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尴尬的世界第一

2015-04-13黄大路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4年10期
关键词:购买力差距经济体

黄大路

这是一场世界级的数字游戏,背后的意义相当复杂。10月初,外媒纷纷报道,中国已经夺去了美国自1872年以来长达142年独居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桂冠,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测算,到今年年底,中国将占购买力平价法得出的全球GDP总量的16.479%,达17.632万亿美元;美国为16.277%,总量为17.416万亿美元,而且未来这一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到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将比美国高20%。

IMF是用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缩写PPP)对中美两国经济规模进行调查后得出这一结论的。它在比较世界各国经济规模时之所以要用购买力平价进行调整,其背后逻辑是各国的物价水平是不一样的,比如上海的衬衫就卖得比旧金山便宜,因此如果不将物价因素考虑进去,比较各国的经济规模就不尽合理。

因此,虽然中国人的收入水平通常比美国人要低得多,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中国人的工资折算成美元去与美国人的工资相比较,就会低估中国人工资的购买力,相应地也会低估整个中国的购买力。

今年春天,为比较不同国家的产出,国际比较计划(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计算了新的汇率。当时,该项目的研究结果暗示,由于中国货币的购买力大大高于此前预期,中国已成世界最大经济体。

IMF的报告根据以同一标准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还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大的7个新兴经济体超过了原有的7个工业化国家,两个“七国集团(G7)”的经济总量分别是37.8万亿美元和34.5万亿美元。

7个新兴经济体,就是风头正劲的4个金砖国家(BRIC,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和方兴未艾的3个“薄荷国家”(MINT,即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7个工业化国家,即老牌的富裕国家美、加、日、德、法、英、意。

2007年,新兴市场的产出超过了全球总产值的一半,并且还在继续增长。如今,尽管IMF对新兴市场2011年以来的增长感到失望,新兴市场占全球产值的比例已经达到57%。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IMF计算出来的所谓世界第一前提只是一种假设。中国并不认可将其作为官方统计结果,在早前推出的国际比较计划的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行: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本报告采用的方法论的某些方面持保留意见。

确实,如果按照实际汇率计算,中美差距仍然巨大,并非是真实的经济水平体现。即使IMF并不认为中国即将取代美国的说法。如果是比较不经购买力调整的GDP,目前,美国GDP是16.8万亿美元,中国GDP是9.2万亿美元,美国经济规模仍比中国大1/3左右,中国仍然比美国低6.5万亿美元。

截至2019年,IMF估计美国经济规模仍将比中国高出60%,那时候美国 GDP将为23.4万亿美元,中国为14.8万亿美元。除非中国彻底放开市场,并且在五年内GDP突然暴增60%,否则美国仍将是世界最大经济体。

1980年,中国经济总量为美国的十分之一。此后,中国年均GDP增幅达到惊人的9.8%,而美国只有2.7%。但是如今,中国GDP增长的势头已经大为减弱。

而且,从GDP的质量及人均拥有量这两个指标来看,中国仍然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最大经济体的中国仍然摆脱不了发展中国家的实质。即使按照IMF的计算,即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但中国整体经济水平仍然低下是不能更改的事实,尤其是人均经济水平仍然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行列,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与世界最大经济体是不匹配的,这也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尴尬。

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内地2011年人均GDP为10057美元,全球排名第99位,而美国人均GDP则是49782美元,全球排名第12位。中国如果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这一现象,没有谁包括中国人自己会相信中国就是世界最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整体上仍是初级水平,经济质量与美国有很大差距。从中美两国制造业水平、科技水平、包括单位GDP的含金量和其代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来看,差距都非常大。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这与美国完善的产业结构不可同日而语。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诸多发展带来的问题,这都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

中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整体上处于初级水平,含金量不大,是牺牲巨大的能源和环境为前提下实现的,而且质量上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没有多大的科技成分,十分脆弱,这一点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已经明确指出。

正因为如此,中国方面并不赞同通过改变计算方法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且成为这样的世界第一还有众多副作用。

目前,关于中国的各种威胁成为中国面临世界的最大难题,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制衡中国发展的老调,IMF抛出中国经济世界第一的论调,为“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又提供了最大的依据,包括中国对能源的正当需求和军事的正常发展,这确实与中国的实际是极不相符的。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IMF抛出的中国第一论背后还有着更深的动作出台,那就是会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和责任,这其实是与中国的实际国情不相匹配的,也是中国不可能做到的,尤其是当今的世界发展极不平衡,西方国家不但在科技、能源、经济等方面占据绝对实力,应该承担着相应的国际义务和责任,中国只能承担发展中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因此,虽然超英赶美,一直是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然而,当我们这样被人“提拔”到世界之巅时,却发现今天中国所谓的世界第一却是那么的尴尬,所谓的第一应该是一种讽刺,甚至还有西方国家的阴谋,中国距离真正的世界第一其实还很漫长。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种世界第一,某种意义上极像中国的汽车产业,市场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自己的品牌却处于求生存的边缘,我们有了所谓的汽车大国的称号,但离汽车强国还有十万八千里。

猜你喜欢

购买力差距经济体
从中长期视角看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走势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工作图什么?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谁是你的消费导师?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