设计。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可持续设计是个发展中的概念,其范畴本身具有模糊性,并且目前还没有适用中国的评估体系,难以预估或评判项目的“可持续性”效果;二是学生所学的大多是来自西方的可持续设计理论,但即使是西方国家,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中外语境不同,很多理论根本不能直接拿来应用,面对真实项目,学生尽管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却常有无从下手的困惑。因此,笔者基于参与LeNS-China1LeNS-China(中国可持续设计学习网络:http://www.lens-china.org)是LeNS项目在中国的分支,由国内多所大学与社会机构参与组建,致力于中国可持续设计的研究、教学、实践与信息传播。LeNS-China (China Sustainable Design Learning Network: http: //www.lens-china.org) is Chinese branch of the project LeNS , and supported by domestic universities and organizations, focusing on research, teaching, practice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n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 in China.项目的经验,探讨与研究近年来相关实践的可行性途径,并梳理总结各校的不同教学经验,以期为可持续设计的同仁提供启发或参考。

一、可持续设计理念落地的可行性途径

1.1 建构LeNS-China平台,推广教学与实践:

LeNS-China的初衷是作为可持续设计教学的在线资源库,让师生和其他同仁了解国内外可持续设计发展的动态与理念的发展。它源自欧洲LeNS2LeNS项目(The Learning Network on Sustainability: http://www.lens.polimi.it)为国际教育机构间影响较大的合作项目之一,旨在推进国际校际间在“可持续设计”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的交流与合作。The LeNS (The Learning Network on Sustainability: http://www.lens.polimi.it) is an influential collaboration project launched b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imed at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intercollegiate communications and cooperation on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项目,但又与欧洲的LeNS网站有着区别:在欧洲,只有先注册成为LeNS的会员,才能分享网站提供的案例及课件资料;引入国内之后,LeNSChina完全免费开放,任何人免注册便可浏览所有的网站资料,也可将资料下载自行修改,但得说明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修改的,以维护合法的版权利益。就此意义而言,LeNS-China 上的所有资料是“无门槛”的“完全共享”。

图1 Lens-China会议现场

LeNS-China的另一个目标是为可持续设计的跨界合作提供一个支撑平台和关联网络。尽管理论落地面临困难,但践行可持续设计的机会和启发点仍然存在,很多企业已经明确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中蕴藏了巨大的商机,所欠缺的是如何将可持续设计的力量与社会/企业需求对接起来的思路。而LeNS-China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与教学“共享”服务设计的成果,以其开放性、易得性和专业性的平台特征,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主题下不同领域的跨学科的横向合作提供各种可能性,实现不同机构与个体间的优势互助。

1.2 强调系统设计观,而非孤立的设计策略;可持续设计需要以系统观的视角理解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四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非仅从技术或审美层面上思考设计的介入,甚至有专家认为,系统观(Systems Perspective)是实现可持续性的唯一有效方法1[美]Nathan Shedroff著,刘新、覃京燕译.设计反思:可持续设计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Nathan Shedroff, Translated by LIU Xin, QIN Jing-yan.Rethinking of Desig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on Design For Sustainabilty[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1.,在国内主要经由以下渠道来实践:

一是针对整个设计流程,研发系统创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为实现“产品与服务一体化”的目标,首先构建宏观的系统组织,然后再履行微观的设计实现2张凌浩,倪鸣,贾丽丽.以系统创新为导向的超市服务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 第35卷第1期, 2014年06月:66-79.ZHANG Ling-hao, NI Ming,JIA Li-li.Service Design Strategies for Supermarket Systematic Innovation-oriented [J], Packaging Engineering,2014,35(12):66-79.。具体实施上以解决企业或行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发配套的工具包,同时结合新的信息手段,以构建商业模式的解析,创造商业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系统创新过程中必须明辨设计策略的具体内涵,例如“服务系统设计”与“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两者概念有时并不一致,所选用的设计方法与评价体系也大相径庭,因此设计师在自己能够把控的范围内所决定的某些设计方法,会极大影响到可持续理念的实践效果,应针对具体情境谨慎选择。

