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输欧宜兴紫砂壶的文化情境及造物特征研究

2015-04-13黄巍锋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5年4期
关键词:外销宜兴紫砂壶

文/ 熊 微 黄巍锋(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明清输欧宜兴紫砂壶的文化情境及造物特征研究

文/ 熊 微 黄巍锋(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在明代晚期,紫砂壶作为专门用于冲泡茶叶的器具,开始在宜兴烧造。学界对于紫砂壶这一重要的陶瓷器门类的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对于紫砂壶外销至欧洲的情况,在前人的研究中鲜有细致的介绍。诸前辈对于外销紫砂壶的研究意义非凡。我们更应当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继续推进,针对外销紫砂壶的一些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一、输欧宜兴紫砂壶之名与实

1、输欧宜兴紫砂壶之概念与范畴

根据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紫砂壶的创烧在明正德年间开始,紫砂壶的外销必然不会早于这一时间。紫砂壶向欧洲输出最早开始于明代晚期,这是学界内相对一致的观点。然而,这个时间上限的具体的年份,目前尚无定论。经过整理,学界目前关于紫砂壶外销的年代上限主要有三种推论:其一为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紫砂壶向欧洲的贸易;其二为明天启五年(1625年)有紫砂壶由商船运至欧洲的活动;其三为16世纪的葡萄牙商人开始了紫砂壶的进口。

得出第一种推论的理由是:就紫砂壶外销的年代上限而言,最早有详细文献记载的为明代崇祯八年,即1635年,这正是紫砂壶巨匠时大彬所在的时代。王林仙先生在《浅述宜兴紫砂古代商贸》1刊于《山东陶瓷》2011年第04期第47-48页。中,确认了崇祯八年有紫砂壶对欧洲的外销。并且南京艺术学院潘春芳先生也认为在这一年,是由荷兰商人最早将紫砂壶运往欧洲。这种说法在学界中最为流行,但目前未见存世的实物。进一步查考这一学说,可以了解到在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该公司负责荷兰在远东地区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控制范围一度涵盖了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台湾等地,这些都是远东向欧洲的海路运输通道的必经之地。在英国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开始进行殖民扩张之时,荷兰一度掌控着国际间的海上贸易。16、17世纪的荷兰乃至欧洲,对东方大宗贸易商品的需求旺盛。当时从东方输入欧洲的大宗商品主要是香料、茶叶和瓷器等。对于茶叶和瓷器的喜爱,让人们对于中国物事的好奇倍增。当时的欧洲还不掌握茶叶种植和瓷器烧造的技术,对于中国的一切充满了想象。欧洲人饮用茶叶最初是用陶器或瓷器,原本也不知道宜兴紫砂壶的存在。荷兰人在远东进行贸易和运输的时候,捎带紫砂壶回国也是符合情理的事情。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重要据点代尔夫特,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陶瓷器大量集散。从历史上看,荷兰代尔夫特成为欧洲的“瓷都”与此关系甚密。

图1 “万历号”沉船出水的紫砂壶残片(成阳基金会收藏)

第二种推论,根据2004年的水下考古活动,学界开始出现紫砂壶外销始于明代天启五年即1625年的说法。在2004年,从马来西亚登加奴州附近海域的万历号沉船中出水了紫砂壶。这样,比第一种推论中提出的上限时间提前了10年。万历号沉船是2004年至2005年,由瑞典海洋考古学家史坦建立的南海海洋考古公司在马来西亚丁加奴州附近海域打捞的明代天启年间沉船。该船为葡萄牙货船,在广州出发后途经此处沉没。该船出水3只紫砂壶盖和2件紫砂壶残片。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外销紫砂出水文物。

第三种推论是源于美国著名茶学家威廉·乌克斯1威廉·乌克斯(William Ukers,1873年-1945年),美国茶学家,曾任《茶叶与咖啡贸易(Tea and Coffee Trade Journal)》杂志主编。在其《茶叶全书》中对于宜兴紫砂壶的记载,将葡萄牙人推为紫砂壶海外贸易的肇起者。另一方面,宜兴紫砂壶在欧洲以葡萄牙语文字“boccarro”表示,也显示出葡萄牙较早将紫砂壶介绍入欧洲。葡萄牙人是欧洲较早开始地理探索的国家之一。该国海上贸易的能力不啻同时代的荷兰、西班牙等国。虽然葡萄牙的东印度公司成立较荷兰东印度公司晚,但葡萄牙以其东印度公司的前身印度之家2印度之家(Casa da Índia)成立于1500年,是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开通印度航线之后成立的皇家特许组织,负责海外殖民和贸易,也是后来葡萄牙东印度公司的前身。与荷兰很早就在东南亚一带展开了贸易、军事等方面的竞争。葡萄牙一度凭借马六甲、果阿、锡兰和澳门等地,一方面在殖民据点进行殖民统治,一方面与明帝国和日本进行贸易。在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前的16世纪,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曾是葡萄牙独享的贸易商品输出地。纵观欧洲饮茶的历史,葡萄牙人的确也是最先开始饮茶的风气。在嗜茶的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到英国王室之后,英国贵族开始饮用茶叶。因此,乌克斯的观点也与史实有着契合之处。

