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见未来的人才有未来

2015-04-12冯仑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15期

适用主题:充实自己的生活;勇于创新……

原来我一直以为,活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但没有温度的人。因为凡是有高度、深度、广度的人,一般遇到事比较沉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沉得住气,不轻易发表意见。但现在我发现,随着我们互联网时代的开放,高度没上去,大家反而越来越喜欢低俗,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就像郑智化说的,他总是从底下看人生,看到的人生更精彩、更真实。

而且,事儿也越来越小了。原以为我们可以管大事——家国情怀,现在看不能,为什么?社会各有分工,艺术家管艺术家的事,官员管官员的事,在商言商,我自己说要守本分,看管好属于自己这摊的小事儿。另外,现在的时代似乎变得更浅显。因为再多的痛苦晚上去酒吧、夜总会一泡就没了,深刻不了。?

总之,现在的小时代,跟我原来想象中的要活到50多岁的情况正好相反,第一变低了,第二变小了,第三变浅薄了。

小时代和大时代的青年,最大的不同是词汇不一样。贾平凹有篇散文,讲两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陕西人,蹲在茅坑一边拉屎,一边大谈伊拉克问题,国际大事侃侃谈了一圈,最后提裤子擦屁股,才发现没带手纸。上厕所带手纸这么大的事都忘记了还在关心国际局势。这当然是个笑话,不过陕西人大体属于这种大时代的人,因为他们的情怀都是五千年的。

80后和90后一般都是说自己,最多说说同事,说说北上广就算大事了,另外就是研究自己的房贷、谈对象、上班这些事儿,再一个就是玩、旅行、买什么。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是管自己的事还是管闲事。大时代的人其实就是管闲事,80后90后最大的优点就是开始管自己了,这个社会我觉得自己的事儿都管不好,别人的事儿肯定也管不好。

另外,信息的获取量也有很大差异。大时代的人基本用眼睛阅读,最多用点耳朵。现在大家感知信息几乎五感调动,信息量非常大,带来几个好处,第一就是所谓素质在提高,适应性在加大;第二个就是创造性也在加大,到现在为止获取知识的成本是越来越低,原来获取知识的成本高到一个村里得供一个老爷爷,这个老爷爷一死,这个村里都成文盲了。现在知识的成本低到鼠标一点什么都有,但是创造的成本越来越高,你知道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创造和创新的压力会比以前大。

再一个就是个人的权利意识在加强。做房地产客户服务,你会发现70岁左右的客户是“大叙事”,遇到分歧或问题,从来不知道找律师,你给他花钱请律师他都不相信,他永远相信阶级斗争,因为阶级斗争是他们生命中的主旋律。40岁左右的业主就要好沟通很多,再年轻点的30岁以下的客户连见面谈都不用,直接找律师打官司就OK了。这说明现在年轻人的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开始增强。这一代人变得具体了,知道自己了,疼自己了。

80后、90后是中国未来20年的希望,因为看见未来的人才有未来,欢呼未来的才创造未来,站在未来来看今天的人才有快乐。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