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冲突的对方着想,我们会吗

2015-04-12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21期

理解他人和以德报怨,是一种向善的力量

最近在浙江余姚,一则和让座有关的小事成为了新闻。4月9日,浙江一位中学女生发微博称,自己因为身体不适,没有给老太太让座,结果被对方同行的老太太数落了十多分钟,说她品德差,还要找学校领导,她委屈得哭了。随文配了三张现场照片,拍了两名老太太的正脸。微博发出后,立即被大量转发,很多网友都留言力挺女生。

然而在事件被广泛报道后,女生反而担心起来。“老人家年纪大了,这样子太火,万一出什么事情……”女生说,虽然心里委屈,但自己确实没让座,也蛮愧疚。她通过记者发出了一份声明:“这件事情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希望大家别追究老人的过错。老奶奶也只是一时气糊涂了。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以后还会继续让座的,也希望大家别因为这件事情就再也不让座了。”最后善良的女生还私信给记者:“真的,别去打扰老人家了。”

也是这个4月,安徽舒城的初三女生小何骑电动车上学,见一老人摔倒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一口咬定是小何撞了她。交警经反复勘查现场,并走访了多名目击群众,终还小何清白。4月21日,老人伤愈出院,善良的小何在得知老人家境困难后,不但没有追究她的责任,还带着家人向她捐款千元。舒城交警三中队队长倪敬文说:“我们每年要处理数百起交通事故,当事人为责任认定、经济赔偿争执不休,甚至闹上法庭的屡见不鲜。小何以德报怨难能可贵,让人钦佩。”

媒体评点:余姚这位女生的体谅,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胆怯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受了伤害,还想着对方年纪大了,可能会被放大的新闻所伤害——能做到这一点、有这份善良的人,不多;同样是中学生的小何,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尽管她的行为被许多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向善的力量,其道德感召力要远大于冒着被讹的风险扶起摔倒老人,而这恰是我们社会最稀缺的东西。

◎话题拓展:宽容;体谅;胸怀;以德报怨;向善的力量;理解……

(资料来源:《都市快报》《安徽商报》,东方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