与推论一和推论二相比,推论三缺少必要的文献和实物支持。再将推论一和推论二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中推论给出的紫砂壶输欧年代上限相差10年,且给出了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两群不同的紫砂壶外贸商人。从考古角度来说,实物的佐证显得更有效力。因此,我们可以将紫砂壶外销至欧洲的年代上限从推论一中的1635年前推至有出水实物支持的1625年,并且认定葡萄牙商人首先将紫砂壶输入欧洲。荷兰对于茶叶贸易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较长时间内,荷兰在茶叶贸易中占有统治地位,曾一度迫使英国等茶叶消费大国只能从荷兰进口茶叶。

图2 《申报(上海版)》1885年2月9日第四版《爱花成癖》中提及“紫砂”

2、宜兴紫砂壶在中国与欧洲之称谓

“紫砂壶”作为对宜兴所产的陶质茶壶的称谓,最早是从清代晚期开始出现的。在此前,人们对于这种茶器有着不同的称呼。在明人周高起所著的首部专门记述宜兴紫砂壶的文献《阳羡茗壶系》1(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清康熙三十四年《檀几丛书》刊本二集第五帙。中,紫砂壶只是简单地被称为“茗壶”,至多在书名中称作“阳羡茗壶”,以特别指出其为阳羡(即古之宜兴)所产的茶壶。在清代的中国,人们对于紫砂壶有着各种不同称谓。清代吴骞在《阳羡名陶录》2(清)吴骞:《阳羡名陶录》,1936年《美术丛书》第三版。中,将紫砂壶称为“宜壶”、“瓦壶”。日本幕末时代的学者奥玄宝在其用汉语写成的《茗壶图录》3[日]奥玄宝:《阳羡名陶录》,1936年《美术丛书》第三版。中,紫砂壶的称谓更多,有“注春”、“茶注”、“沙(砂)壶”、“瓦壶”、“泥壶”、“子少壶”等。但是,迟至清代晚期,才有“紫砂壶”这一名称。1885年2月9日出版的《申报(上海版)》,在第四版《爱花成癖》一文中,首次出现“紫砂”二字:“乃供以紫砂砵覆以碧纱笼”。在专门论述紫砂壶的典籍中,1932年宜兴周润身、周幽东父子在《宜兴陶器概要》一书明确出现“紫砂”这一称谓。

在欧洲,人们以不同的语言称呼这种来自中国宜兴的茶具,因此紫砂壶在欧洲各国人的口中称谓极多。一般来说,有三种对宜兴紫砂壶的指称方式:其一,直接以紫砂壶的质地和用途等命名;其二,借用与紫砂壶相似的器物名称;其三,强调紫砂壶的产地宜兴以区别于其他陶器。

第一种情形,主要是以欧洲各国语言笼统地以陶器或者茶器称呼紫砂壶。其中常见的称谓有英语的“porcelain”、“red porcelain”、“stoneware”、“tea ware”、“teapot”、“purple sand/ clay teapot”。第二种情形,是将欧洲原有的、与紫砂壶质地或外观接近的物品名称用以称呼紫砂壶。比如源自葡萄牙语的“boccaro”一词,原本是指产自希腊的一种红色陶器。第三种情形,在名称中重点注明了紫砂壶的产地。如英语中的“Yixing/ Yi-Hsing clay teapot”、“Yi-Hsing ware”、“Argile de Yixing”,以及法语中的“Théière en terre de Yixing”等。

