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的中国梦
2015-04-12
3月26日—3月29日,中国迎来博鳌时间。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今年却变得不同寻常。
正如年会主题——“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16位国家领导人,超过80位部长级官员,65家世界500强董事长或CEO,132家世界500强的亚太和中国区负责人,1772位正式代表,49个国家和地区的2789人参会,围绕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六大领域议题的77场正式讨论;还有,普惠金融、政商关系新生态、自贸区、市政债、一带一路、亚投行……这些炙手可热的新名词、新概念,你都熟知吗?
什么是“一带一路”?这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一个合作发展的概念,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轴,创造出中国与亚洲及其他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相互融合的命运共同体。有人估算过,“一带一路”战略将涵盖包含亚洲在内的26个国家和地区,合计44亿人口,将产生2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仅仅在公路、铁路、港口、油管、桥梁、输电网路、光缆传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就将衍生庞大商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一张“贯通欧亚、连结东西”的发展蓝图,它改变中国,也改变世界。
而中国倡导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截至4月1日,共计有52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申请或者意向表态成为创始成员,这大大超过了美日主导的亚开行的起步。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遥远的欧洲到近邻的亚太,一张张“信任票”标志着亚投行创下国际金融体系新共赢。世界性的亚投行,将落户北京,这本身就是国际金融秩序的大变局。
这就是如今的中国声音。中国自近代以来积贫积弱,饱受侵略和欺凌,几经曲折,今天奇迹般走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当口,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必须不断在精神上走向强大,中国也必然要因此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时所说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还说:“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习近平巧妙地引用各国民谚俗语讲述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的道理。这就是“亚洲命运共同体”。习近平的“博鳌声音”充满智慧、饱含深情、责任担当和无尽力量。
●媒体评点: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退休华裔物理学荣誉教授林良多,曾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首英文诗《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来表达双重标准之下西方的偏见:“当我们是东亚病夫时,我们被说成是黄祸;当我们被预言将成为超级大国时,又被称为主要威胁……我们要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太平盛世。这个辽阔的蓝色地球, 容得下你们,也容得下我们。”博鳌论坛所传达的,正是中国梦、亚洲梦、世界梦齐飞的“中国声音”。中国,是亚洲大国,更是世界大国,在“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中,具有不可推卸的大国责任,需要将“中国声音”响彻世界,传播得更远。(郭文婧,光明网·时评频道)
◎话题拓展:中国声音;大国责任;影响;改变;大变局;自信与担当;中国梦、亚洲梦、世界梦……
(资料来源:《环球时报》、光明网、中国网、人民网、观点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