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氮防灭火技术在兴源矿的应用
2015-04-13张泽
张泽
(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公司兴源矿,河北张家口 075700)
注氮防灭火技术在兴源矿的应用
张泽
(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公司兴源矿,河北张家口075700)
文章阐述了注氮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在6401综采面进行应用,有效地对采空区自燃发火进行了控制,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撤面。
注氮防灭火 应用
1 矿井概况
兴源矿属瓦斯矿井,煤层为自然发火煤层,自然发火期3~6个月。2011年矿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6401面为综采首采面,该面走向长度710米,倾向长度100米,煤层倾角为3度,平均煤厚为3.08米,采高为2.6米。采用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开采,轨道顺槽进风,运输顺槽回风,进风量保持在560—700m3/m in。
2 采用注氮防灭火原因分析
由于兴源矿初次上综采,支架采用集团公司其他矿已有支架,即为ZF4400-18/28支架,虽然满足支护强度要求,但采高平均为2.6米,所以,只能留底煤开采,有时顶板破碎时,也留顶煤开采,当采面遇到一些问题,推进速度慢时,采空区容易发生自燃现象,同时,在工作面回采到位撤面时,采空区也容易发生自燃现象。
3 注氮防灭火方案
为防止工作面在推采不正常时、撤面过程中采空区发生自燃现象,矿采用了向采空区压注氮气进行灭火,使采空区自燃隐患得以有效治理。
3.1制氮装置及注氮管路系统
(1)矿井采用DM-1000矿用膜分离制氮装置作为氮气源,该制氮机主要技术指标:氮气产量:1000m3/h,氮气纯度≥97%,O2≤3%,氮气出口压力≥0.1—1.1MPa(可调),制氮装置安装在地面,通过管路到达采煤工作面。
(2)输氮管路选择:
①管路直径的选择:输氮管路的直径应满足最大输氮流量和压力的要求,按照下式计算出管路直径:d=6.5L0.2Q0.37
式中:d---管路直径,mm
L----管路输送长度,m,取2460米
Q----通过该管路的自由空气量,m3/m in,本制氮机最大输氮流量为1000m3/h,即为16.7m3/m in
则:d=6.5L0.2Q0.37=6.5×24600.2×16.70.37=87.07mm
所以,该面注氮管路选择管径为四寸输氮管路。
②计算管路的压力损失:一段管路压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P=1.15Q1.85×L×10-12/d5
式中:d---管路直径, m,通过计算取0.1m
L----管路输送长度,m,取2460米
Q----通过该管路的自由空气量,m3/m in,本制氮机最大输氮流量为1000m3/h,即为16.7m3/m in
则⊿P=1.15Q1.85×L×10-12/d5=0.052MPa
制氮装置所能提供的压力按最低0.8MPa计算,则到达工作面压力为0.75MPa,满足管路未端最低压力0.2MPa的要求。综上计算可知,所选管路直径满足注氮要求。
3.2供氮能力计算
按将采空区氧化带内的原始氧含量降到防火惰化指标以下,其计算公式为:QN=KQ0(C1-C2)/(CN+C2-1)
式中:QN—供氮能力,m3/m in
K---备用系数,取1.2
Q0---采空区氧化带内漏风量,m3/m in,一般取工作面供风量1/ 60—1/100,该面与其他巷道无通道,所以取1/100,即为5.6m3/m in。
C1---采空区氧化带内平均氧浓度,一般取15%
C2---采空区惰化防火指标,一般取7%
CN---注入氮气纯度,一般取97%
经计算工作面防灭火需要的供氮气能力为CN=806.4m3/h,因此,DM-1000型煤矿用膜分离制氮装置可满足要求。
3.3注氮方式的选择及管路的铺设
(1)注氮方式有两种:即开区注氮和闭区注氮。根据我矿6401工作面为首采面,漏风所能渗透的范围较小,渗气性较差,氮气在采空区内滞留的时间相对较长,注氮时采用了开区间歇式注氮。
(2)采空区每次间歇注氮所需最小量和时间:采空区间歇注氮时,每次注氮必须将采空区氧化带的氧含量降到7%以下时,才能起到防火作用,每次注氮的最少时间用下式计算确定注氮量:
Q=K×V×1.03
K----富余系数,一般取1.2;
V----待注地点的几何体积,6401氧化带宽度取最大100m,工作面长度100米,采高为2.6米
1.03----膨胀系数
将以上数据代入上式得出Q=32136m3,制氮机流量为1000m3/ h,所以每次注氮时间不得少于32小时。
(3)注氮管路铺设:矿采用埋管式注氮工艺,氮气释放口沿工作面进风巷设置在距工作面停采线以里25—30米、距巷道底板500mm处的采空区中,采用预埋管路和绞车拖移管路方式。输氮管路在进风顺槽进入采空区处设置压力表、截止阀和三通阀门,每次注氮时,通过三通阀门进行排空,经检测确认氮气纯度超过97%后再向采空区灌注,并且在注氮期间每天利用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取样分析一次,一旦发现氮气纯度低于97%,应停止注氮待处理好后再注。
3.4安全防护
氮气虽然无毒,但有窒息性,因此,注氮时对工作场所安全氧含量不得低于18.5%,对于正常通风的工作面,工作场所的安全供风量应满足下式要求:Q0≥QN(CN+C1-1)/(C1-C2)
式中:Q0---工作场所的安全供风量,m3/m in
QN---最大氮气泄漏量,m3/m in,按管路全部氮气泄漏量,取16.7m3/m in
CN----泄漏氮气的纯度,%,取97%
C1----工作面或巷道中的原始含氧量,%,取20.8%
C2----工作场所的安全氧含量指标,%,取18.5%
在输氮管路沿途或工作面,假设所输送的氮气全部泄漏,按工作场所氧浓度不低于18.5%的要求计算,巷道安全风量为129.24 m3/ m in,而6401工作面进风量为560m3/m in,满足安全供风量要求,同时,注氮期间,除在回风隅角处设置氧气传感器适时检测监控外,每班安排瓦斯检查员利用氧气检测管分别对工作面回风隅角、回风流等处氧气进行巡检,确保整个工作面空间中氧气浓度均不低于18%。
4 效果分析
由于推进速度慢,2011年10月18日白班测得6401上隅角CO浓度为0.008%,连续不断向6401采空区注氮,每天注氮气18h,连续注氮3天,共向采空区注54000m3/h,到10月21日中班测得CO浓度为0.0012%,以后连续监测一周,基本稳定。在6401推到停采线时,为防止自燃发火,矿又向采空区进行了注氮,连续注氮3天,每天注氮气18h,有效预防了自燃的发生。
从6401采空区的采用注氮工艺情况看,注氮气能及时消灭高温火源,预防煤炭自燃,取得了显著效果,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撤面。同时,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工艺简单,灭火迅速,节约材料及能源,经济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袁亮.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 0.
张泽(1970.1—),男,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本科学历,通风安全工程师,安全副总从事一通三防工作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