二、输欧宜兴紫砂壶之物质文化史背景

明清紫砂壶流行于欧洲,与欧洲当时的物质文化有关。特别是茶叶和陶瓷贸易两个方面,成为紫砂壶流行于欧洲的重要背景因素。

1、输欧宜兴紫砂壶与欧洲茶饮

紫砂壶之所以在明清之际开始流行于欧洲,与当时欧洲人了解并喜爱茶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十六世纪,威尼斯的拉姆齐奥4拉姆齐奥(意大利语:Giambattista Ramusio,1485年-1557年),威尼斯地理学者,编纂有《游记丛书》。和荷兰的凡·林斯霍登5凡·林斯霍登(荷兰语:Jan Huyghen van Linschoten, 1563年-1611年),荷兰航海家和历史学家。分别编写的航海旅行志都就介绍了东方的茶叶。进入17世纪,欧洲人真正接触到了来自东方的茶叶。拉姆齐奥在《航海旅行记》中记载到一位叫哈吉·穆罕默德的波斯商人向拉姆齐奥介绍中国茶:“大秦国有一种植物,仅有叶片可以饮用,人人都叫它中国茶,中国茶被看作是非常珍贵的食品……”。

进入17世纪,欧洲人真正接触到了来自东方的茶叶。茶叶最早运送到欧洲的确切时间不得而知,但瑞士博物学家加斯帕德·鲍欣6加斯帕德·鲍欣(德语:Gaspard Bauhin,1560年-1624年),瑞士博物学家。认为“荷兰人最早从中、日两国运输茶叶到欧洲,时间是在17世纪初叶”7根据[美]威廉·乌克斯著,侬佳、刘涛、姜海蒂译《茶叶全书》第25至26页,东方出版社2011年出版。。荷兰在1606至1607年经澳门将一批茶叶运往爪哇,继而在1610年将这批茶叶从爪哇运抵欧洲。英国在17世纪伊始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公司的商人在到达中国后与当时的中国朝廷建立了良好关系。但此后不久,英国与荷兰就远东贸易权的问题上爆发争端,英国失利后不得不承认荷兰独占远东贸易权,被迫只能从荷兰进口茶叶。直到17世纪中叶,这种茶叶贸易垄断状况才出现改变。

图3 由托马斯·加维在1657年开设的Garrway’s Coffe House最早在英国销售茶叶

在茶叶的海运之后的几年,也有经过陆路运往欧洲的茶叶。这是由中国使者经过黎凡特1黎凡特(Levant),地理名称,在东地中海地区,大约包括目前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和约旦等地。运往俄罗斯的茶叶,行程历时18个月。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也在17世纪中叶开始进口茶叶。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消费国——英国在17世纪中叶开始接触茶叶。英国首位茶叶商人托马斯·加维在1657年以药品为名向顾客销售茶叶。1558年9月23至30日这一周的英国Mercurius Politicus周报刊登了英国第一则报纸广告,其内容便是推销中国茶叶。广告中显示茶叶在咖啡馆售卖,并宣传了茶叶的药用功效。其时,距咖啡馆在英国开始出现仅为8年左右时间。

图4 英国最早的关于茶叶的报纸广告(刊于英国Mercurius Politicus周报1558年9月23至30日)

自茶叶进入西洋的一百年后,茶叶价格的下降、茶叶功用的认同,以及茶叶饮用的普及,奠定了茶叶成为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的重要基础。在欧洲,特别是在英国,茶叶成为大众的日常饮料。西洋的茶文化和茶叶消费以英国为最。在此的一个世纪后的维多利亚时代,茶在英国成为“国民饮料”,并生发出英国红茶文化。维多利亚时代之于英国,正是其近代工业革命的盛期,也是其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英国在这一时期拥有最广阔的领土和殖民地。与中国战争的胜利,使原本因中国出口限制而价格高昂的茶叶进入英国百姓家,也使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因而进入红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红茶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独有的下午茶。下午茶的文化融合了英国传统社交文化和礼仪,成为西洋茶文化的典范。下午茶的由来,较为公认的说法是:1840年开始,第七世贝德福公爵夫人安娜2第七世贝德福公爵夫人安娜(Anna Maria Russel, the 7th Duchess of Bedford,1783年至1857年),英国“下午茶”的开创者,同时也是维多利亚女王好友。因午后时光百无聊赖,而其时距拥有社交性质的晚餐尚早,便在府中以各式点心佐茶招待朋友度过下午时光。