二是针对具体设计目标或设计策略,从系统层面上组织设计流程。例如,针对某项产品或服务开发的APP 被看作是典型的非物质设计,有着降低资源消耗的“可持续”的一面,但若是每一种设计产出都要开发相应的app,则会造成界面客户端的过剩,反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效率,因而这种交互设计从系统上看却是不可持续的。又如可持续性服务设计关注的是人与整个服务过程的互动,涉及诸多因素,包括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物、环境及整个系统流程,而不是针对单纯的“物”或“环境”做设计1余乐,李彬彬.可持续视角下的产品服务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32(20):73-76.YU Le,LI Bin-bin.Research on Product Servic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ility [J].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1,32(20):73-76.。

图2 Lens-China网站截图

三是针对设计项目的参与主体,强调非设计领域的人士对可持续设计的贡献。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聚焦于“设计”本身,首先需要深入基层做一些调研,了解中国的问题,做符合国情要求的设计2蒋玉珍.张绮曼对话谢天:可持续设计的理论观[N].中华建筑报,2014-10-26(08) .JIANG Yu-zhen, ZHANG Qi-man. Theoretic Observation on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N].China Construction News, 2014-10-26(08) .;同时仔细研究项目落地的所有环节,与其它专业的专家深入合作,介入自己以往并不熟知的领域,发现经济获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策略上整合所有的资源与技能,推敲材料、途径、市场结合的种种可能性,来解决原本“不可持续的”问题。

1.3 重视社会创新的影响及方法:

一般认为,社会创新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结果,主要活动于诸如教育、医疗、养老、扶贫、助残、环保等社会领域3何增科. 社会创新的十大理论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05):99-112.HE Zeng-ke.Ten Theoretical Issues on Social Innovation[J] .Marxism & Reality, 2010(05):99-112.,关注于模式的改变4付涛.社会创新家关注的是模式的改变,而非单个的交易[J].中国发展简报,2014(02) :5-11.FU Tao.Social Innovators Concerning to Change the Pattern, Not A Single Transaction[J].China Development Brief, 2014(02) :5-11.。根据英国杨氏基金会的定义,社会创新是一种“创新活动与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需求,并主要由社会性组织进行发展和传播,而这些组织的首要目的是社会性的”5巩淼森.幸福观、生活方式和社会创新:走向可持续社会的设计战略[J].装饰,2010,203(03):123-124.Wellbeing Lifestyle and Social Innovation :Strategic Design for Sustainable Society[J].Art & Design, 2010,203(03):123-124.。设计干预能够让创新过程和结果更加可视化,便于传达和接收信息,从而提高创新效率;另一方面,社会创新将设计角色由传统的“视觉工具”转变为“策略提供者”和“组织协调者”,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因此,欧洲设计界认为设计干预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善社区关系和社会环境,是推进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6张凌浩,姜小凡.工艺时尚视野下扬州漆器传承与发展的策略[J].创意与设计,2014,30(01):065-070.ZHANG Ling-hao,JIANG Xiao-fan.On Strategi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Yangzhou’s Lacquerwar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ical Fashion[J].Creation and Design, 2014,30(01):065-070.,并专门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的网络联盟“DESIS NETWORK (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以促进设计引领的可持续的社会变化7Ezio Manzini, Lara Penin, Yongqi Lou等,张桢译.DESIS 国际网络:可持续和社会创新的设计[J]. 创意与设计,2010,09(04):004-013.Ezio Manzini, Lara Penin, Yongqi Lou, et al.,Translated by ZHANG Zhen.DESIS International Network: 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J].Creation and Design,2010,09(04):004-013.8Ezio Manzini, 巩淼森译.DESIS 声明——设计作为可持续变化的中介[J]. 创意与设计, 2010, 09(04):048Ezio Manzini, Translated by GONG Miao-sen.DESIS Statement——Design as agent of sustainable changes[J],Creation and Design,2010, 09(04):048.。

在国内,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最早将社会创新概念引入可持续设计教学领域,并针对中国有关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做了相关的先锋性试验1巩淼森.为中国社会创新而设计——可持续生活方式与产品服务体系设计初探[J].创意与设计,2011,16(05):018-023.GONG Miao-sen.Design for Chinese Social Innovation ——Pilot PSS Design Experiences for Sustainable Lifestyles[J]. Creation and Design,2011,16(05):018-023.。他们与欧洲DESIS合作,把问题的焦点从以环境为中心转到以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活和生产方式为中心,探索设计如何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质量,以及通过摸索新的“生态农业和健康食品”的解决方案,来探讨城乡关系的可持续性共存与发展。这些设计项目和试验为社会创新观念在中国的落地提供了广泛全面的体验1。

