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习惯他人的苦难
2015-04-12假装在纽约
适用主题:生命的平等;文明的伪善;人性的冷漠……
4月2日,肯尼亚城市加里萨(Garissa)的一所大学遭受索马里极端宗教组织“青年党”残酷血洗,148死79伤。
可是,这样惨绝人寰的悲剧与屠杀,却没有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得到足够的关注。不是说媒体没有报道,只是媒体报道的篇幅与民众所付出的同情心,相比那些无辜的人们所流的鲜血,显得丝毫不成比例。
无论是《赫芬顿邮报》还是新浪新闻,无论是对欧美的读者还是中国的网民来说,这件事似乎都只不过是在遥远的非洲所发生的一条可怕的新闻,而已。
法国《查理周刊》遇袭,12人死亡,全世界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里,成千上万的人涌上街头,高喊着“我是查理”的口号声讨恐怖分子,展现文明世界的团结与人性的崇高。
还有发生在悉尼的人质事件,还有马航亚航和德翼的空难,都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在一起起天灾与人祸面前,世界各地的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怀着爱与物伤其类的悲悯痛惜生命的离去。
可是,当惨祸发生在肯尼亚,一个远离这个世界文明中心的国度,再多的鲜血,再残忍的杀戮,似乎都无法激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难道148个肯尼亚人的生命,比不过12个法国人的生命?
你或许会反驳说,非洲原本就贫穷落后,而法国却是已经建立起良好社会秩序的现代文明国家,从新闻的角度来说,同样事件发生在法国、或者英美德澳,一定要比发生在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更加有新闻性。
是的,没错。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的价值体系与认知里,觉得屠杀发生在某些国家,就是理所应当?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这一切,乃至觉得多付出一点关注,都已经不太必要?当所有的人都开始习惯,这种习惯会不会变成一种冷漠,乃至默许和纵容?
在148个肯尼亚人的生命和12个法国人的生命之间,我们每个人早就作出了选择。
“我想,这就是文明的伪善。”
这是推特上一个加纳青年发的帖子,他的话,让我感到了一丝羞愧。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