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若干问题

2015-04-13李晶

时代金融 2015年8期
关键词:税收征管建议目标

【摘要】现今,我国税收征管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进,税收征管方面的改进给税制的实施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都提供了保障。我国的税收征管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即便这样,在实际实施当中也显示出很多的问题。本文在对近年来我国税收征管实践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适合我国税收模式发展的征管建议。

【关键词】税收征管 目标 改革 建议

一、税收征管模式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了“一员进户,征管查统管”①的专管员模式,此种简易模式适合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对税收征管的需要,也是经济成分单一、税制单一国情下的税收征管需要。专管员的一统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新一轮的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在1985年伊始,部分地区提出要实行征、管、查三分离或征管与检查两分离的征管模式,并加以试行。在1987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以吉林、河北、湖北三省和武汉市作为改革试点进行征、管、查三分离改革,试点成功后于1991年在全国得到实行。三分离改革是对传统征管模式的“升华”,给我国的税收征管带来了生机与发展。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税务总局工商税制改革方案》提出要“建立申报、代理、稽查三位一体”的税收征管格局。1997年7月,在全国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从1997年开始,先城市,后农村的分阶段逐级改革,争取到2010年完成。2004年7月27日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在原来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基础上,加进了“强化管理”这项要求,开启了税收征管工作重点的重新定位。

二、现行征管模式下征管工作的问题

现行征管模式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其大体上是成功的。但是,随着信息化发展的突飞猛进,征管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已渐渐成为制约征管工作质量提高的瓶颈。具体问题如下:

(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稳定性

近年来的税收征管改革在不同阶段呈现不稳定性状态,主要是因为对征管的内在客观规律掌握不深刻以及对税收征管改革认识的局限性。曾提出“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但最后却取消了专管员;提出了“科技加管理”,最后却过度地依赖计算机;提出了“纳税服务”,实际工作当中的“纳税服务”却变得形式化,得不到纳税人的认可。

(二)改革过程中未进行成本控制

由于对征管的内在客观规律掌握不深刻以及对税收征管改革认识的局限性,以及税收征管改革不断调整呈现出的不稳定性,因此近年来没有建成有效的控制机制来控制税收成本,致使征纳双方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导致了税收征管效益锐减。具体实施当中,税务部门根据税收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要求,调整机构设置,这样做导致了税务部门机构和人员的“内耗”;再者由于存在税收征管信息不对称和征管信息交叉采集的问题,导致了税收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三)未从根本上解决税源监控问题

我国的税收征管模式刚运行的时候,忽视了税源管理,因此出现“疏忽管理、弱化责任”的问题。“强化管理”是在2003年加入到税收征管模式当中的,从此突出了管理的作用。“强化管理”从强化“征收、管理、稽查”中“管理”的角度,强化税源监控。为了应对税收征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及加强“强化管理”在税收征管模式中的作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5年下发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但在这个制度中,税收管理员被赋予很多不切合实际的职责。并且税收管理员制度在没有建立有效的税收征管信息制度的前提下,也只是税源管理的权宜之计而已。

三、现行征管模式下优化税收征管的建议

科学精细化的税收管理是优化我国现行征管改革的必由之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税收征管实施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一)掌握科学精细化管理

依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工作要求实行专业化分工管理,也就是说在某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化组织机构的基础上,要实行明确的职责管理对于征管流程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征管效能、最大化。

(二)税收要依法行政

首先要充分运用奖惩激励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和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等责任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责任明确等,进而提高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感,这样能够保证职权的依法行使,对提高税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要建立税收征管的考核指标,区别于把税收收入与征税质量分割开来制定考核指标的传统做法。科学合理的做法是实行双目标考核即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考核时将税收收入任务指标逐级下达,基层管理单位根据收入任务,结合辖区内税收情况把收入指标分解到各行业和各税种,这样做能够强化对税源及组织收入工作的分析,从而加强征管人员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三)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要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征管信息化建设,进而实现涉税信息的充分共享,最后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现代化。我国首次把税收信息化建设写入法律是在2001年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为适应社会的发展,税收征管必须要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完善征管质量。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提出税收信息化建设要依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32字基本原则和一体化要求,为税务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我国近年来尽管也提出了要重视纳税服务的思想,税务机关的服务水平也有了提高。但在征管改革当中,提升服务水平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它作为改革的一个丛属目标而存在。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不但包含制度性的服务内容、完整的服务体系,而且也包含操作的规范和统一。有责任履行纳税服务的不仅包括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还应当包括司法机关、中介服务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服务对象是税收征管的相对人,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部门的单位和个人。完善现行的税收服务体系,是为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张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征管改革的要求,是征管正常运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注释

①林江,谢贤星.税收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05-207。

参考文献

[1]徐立新.牛其林,《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涉外税务》,2013年01期.

[2]陈金艳,《税收征管改革与税收制度的协调》,《税务研究》,2012年09期.

[3]王雯婷,《完善信息管税 提高征管质量》,《中国税务》,2012年04期.

作者简介:李晶(1990-),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2013级研究生,财政学。

猜你喜欢

税收征管建议目标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网络海外代购行为税收征管优化研究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税收征管国际借鉴初探
基于OLAP的税收征管应用研究
几点建议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