到了18世纪6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专卖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解散。英国在印度等地的权力归于政府直接掌控,商人也开始直接参与茶叶的贸易。这样,欧洲对于茶叶的贸易更为直接,市场化程度也更加充分。在英国控制之下的印度和锡兰,于19世纪30年代开始成功出产了茶叶,并作为商品运往英国市场。如此,茶叶可以直接从英国的领土上出产,其价格受原产地关贸限制的影响愈来愈小。英国领先世界的大规模进出口贸易和茶叶的自主化出产使得茶叶的零售价格逐渐处于一个更为适宜的区间。而这一重要变化的直接结果则是,茶叶在英国不再只是贵族才能享用的饮品,而成为英国的“国饮”。

在同一时代,除了英国以外,欧洲其他国家对于茶叶的需求也随着零售价格的走低而日益增长。这一时期,各国的东印度公司相继取消,中国仅通过广州“十三行”进行官办贸易的历史也一去不返,茶叶和包括宜兴紫砂壶在内的中国陶瓷器的贸易由自由市场接手。欧洲各国在此期间出现了茶叶的经纪业务、股票业务、批发业务和包装业务等。正因为以上诸多的原因,茶叶从这一时代开始,成为“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为西方大众所喜爱和消费。

2、输欧宜兴紫砂壶与外销陶瓷贸易

图5 近年有紫砂器出水的水下考古成就

图6 《1825年水粉画的中国商品贸易状况》水粉组画中描绘了包括紫砂壶在内的陶瓷贸易(Peabody Essex Museum收藏)

伴随着茶叶的传入,在17世纪初期诞生于宜兴的紫砂壶也开始搭乘欧洲远洋商船进入欧洲。有确切的资料显示,在17世纪60年代,英国贵族开始使用宜兴的紫砂茶壶。在17世纪末,越来越多贵族家庭的记账簿上出现茶叶和紫砂壶。比如贝德福一世伯爵的管家在1689年或1690年以2英镑3先令(约合当前人民币325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只茶壶,班克斯家族在1693年7月和8月先后以10先令(约合当前人民币625元)和2英镑6先令(约合当前人民币286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只“红色瓷壶”和一只“褐色紫泥烧制而成的茶壶”。1根据马晓俐《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第29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自此开始,欧洲人拥有茶叶和专门用于饮茶的器具——紫砂壶,并且愈发喜爱这两样来自中国的货品。

紫砂壶销售到欧洲的背景还包括当时活跃的东西方陶瓷器贸易。欧洲商人向中国和日本等地购买大量陶瓷制品,销售给欧洲各国的贵族。由于瓷器的质地坚硬而又有半透明的华丽质感,其装饰和色彩等方面又表现了当时欧洲贵族热捧的东方韵味,来自中国的陶瓷器的销量和售价十分可观。

通过出水文物,我们能够了解到部分明清紫砂壶外销的事实如图5。

紫砂壶在中国外销陶瓷器销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和鲜明的特色。我们可以把第明清紫砂壶外销分为三个时间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紫砂壶最早对海外销售开始,至1661年清廷发布“迁界令”实施闭关政策而止的这一区间;第二个阶段,是清代早期至中期,即从海运开禁的1685年至1757年继续实行闭关政策之间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1840年中英战争爆发后,清朝被迫终止闭关锁国政策,直至1911年清朝结束统治。

第一个阶段,紫砂壶的贸易为小宗贸易。紫砂壶的外销基本是在远洋商船装运大宗外销瓷器或茶叶的时候顺带捎运,以充分利用船舱空间。第二个阶段,紫砂壶的外销出现系统化、规模化的特点。第三个阶段,紫砂壶的对外贸易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张,而且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被迫取消,出现了以中国商人主导的紫砂壶出口贸易。在输往西洋紫砂壶外销的第一和第二阶段,通过广州或泉州的港口,紫砂壶被装入运送陶瓷器、茶叶等的远洋商船中,运往欧洲。这些紫砂壶,部分是为充分利用未被完全使用的船舱空间而装上船,部分是由船员自行捎带至欧洲贩卖。第三阶段的紫砂壶外销,由于茶叶在欧洲从只堪贵族享用,变为大众都喜爱并能消费得起,因此,西洋部分的外销紫砂壶一改以往小规模销售的状况,出现了由专门匠人和商行实施的局面。这一时期针对西洋市场的外销紫砂壶在设计和销售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与前两个阶段的情形相比,就市场与用户的针对性更强。在这一时期,紫砂匠人从西洋市场得到先进的化学工艺,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化学色料使紫砂壶的颜色更加丰富。这也是与西洋市场深度交流的成果。

