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人物,高考作文的“夺分王”
2015-04-12万安李信
抢分点一:还原其“真实场景”,渲染气氛。要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热点人物,抓住人物给你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以此为切入点对素材进行还原和再现,渲染气氛,为论证观点埋下伏笔。
【人物素材】医护人员手术室内摆拍
有网友在微博上曝光了一组图片,显示为几名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摆拍,可以看到后面手术台上躺有病人。“医生手术室自拍照”经网络和部分媒体的传播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为此,西安市卫生局通报了此事的调查处理结果,称该照片发生在民营二级甲等医院西安凤城医院,拍摄于2014年8月15日,经过连续7个小时的手术,保住了一位40多岁农民工的左腿,在完成手术后,因手术室即将搬迁,医务人员拍照留念。根据通报,涉事医院及医生被处以多项行政处罚,其中包括对常务副院长记过处分、留职察看一年,分管副院长免职等决定。
【片段示例】
透过这光影,那被争论的浓云笼罩着的真相,渐渐清晰:连续七小时的手术后,病人的腿终于被保住,医务人员终于将悬了七小时的紧张之气一一轻吐。治病救人的喜悦让他们欢欣,可当手术灯熄灭的时候,他们刚刚还闪烁着光泽的眼眸旋即黯淡下去。他们默默看着身旁这朝夕相处的环境,念及其即将搬迁,关于往事的回忆遂悉数涌起。头顶的手术灯早已不知明灭了多少个日夜,而他们的生活也在这一次次妙手回春的经历中获得短暂但充实的暖意。他们不甘就这样走向另一处光影,但这不甘却也让他们在众人的如火目光中曝晒炽热,最终伤及自身。
教师点评:以医护人员的自拍为素材,通过对自拍场景的还原描述,融入作者的想象和思考,再现了医护人员在手术室里所思所想,为后文议论作了铺垫:呼吁人们对医护人员,应少些批评与质疑,多些责任与理性。
抢分点二:挖掘“小细节”,从小众故事中找到新鲜感。一个成功的人物大凡给我们的印象具有大众性、统一性,如果我们善于挖掘人物的“小细节”“小画面”,我们就会发现一片不同的天地。
【人物素材】“小鲜肉”宁泽涛
宁泽涛,1993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游泳队运动员。主攻短距离游泳,主项为自由泳。在2014年10月17日举行的全国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宁泽涛以47秒65的成绩夺冠,并刷新由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宁泽涛给人以乖巧、阳光、刻苦上进的印象,同时不失率真、顽皮。本次短池世界杯赛前发布会上,他一句“各位记者哥哥姐姐”引得全场笑声,十分讨喜。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名现役军人,“模范少年”的标签已深入人心,即便被曝出曾因误服禁药遭禁赛也未使其正面形象受损。
【片段示例】
其实宁泽涛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还有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是一名军人。军人的斗志磨练了他坚强的毅力。就像同样从军队走出的优秀运动员王皓和林丹那样,正是军人这种不服输的意志和刻苦训练的作风,才成就了现在的宁泽涛。如今,宁泽涛这个“小鲜肉”长成了“新飞鱼”,这次仁川亚运会的突破也给他增添了继续努力训练的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在明年俄罗斯喀山的游泳世锦赛上再次爆发,他也一定会成为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游泳队的奇兵,因为他代表着中国游泳未来的新希望!
教师点评:宁泽涛的故事,大家都是熟知的,但很少人知道他生活的另一面。把他生活的小细节找出来,从小的角度去解读人物,可以赢得阅卷老师的亲睐。
抢分点三:引用人物“语录”,增强文章底蕴。为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增强文采美、文化含量,常常会引用一些人物格言。他们的故事让人震撼,他们的语录更启发人的思考,成为考场的抢分点。
【人物素材】“商界之王”乔布斯
“不要让其他人的意见淹没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跟随你的内心和直觉。”乔布斯曾经这样说。在刚刚被炒的时候,他可不认为这是一件很棒的事,甚至他的朋友都担心他会不会自杀。也许得益于他曾放弃工作漂洋过海去印度学习佛教禅宗,使得他对于生活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悟。被扫地出门的乔布斯当即创办了Next公司,为研究机构和学院提供专业配置的电脑。一年后他又收购了Pixar,凭借Pixar创作的《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乔布斯成功地从硅谷打入了好莱坞。
【片段示例】
独醒,是不为外界所束缚,清醒的认识自我才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乔布斯曾经说道:“不要让其他人的意见淹没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跟随你的内心和直觉。”是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不能活在他人的评价中而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众人皆醉我独醒”,才可能真正看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前方。正如眼界决定心界,心向太阳,在孤独中感悟,以一种自信、自清的心境,去努力追求自己的信仰,以最美的姿态绽放。
教师点评:作者紧扣“独乐”“独醒”的主题,通过对乔布斯的名言作深入的解读,有力论证了“独醒”的重要性。引用热点人物语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抢分点四:多维分析,在争议中碰撞思维。抓住人物的多面性,展开多维思考,直指其背后的争议点,能使人物素材充分燃烧起来。
【人物素材】环卫工丁权
2015年1月28日,西安迎来今年第一场大雪。58岁的环卫工丁权从早上6:30一直工作到9时许,衣服被雨雪打湿,手套快变成了冰块,老人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看见路边有人在烤火取暖,他也凑过去暖暖身子。谁知这一幕被有关人员拍下来了。1月30日下午,丁权接到公司通知,他因在工作期间烤火而被“炒了鱿鱼”。
【片段示例】
事件的记录者与公司或许只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遵照制度对此事件进行处理。然而在我看来,我们需要一座干净的城市,也需要一个温暖的城市。对丁权这样的环卫工,只是用规则去指责未免显得冰冷,我们需要制度,但是也需要温度。《南方周末》有一句话说:“记录者的眼睛不仅仅为发现事实寻找真相而睁开,记录者的眼睛也常常被真情所打动而轻轻闭上。”在丁权烤火的背后,寒冬连续工作、手套冻得近乎冰块、瑟瑟发抖的身体,所有这些难道不是打动人心的真情?我们难道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吗?
教师点评:以制度管理为切入点,从丁权遭受的处罚来展开分析,指出我们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对丁权多些理解和关爱,既要制度也要有温度。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