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地方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探讨
2015-04-13李荣瑞
李荣瑞
【摘要】水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利经济建设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构建完善的水利经济体系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水利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地方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水利经济 发展 更新观念 企业素质 水利人才
水利经济是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具有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和促进现代生态资源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我国十分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水利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增长,形成了以勘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为主的产业结构。相比以往,水利企业无论是从产业规模、人才配备,还是从科技实力上都有了质的改变,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水利事业依然任重道远,许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所以必须更加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予以解决。
一、水利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表现为一种生态要素,主要功能是发挥生态效益作用,但同时水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具有增值功能,如水产养殖、水运输、水利工程等都是水增值功能的体现。不过,长期以来,我国强调水的自然属性和公益性,对水的经济属性重视不够,所以导致很多水利行业发展机遇被错过,影响了水利现代化的发展。
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源,对水资源既要保持可持续利用,又要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功能。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水利管理体制不健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两张皮,注重水资源经济开发却做不到节约与保护,实施水资源保护管理又无法兼顾经济性,所以只有真正将水资源经济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水利资源的有效利用。
目前水利经济现代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交通、电力和通信行业,重要的原因在于水利行业重工程建设,忽视资源管理;重视政府财政力量,忽视市场机制力量;重视水利的传统功能效益,忽视水利的经济开发效益。在新形势下,水利行业的防洪保安任务仍然繁重,水资源保护也异常艰巨,水利行业要想与社会同步发展,就必然要创新水利投入机制,利用好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加快水利建设步伐,为经济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水利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从总体上来看,虽然一些地方水利建设在不断进步之中,但与水利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主要体现为:一是对水利经济建设信心不足,水利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明确,劲头也不足。二是对水利经济谈的比较多,落实的却很少。三是一直将水利经济看成是“副业”,都是小打小闹,没有整体规划。四是市场意识淡薄,服务意识差。
(二)没有稳定的投入
水利经济发展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政策不清晰,对水利经济发展没有明确的投入规划。二是在项目上只考虑如何扩大建设,不考虑建成后如何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如何使项目进入良性循环中,在设计阶段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三是项目立项时,责任人为了争取更多资金,故意虚报自有资金,结果导致项目资金严重不足,只能依靠贷款来支撑,对工程项目建设初期极为不利。
(三)经济结构不合理
在传统经济体制背景下,水利企业缺乏对市场的适应性,大多是在市场上搞拾遗补缺发展起来的,数量多、规模小,缺乏拳头产品,品牌优势不明显。目前,水利经济传统项目不少受到经济市场的挤压,发展道路越来越艰难。而具有水利经济优势、受国家政策支持的水利项目刚刚起步,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较低,不足以承托整个经济走向。
(四)职工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规模小、工作艰苦、地域偏僻的特点使许多人才望而却步,再加上没有有效的用人机制,所以水利系统的人才问题也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水利企业又是国家的事业单位,靠关系进来的家属子女不在少数,这部分人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文化程度低,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而经营者大多是搞水利出身,搞专业非常优秀,但不一定适合管理,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多。
三、对促进地方水利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放下思想包袱,快速更新观念
在新形势下,水利经济发展要依靠“三种观念”、“五个意识”。“三种观念”指资本观念、资源促进发展观念和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市场的观念。应积极倡导这三种观念,形成科学发展观,为水利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五个意识”是指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和管理意识。机遇意识是指水利企业要有独到的眼光和判断力,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市场经济发展动态,主动寻找和把握机遇。竞争意识是指水利企业善于运用政策和周围环境增强自身竞争力。效益意识是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前提,项目建设投资要作科学性论证。管理意识是向管理要效益,建立和完善责任制,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依托行业优势做活水电大文章
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通过与市场经济的接触,逐渐意识到依托行业优势来发展水利经济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发展的日趋国际化,水利部门要不断变换思路,强调发展自己熟悉的项目,在不断缩小的利润空间中,以降本增效来获得效益。从行业上讲,要充分发挥水利人员、资金、技术、场地的作用,大力开发水资源,如兴建水库、建设泵站、发展小水电等。小水电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项目,应依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招商办电”的新思路,改变政府一家独占的传统做法,依靠民间投入,加大小水电开发力度,从而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三)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任何领域都不可能保持纯粹的一种成分或一种形式,水利企业要加强体制创新,吸引其他市场主体参与进来。水利企业要有忧患意识,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依靠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水利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资源的优势,实现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水利人才
要在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思想,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特别是管理者人才的培养,一定要通过各方面的考查,不仅要懂水利专业技术,还要有丰富的现代管理经验,应建立一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懂经营、善管理的水利经济干部队伍。
四、结语
总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我们应依托水利基础,发挥行业优势,将水利经济搞上去。
参考文献
[1]廖丽霞.实现我国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6):389.
[2]马婷,王乃岳.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水利经济,2013,(6):8-12+69.
[3]乌彩红,毕建鹏,王景聃.浅谈水利经济和谐发展的途径[J].内蒙古水利,2012,(6):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