三、输欧宜兴紫砂壶之相关使用情境

当时欧洲的紫砂壶使用者,主要以贵族和富商为主。这首先是由茶叶和紫砂壶的价格所决定的。17世纪初,茶叶在英国的售价为每磅6至10英镑1马晓俐:《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约为目前的人民币7000至11800元可购买一磅茶叶2英镑与人民币的折算按照当时英镑在英国的购买力计算,下同。。到了17世纪后期,每磅茶叶的价格在40至60先令,约合当前人民币2360至3550元。由于这一时期的茶叶售价高昂,使得在欧洲只有贵族和富商才能够享受。所以在18世纪中叶茶叶在欧洲普及以前,用来冲泡茶叶的紫砂壶难以被大众所了解。如同上文所述,一把紫砂壶在17世纪末的英国的价格为10先令至2英镑6先令不等。而同期的英国民众平均年收入约为12英镑6先令,一把紫砂壶的价格为普通民众年均收入的7%至23%,紫砂壶的价格也绝非一般大众能够承受。

17、18世纪的欧洲上层社会对于东方趣味有着审美偏好。当时,在贵族中流行着“中国风”的审美文化,贵族们对于富有中国意味的设计与装饰十分喜爱,并且竞相以此攀比。欧洲的“中国风”设计,大多是以臆想或模仿中国美术和设计元素进行拼凑。真正舶来于中国的紫砂壶等陶瓷器成为贵族趋之若鹜的货品。因此,来自东方的茶叶和茶具,其价格高昂又富有东方异国情调,可以展示家族实力和品味。因此,在欧洲的上层社会出现了以社交为目的的茶会。这种茶会最早在贵族女性中间流行。宾客来到主人家的客厅,一般由女仆使用茶具为众人准备茶饮和茶点。在茶会上,女主人常常会借机向宾客展示包括紫砂壶在内各式贵重的茶器。

四、输欧宜兴紫砂壶之造物特征分析

1、输欧宜兴紫砂壶之结构特征

外销至欧洲诸国的紫砂壶与国内销售的紫砂壶在造物特征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体现在器形结构、器表色彩、器物装饰等方面。这些造物特征的出现与当时欧洲的饮茶方式直接相关。明末清初,茶叶开始输入欧洲的时候西方人的饮茶习惯与今日有很大不同。欧洲最早饮用的是武夷(青)茶和绿茶,这与现今红茶在欧洲大行其道的状况截然相反。在18世纪之前,红茶在欧洲从未获得如同今日一般的重视。直到英国人在维多利亚时代3指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即位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时期,即1837至1914年。出现了欧洲的红茶文化,红茶才风靡整个欧洲世界。

图 7 祥狮双龙提梁壶(清代中期销往德国,成阳基金会收藏)

外销至欧洲的紫砂壶,其使用往往在社交场合中。对于其外形务求华丽,又要充满东方情调。因此,输往欧洲的紫砂壶在设计上就主要考虑使用复杂的结构、丰富的色彩和精细的装饰,以适合于欧洲用户的使用需求。从器形结构方面来看,销往欧洲的紫砂壶以“花货”居多。相对于的“光货”,花货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其器物结构可以是不规则的形态,如仿植物、动物形态的茶壶。二是在紫砂壶器表会使用堆花、錾刻、镂空等各类造型手法表现动物、风景等,丰富紫砂壶的装饰性。2、输欧宜兴紫砂壶之材料、色彩与装饰特征

图8 釉雕花壶(清代早期,个人收藏)

图9 代尔夫特产红色炻器茶壶(17世纪晚期,图片来源:Christie’s)

紫砂泥料色彩丰富,其红紫泥、红泥、绿泥三种泥料烧成之后可以呈现紫、红、黄三类色彩。泥料烧成的温度不同,色彩的变化更加丰富。销往欧洲的紫砂壶以红泥制成的为主,以致欧洲人多以“red porcelain”这种表述指称紫砂器。清代销往欧洲市场的紫砂壶常常在器物表面进行点彩、堆塑,丰富器物的色彩。点彩,是用各种颜色的珐琅、釉药施绘在壶的表面,烧成后形成带有色彩的图案。堆塑是用颜色与壶身不同的泥料在壶坯表面进行堆花,以形成带有色彩的图案。这种情形的出现,与当时清人崇尚拥有丰富色彩的陶瓷器的情况也有关联。