在中国,设计干预的前提是必须适应本土的特殊语境。在上述设计项目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实地调研和生活方式研究,借助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深入地“发现”和“定义”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研究用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存在什么困境或问题、设计如何介入、在其中又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最后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以问题分析为导向产生设计提案。

二、可持续设计教学的经验与“共享”

可持续设计将是未来主要的设计倾向之一,这一点已毋庸置疑。但应该如何设置相关课程体系、如何教育学生有效学习并能够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如何尽快推广有良好效果的模范课程?笔者认为首先应该研究现有的教学情况:

2.1 “教”:相关课程设置情况

国内大部分院校都是将可持续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嵌入在不同的设计课程中,只有小部分设计院校设置了专门独立的可持续设计课程体系,但更多是试验性的摸索,而且每个院校的课程特色也有所不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目前开设了本科课程《可持续的产品设计》和研究生课程《可持续设计理论与实践》,系统讲授可持续设计的理论发展、操作方法及工具,旨在培养学生权衡环境、社会、经济三者间关系的系统思考能力,并能够利用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和相关策略进行设计实践。此外还开设了EMBA课程《可持续设计与服务创新》与大学公选课《设计鉴赏》,前者旨在提醒或增强商界人士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后者面向大学所有专业开放,引导学生从可持续的角度去评价或鉴赏设计作品,而非以往的审美评判。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有两门相关的研究生课程,一是《产品服务体系设计》,二是《系统创新与设计战略》,目标是建构集价值创造、产品、服务、传播于一身,实现可持续设计与商业创新对接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解决社会、企业或行业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利用新的信息科技,满足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需求;学生作业会送交UPA设计竞赛并参展,以此验证课程的实施效果。此外学院组织的讲座也大多从可持续商业与战略型设计的视角出发,重视社会创新对可持续设计的补充作用。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相关课程较多,在本科有一门必修课《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旨在将可持续设计理念走出校园,与商业或社区相结合,将理念落地实现,并邀请丹麦高校的专家过来授课;还有一门选修课《产品可持续设计》,从材料等层面上探讨可持续设计的发展。研究生阶段虽然没有直接命名的课程,但学生会通过工作坊参与可持续项目的调研与跟进。课程内容偏重PSS(产品服务系统)和UPCYCLING(升级再造)等设计策略,力争将可持续设计教学研究与欧洲同步。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基于与米兰理工大学的合作经验,从教育与实践的双重视角落实系统设计观,开设研究生选修课《可持续系统设计》,课程作业在2014年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名列前茅,得到各界认可,并定期邀请可持续设计业界的国内外专家举办相关讲座。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曾将可持续设计作为2013与2014年的毕业展主题,命名为“用竹子做日用品”和“节约空间型的家居设计”,于前者而言,竹子可以被制作成工具和厨房用品;后者则通过套叠、翻折、模块化,便于组合在一起成为家具。这两个命题利于把想法做成实物,不但便于展出,而且展完之后可以在工作室马继续使用,实现了产品的最大利用率,也延长了使用寿命,从而让“可持续性”得到印证。

2.2 “学”:如何激发学习热情

为了增强可持续设计理论的易理解性与设计工具的易学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会在课程中提供SDO(Sustainablity Design-orienting Toolkit)教学软件,指导学生分四个阶段进行设计实践:①Discover;②Define;③Develop;④Deliver,目的是让学生在明确可持续性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掌握系统的和具体性的评判标准,有计划、按步骤地发展设计概念,并自始至终地评判每个环节的可持续性,最终提交针对具体问题的可持续性解决方案。

为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研发了一个工具包,专用于相关案例的分析。此外江南大学分三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①学生先收集案例,然后对案例进行格式化的模板分析,每个工作组必须经过两到三个案例的分析才能进入到下阶段;②调研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或是传统的商业转型问题,分析在这些问题中隐含哪些可持续的且有商业价值的机会。③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他们利用新的信息载体,设计交互APP或实体产品,实现可持续服务与传播一体化。每个阶段都会以一些问题的解决为结果。

广美工业设计学院没有具体的可持续课程,但教师会将可持续作为设计思维导向,融入到学生的各种设计实践中去(如竹类复合板材产品设计项目、与低碳产业协会的合作项目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价值观。同时努力摆脱过去的以审美形态为教学导向的旧貌,结合社会变革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注重新科技与新材料的应用,实现产品、服务、交互设计与市场的对接。

