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解”:让立论走向“深刻”

2015-04-12周鹤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7期

一直以来,考场作文中,议论文所占比重都比较大,但质量不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说理肤浅,论证“平面化”,“一览无余”,往往在亮出了中心论点之后从头至尾就是中心论点,“是这样”“就是这样”“的确是这样”,在同一层次上围绕中心论点原地打转。

一、“优作”的缺憾

且看一篇考场议论文“优作”,其主体部分(姑且称为三个“论证单元”)如下:

你可以没有达·芬奇的笔触,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工,没有泰戈尔的诗情,但你可以有《红与黑》的现实,《思想者》的沉思,《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深情……你可以没有很多,但你一定要发现自己的风格。

也许你正在羡慕别人一身的诗情,羡慕别人甜美的嗓音,羡慕别人靓丽的外表,可是却有人在羡慕你飒爽的英姿,羡慕你充满磁性的发音,羡慕你帅气的发型,羡慕你的乐观开朗。所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道风景,可以不恬淡,艳丽,壮阔,却自有人来欣赏。爱默生曾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过一本书,而不愿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我们要做的便是发现并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

也许你只是蹙了蹙眉头却得来“颦颦”表字之赞赏,也许你只是随心一笑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佳句之流传;也许你只是向着光,凭着本能生长,却有人夸“出淤泥而不染”。罗丹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擦亮你的眼睛,做一个善于发现自身美好的人吧!

从上面三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文素材丰富,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多样,语言有文采且极富感情,在众多的平庸作文中“脱颖而出”,评为“优作”亦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审视,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有一个突出的缺憾:思维单一化,说理平面化。文章开头提出了“要发现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个中心论点后,主体部分以对举的方式联系历史、现实素材,引用诗文名句反复“证明”它,最后以“保持下去,做一个永远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人吧!”作结,行文完全在同一层次上围绕中心论点打转。这样的议论文何来立意的“独到”?又何谈说理的“深刻”?

二、“深刻”的思考

上述这篇文章缺少对观点的辩证思考,缺少对材料的分析评论,抽象思维明显欠缺,论证单元之间没有建立起逐层深入的逻辑联系,这就使得它不能进入“一类卷”评分;甚至,极有可能给人以“堆砌材料”“雕饰词藻”,华而不实、本末倒置的嫌疑。

现在,学生机械仿作,而忽视针对具体、个别问题或事情进行多角度分析、评论的训练,忽视“深刻性”思维规律的反思与总结。这种与议论文文体写作本质要求背道而驰的教学观点与做法带来的最大弊病就是学生在作文中缺少分析说理的意识,不懂得如何将材料与观点联系起来作具体而深入的解析。

议论文必须“讲道理”,“讲道理”就应力求“深刻”,“深刻”,即“透彻、深入”之意,在议论文中主要表现为行文应呈现出一种较强的“层次感”与“立体性”。

三、“分解”的智慧

“分解”就是“分析、解剖”的意思,从材料作文的角度审视,可以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从观点(由原材料提炼、概括而生成)出发,紧紧“扣住”关键词,逐层揭示其内涵或外延(外在表现形式),如2014年江苏卷一篇题为《青春永不朽》的“一类卷”作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将“青春”“不朽”分解为三个分论点:判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二是从材料(由原材料合理联想而生)出发,透过现象揭示本质,透过结果分析原因,发表独到见解,如2014上海卷一类卷作文《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作者由原材料中所表达“自由”与“不自由”的辩证关系联想到史铁生和曼德拉两则材料。

在材料展开的过程中考生将题目“分解”为“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坦然,一种智慧”“史铁生享受着生命的一分一秒,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思索去填充学识和灵魂的高度”和“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曼德拉用自己的隐忍和悲悯情怀,在穿越人生的沙漠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两个角度的分论点。

究其本质,考场议论文写作中的“分解”是“发散性”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有机统一,既要“散得开”——“分解”出来的分论点之间应呈现出并列或层进的逻辑联系,避免重复和交叉;也要“扣得紧”——每一个分论点都应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词或材料的某一要害深入剖析。

若此,回顾前文所引那篇考场“优作”,我们可以从它所呈现的三个片段出发,将“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这个中心论点依次“分解”为三组结论性语句,分别照应“发现独特风格,书写自我历史”“发现独特自我,美丽别人视野”“留心生活细节,发现独特个性”三个独到而深刻的分论点,“层进”中有“并列”,具较强的逻辑性。这样,这篇考场“优作”就是名副其实的优作了。

原文升格如下:

你可以没有达·芬奇的笔触,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工,没有泰戈尔的诗情,但你可以有《红与黑》的现实,《思想者》的沉思,《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深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才干,坚持独特的风格,你亦可以在历史的书册上写下属于自己的一页。

也许你正在羡慕别人一身的诗情,羡慕别人甜美的嗓音,羡慕别人靓丽的外表,可是却有人在羡慕你飒爽的英姿,羡慕你充满磁性的发音,羡慕你帅气的发型,羡慕你乐观开朗的性格。爱默生曾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过一本书,而不愿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宇宙”,美是多元的,发现并展示你独特的美,让它美丽别人的视野。

也许你只是蹙了蹙眉头却得来“颦颦”表字之赞赏,也许你只是随心一笑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佳句之流传;也许你只是向着光,凭着本能生长,却有人夸“出淤泥而不染”。罗丹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章在细节处显出生动,你独特的风格在微末处见得真切,请留心那些不经意间显露出的个性光辉,那是你独特、自然的风格,保持下去吧,让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定格为永恒!

(责任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