从紫砂壶设计中的装饰角度考察销往欧洲的紫砂壶,可以发现这些壶具所使用的紫砂壶装饰手法多样,包括雕刻、泥绘、彩釉、镶嵌等。使用大量装饰手法的输欧紫砂壶通常是为了彰显欧洲使用者的华贵气质,装饰越繁复华丽,则越凸显紫砂壶主人的品味和财力。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销往欧洲的紫砂壶出现在壶身施以彩釉的装饰设计手法。这种手法是在烧成的紫砂壶壶身施以五彩、珐琅彩或粉彩等釉药,再经过二次烧成获得带有各色彩釉的紫砂壶。

五、结语

宜兴紫砂壶在中国陶瓷器中有鲜明的特色,而宜兴紫砂壶的外销又是中国外销陶瓷器中极具特点的一类。紫砂壶的外销自明代晚期开始,当时也是全球化肇始之期。作为人类最早进行的全球贸易活动中的商品之一,紫砂壶深受欧洲消费者的喜爱。在紫砂壶于明清两季销往欧洲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以下几点有价值的信息:

(1)在17世纪初,欧洲的航海大国葡萄牙和荷兰相继开辟的东方的商船航线,得以将茶叶从中国销售到欧洲。紫砂壶作为适宜饮茶的陶器,也随后被带入欧洲。紫砂壶输入欧洲,与欧洲航海和导航技术发展,继而进入“大航海时代”,依靠远洋商船形成环球贸易网络有着密切的关联。茶叶作为全球化贸易最早的大宗商品之一,在一百年的时间内就风靡欧洲各国。紫砂壶因此受到了欧洲消费者的追捧。

(2)在外销至欧洲的紫砂壶设计烧造方面,有两点重要的信息。其一,是这类外销紫砂壶中,出现了定制设计的概念。部分输入欧洲的紫砂壶,是根据订单专门为欧洲的消费者定制设计的。这些紫砂壶呈现出与内销产品有着不同风格的造型与装饰。清中期开始,销往欧洲的紫砂壶大量出现金属镶嵌和繁复装饰。这正是为了迎合欧洲买家的喜好而作出的设计调整。其二,是欧洲各国陶匠纷纷开始了紫砂壶的仿制。比如:波格1波格(德语: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1682年-1719年),德国炼金术士,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在欧洲成功烧制出了瓷器。应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的要求下在迈森的陶器工厂,仿制出红色的炻器壶具,被称为“波格炻器”;英国的韦奇伍德2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1730年-1795年),英国制陶名家,被称为“英国陶瓷之父”。他于1759年创办的陶瓷工厂以高级陶瓷(骨瓷)器和玻璃器而闻名。也仿照紫砂壶生产了“扎士巴器3扎士巴器(Jasperware),是一种高温无釉炻器,并且常常在器表以另一种色彩的泥料制作贴片进行装饰,这种装饰手法受到了紫砂壶贴花、贴塑工艺的启发。”;荷兰代尔夫特的陶瓷工厂也仿宜兴紫砂壶生产了红色的炻器茶壶。

(责任编辑:姥海永)

A Study on the Cultural Context and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ixing Boccaro Teapot Exported to Europ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紫砂壶,是江苏宜兴特有的陶器,专门用于饮茶。在茶叶进入欧洲后,紫砂壶随之外销欧洲。文章讨论了外销欧洲的紫砂壶的译名和诸多造物特征,并且联系当时欧洲茶叶与陶瓷器的贸易和物质文化等方面,展开输欧紫砂壶的物质文化解读。文章结合物质文化研究的各方面,提出了紫砂壶的输欧受到贸易全球化影响;欧洲的贵族消费者饮茶和炫耀的两种目的购买紫砂壶;紫砂壶的输欧对于中国和欧洲两地的陶瓷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等观点。

Boccaro Teapot is a kind of earthenware peculiar to Yixing, Jiangsu Province, and it is designed exclusively for tea drinking.Boccaro teapot was exported to Europe as tea entered into the European marke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and various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ccaro teapot exported to Europe, and considers the trade, material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tea and ceramics in Europe at that time, interpreting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boccaro teapot exported to Europe.Incorporating all the aspects of material culture research,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everal opinions: the exportation of boccaro teapot to Europe was in fl uenced by the globalization of trade; consumers from the European aristocracy purchased boccaro teapot out of two intentions: tea drinking and showing off; the exportation of boccaro teapot to Europe sign ifi cantly in fl 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 industries of both China and Europe.

紫砂壶;外销;明清;物质文化

boccaro teapot; exportatio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aterial culture

10.3969/J.ISSN.1674-4187.2015.04.014

熊 微,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与理论。

黄巍锋: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与理论。

猜你喜欢

外销宜兴紫砂壶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宜兴釉陶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