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把可持续的设计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以项目“绿色校园”为例,教师只是负责引导大的设计方向,教授一些基本策略,学生自己会把绿色产品组合成一个工具去申请创业基金,然后在网络平台上(如豆瓣和淘宝)和年轻人洽商,吸引感兴趣的人群,实现可持续设计的商业价值。同时重视学科的横向合作,如启发学生自行联系经管学院的同学,一起为可持续理念下的项目盈利出谋划策。“绿色校园”项目的成功在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发行为相联系,通过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倡议“共享”:设置平行课程与讲师团

不同院校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但无论是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抑或生命周期设计,只要能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可以纳入可持续设计的范畴1刘新.可持续 设计的观念、发展与实践[J].创意与设计, 2010, 07(02):36-39.LIU Xin.The Notion, Evolution and Practices of Sustainable Design[J].Creation and Design,2010, 07(02):36-39.。能否把各校的教学重点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建立相对全面的可持续设计教学体系呢?这将打破不同院校与集群之间的空间壁垒,增强各种实践的渠道开发;还可以最快速度、最大范围地将成功经验用于教学示范与案例解析,促进各所院校、企业在教育或是商业领域的进步。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LeNS-China联盟学校计划在未来同时开展可持续设计课程的异地“共享”。具体地说,就是在校际间组建可持续设计的“平行课程”体系与“讲师团”,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课程设计。例如就课程内容,各校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布置设计主题和作业项目,这些主题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师资上,将各院校主讲“可持续设计”的教师和专家们组织成为“讲师团”,一同授课;课时上同时开课与结课,期间不断交流,并互换作业进行评判;课程结束后还可以举办平行课程研讨会,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建立课程的评估体系,进行校际间定期的教学评估;课程结构的研发可以借鉴或模仿MOOC(慕课)的形式,方便讲师团的异地教学与作业批改。以上种种,都会对可持续设计的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广与促进作用。其实施难度主要在于需要各校事先与任课教师协商好统一开课与结课的时间,以便配合校际间共享课程的如期进行。只要能将这个问题预先解决,平行课程与讲师团的倡议是完全有可能成为现实的。

三、结语

可持续设计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寻求变革的实践历程,这也意味着现有的知识体系很可能是不完善或是不适合本土国情的。如何将相关理念由“虚”变“实”,还需国内设计界做更多的尝试与思考,在验证理论的过程中总结规律,再将合乎实际的设计方法传授给学生。正因其知识体系动态发展的特性,将成功的经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共享”不但非常必要,也是必然趋势。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可持续理念的落地,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将是如何充分开发与利用诸如LeNS-China的信息平台,同时构建适合国情的“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以期能够为国内实践做出切实并具体的指导。

(责任编辑:张同标)

Study on Practicing and Teaching on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

目的 探讨国内可持续设计实践与教学的可行性途径。方法 分析国内践行可持续设计理论的有效经验与渠道,包括建构和利用Lens-China(中国可持续设计学习网络)平台、分析可持续设计的系统策略观和社会创新的作用;评述并总结各校的“教”与“学”之特点,阐释“平行课程”和“讲师团”等倡议的优点与可行性,以期尽快实现课程的异地同步共享。结论 设计干预必须适应中国国情,需要在不断实践中验证可持续设计理论并总结规律,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推进和“共享”相关教学, 双管齐下,彼此印证,才能探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与教学模式。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le ways about practices and teaching on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DFS).Method It analyzs the effective experiences about practices and teaching on DFS, including taking advantages of Lens-China platform,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design tools and valuing the social innovation; After that, it analyzes features of domestic “teaching”and “learning” in different colleges, explains the advantages and feasibility of "parallel courses" and "instructors group" which are aimed at sharing course as quickly as possible.Conclusion The design interventions must adapt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For identifying theories and determining the practical guidelines of DFS in China, practitioners need to practice frequently ,and simultaneously promote and sharing relevant teaching through many channels, in order to fi nd out a set of effective practice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

可持续设计;LeNS-China;实践;教学;共享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 LeNS-China;Teaching; Practicing; Sharing

10.3969/J.ISSN.1674-4187.2015.04.011

吕明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可持续设计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教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