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该快还是该慢

2015-04-12吴应莲邓书航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21期

文题

耶鲁大学在一堂公开课里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多数新手买车后首次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几乎都不是匀速开,而是变速开,跟兔子一样,左窜右窜。而当坐在车内的人提醒要注意安全时,新手司机又会为一个问题纠结不已:我是该开快点还是开慢点? 我们人人都是司机,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条高速公路。在行驶的过程中,我们开得快未必就好。在相互依赖、相互竞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根据周围人的策略选择自己的出路,决定自己的速度。

文学社简介

江西南康三中希望文学社

全国百佳文学社团,以“探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生活中提炼真正的文学,从文学中体会真实的人生;不排斥任何真实的情感,不拒绝所有真挚的心灵”为宗旨。社员作品多次在报刊中发表。现任指导教师杨盛建。

湖北枝江一中小帆文学社

全国百强文学社,其文学社刊《小帆》杂志,在十多家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过作文专栏或专版,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现任指导教师万安。

用心跳的速度生活

□江西南康三中希望文学社 吴应莲

这一年我死在上海。

是的,不是“出生”,而是“死”。

我的灵魂脱离了肉体,迷迷糊糊地飘浮在城市的上空,飞越脚下密密麻麻的房子,飞越过火车站、机场、农田、树林,飞越过人世间的重重阻碍,我终于来到了上帝面前。怀着虔诚之心,我恭敬地询问道:“上帝,我该飘向哪里去安放灵魂?”上帝轻轻地托起我,将我丢向灵魂净化的圣地。突然,我急剧地下落到地面上。

这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小镇,它坐落在山谷之中,被茂密的树林围绕着,镇上有一座古老的钟楼,高耸在树林之中,一群白鸽绕着钟楼的尖顶盘旋。木制的房屋在树木掩映之中,只看得见褐色的屋顶。我走过一座石桥,桥下的流水缓缓流淌,天空中传来几声悠扬的雁鸣,我抬起头,天空蓝得很纯净通透,连白云都像凝固了似的。黄昏降临之时,农夫扛着犁耙慢悠悠地行走在田埂上,牧羊人赶着他可爱的羊群从西边的草坡向棚舍走去。太阳从西边的坡上缓缓沉落,晚霞像一幕不变的背景,却又能看出细微的颜色渐变,从深黄渐变成深红,又从深红渐变成深紫。夜晚降临之时,星星也忘了闪烁。咖啡馆里亮起温暖的烛光,人们坐在木制桌椅前唱舒缓悠扬的慢歌,用拖得很长的语调谈论农场和羊群,就连蚊子都飞得那么优雅从容,丝毫不担心来不及躲过响亮的掌声。

我享受着这种慢的过程,可以让我有时间来审视自己。我开始怀疑从前碌碌无为的生活是否有价值,我愈发觉得这里的生活才是舒坦愉快的。我找到米可,那个披着黑色长发光脚丫的八岁小丫头,我的房东要求她在她的小木屋中腾出一个阁楼给我暂住。

开始的几天,我过得悠闲自在。每天起床后吃自己做的绿色早餐,牵着米可家的狗沿河岸散步,在旧书店里看书喝茶,和米可玩无聊的“一二三木头人”,然后在黄昏时她坐在我的肩膀上,我牵着狗,好似一家三口走回家。但是后来我便愈发觉得不对劲了,这里的时间像被某种神秘的力量刻意拖缓,这里没有钟表,唯一的钟楼上的大钟没有指针,没有刻度,以致于人们几乎失去了时间概念,忘却了自己的年龄、生日、节日。

我真是越来越受不了了,受不了这里的人浪费时间,受不了米可非要把每一根头发都理顺才出门,受不了这里的叶子要凝固在半空中不落下来,受不了这里冗长拖沓的时间。我一刻都受不了了!终于,有一天清晨我收到一封信,一封感情真挚言语忧伤的信,信从人间寄来,表达了对我死去这事的沉痛哀悼和对我的追思。我大为感动,突然开始怀念上海的高速列车,上海的省时电梯,上海打个电话下一秒快餐就送上来的幸福生活,是的,快节奏的幸福生活。

于是我逃走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背叛了上帝,背叛了把每一根头发理顺才出门的米可,背叛了我的灵魂,逃了回去。

我一定是走错地方了,我怎么躺在这样一个小黑匣子里?周围有人在说话,有人在哭泣,怎么他们说的和那封信上的一模一样?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成了骨灰,而这小黑匣子就是我的骨灰盒。我欲哭无泪,听见外边声音渐渐小了下去,葬礼应该是结束了,我被重重一搁,不知跌进了什么地方。

然后世界就静了下去,没有了声音。这一切都转瞬即逝。

(指导教师:杨盛建)

适时决定自己的速度

□湖北枝江一中小帆文学社 邓书航

公元二0一四年七月上旬,予荣升高三,浩浩荡荡迁入风水宝地——文萃楼。

课间正嬉戏,忽闻周老先生命吾等限时作文一篇。正值先生口述命题之际,吾思绪飘忽,忆起旧日同桌。

犹记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吾三人因班级编位事宜而遂成同桌。 吾座居中,左右皆班级巨头。吾尝曰:“吾等小民,而有天赐良机左拥右抱,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居左者名珊。其人形貌美丽,身形娇小,尤工数理。居右者名妮,其人热心开朗,身姿挺拔,优异者,同工数理。嗟呼!唯吾无突出之科而数理尤弱。

珊者,乃本班速度之表率。此人惯用速战速决之法,每当吾身陷作业之中,无法脱身,抢呼欲绝时,她早已脱离“苦海”。

某日,一张数学试卷飘然而至。限两节课。吾别无他法,只得左手执卷,右手执笔。当日试卷难度稍小,吾恰以一节课之时完成选填题,心情颇好,喜笑颜开,可当吾瞥见珊之试卷时,吾只感苦闷填胸臆,当此之时,她已完成试卷,且将其置之于旁,又抽出课外资料,写得呼呼生风。

妮者,乃本班焦点人物。此人速度奇慢。本班尝贴一表于班级张贴栏内,该表用以记载未交作业之人。某日,我前去查看,不由惊呼:前日各科未交作业之人,妮科科榜上有名。

如此二人,居吾左右,令我备感“受热不均”。珊做题尤多,然每次试卷下发,常是失去了“半壁江山”,卷面一片鲜红,但细审其答案,思路常常正确。妮做题尤少,然每次订正答案时,她却是“一片大好江山尽在其囊”。

旦日,吾行至班主任近前,问之:“吾数理尤弱,欲学于左右,奈何两人行事之法皆有利有弊,吾茫然学于何人。”师曰:“珊速度奇快然答案不准,妮答案极佳然速度过慢,然邪?”吾频频点头。师曰:“如此甚妙,汝可学于珊之速度,妮之解题步骤,岂不妙哉?”吾恍然大悟,适时决定自己的速度,两者结合乃是最佳之道!

猛然之间,待吾回过神来,周老先生所限之时已过半,吾惊呼,忙埋头于试卷,用速度与严谨结合之法以书此文。

(指导教师:万安/(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