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原来在这里
2015-04-12费明富
理解句子的含意,是阅读最基础的能力;而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也是高考高频考查的题型。从高考热衷考查的对象语句看,它们往往具有鲜明的特点,或是结构较为复杂的语句,或是含蕴某种表达技巧的句子,或者是文中被扩展语句,或者是几种情形的复合体。
一、分清要素之间的关系,理出作者的价值取向。使用这一技巧,是体会结构较为复杂语句的基本思维路径。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2014年高考山东卷)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2分)
这是一个“虽然……却……(所以)……”句式。先是一个转折复句,是说塑像虽然一般化,但是清疏真实。再是一个因果句,因为塑像清疏真实,所以难得。其间省略一层含意,即在作者看来,清疏真实是塑像最难得的品质。渗透在这类句子中的审美倾向,就是这样分析出来的。
这种句式,非常富有表现力。很多富有思想性的文章多有此类句式的运用,如鲁迅《〈呐喊〉自序》。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句式,是“回忆虽然能使人欢欣,(但是)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所以)没有什么意味”和“回忆虽然没有什么意味,但是我偏苦于有所回忆,所以那些回忆便成了《呐喊》的来由”的组合。从这样的句式中,我们能感受语言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感受言语者特殊的价值取向。这类句子是富有个性的语言。
二、辨识所用表达技巧,全面理解丰富意蕴。这是品味含蕴某种表达技巧的句子最有效的思维方式。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2014年高考山东卷)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2分)
这个句子,首先是一个比喻句,复诵杜甫诗歌,就如梦游魅力四射的境界,一种审美的幸福感溢于言表。这也是一个虚实结合、明暗交织的句子,它明写读者,暗写杜甫诗歌,借助阅读强烈鲜明的感受侧面揭示杜甫诗歌的特点,凸显出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和新奇之感。
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有不同的手法或技巧。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在古诗鉴赏中常常用到。“二十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着眼于“二十桥仍在”,其言外之意是桥上的夜生活不在,当年城池的繁华不在,是对比(暗中对比),以“物是”反衬“人非”,表达沉痛悲伤之情。着眼于“冷月无声”,是比拟,诗人先是赋予“冷月”以生命之体征,希望她有欢歌笑语,但是她竟然沉寂无声,一种失落惆怅之意溢于言表。着眼于“波心荡,冷月无声”,这是典型的寓情于景。
三、圈定扩展有效区间,理解句子丰富内涵。这是应对品味被扩展句的理想思维路径。
1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2014年高考安徽卷)
(1)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相关文段】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将船桨侵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文段中画横线句,就是一个被扩展句(句子含有比喻),其后画波浪线文字是扩展部分,“然而”一转,暗示其后文字不再属于扩展部分。把握这种语间关系,巧妙实现一个转换,即理解或品味画横线句,实质就是整合画波浪线语句。所以该题答案的要点是“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和“融为一体的感觉”。
四、敏感于文章思路,着意把握特定语境。有些句子,看上去是比喻句,但是这个比喻句却是依赖语境而生,没有特定的语境,其意义也就失却了明确而固定的意义。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2014年高考大纲卷)
(1)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相关文段】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 ,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文段中的画线句,是比喻句,也是被扩展句,以总结句(收束句)的形式出现,扩展部分在其前边。首先要捕捉到“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一句,其次要捕捉“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前一处直白,直接可用为答案;后一点需要再加工,因为它实质上是说雨声能暗中契合人们的心灵世界,在人们不自觉间让其心灵与雨声共鸣。
五、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是理解或体会表达人物特定心理语句的基本操作流程。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6分)(2014年高考广东卷)
①啊!我的鹤!
【相关文段】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我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我们时常约邻家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乘轩”“梅妻鹤子”的故事。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者流的影响,羡慕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唳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它的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就皱皱眉头说道:
“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
“什么,长脚鹭鸶?”我惊讶地问。
“是的。长脚鹭鸶,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
“白鹭!”啊!我的鹤!
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来是水边的鹭啊!我失望而且懊丧了。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我的“清高”,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
文中的“我”为何会有“啊!我的鹤!”这样的感慨呢?其后一段比较好地揭示了其中的原因:原来他误把幼鹭当做幼鹤养着,并以此寄托着自己清高风雅的内在追求;但是现在知道了真相,感到有受骗之感,内心不乏失望与懊丧。这里之所以还引用画线句之前的部分文字,那是因为这部分文字对我们深刻准确理解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有帮助。散文的语言,也是富有逻辑性的,只是它不同于论述类文本那样普遍使用关联词语以彰显逻辑关系。散文语言的逻辑关系,需要考生借助能力或经验加以判断。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