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13年我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

2015-04-12赵喜荣张文玲黄小燕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4期
关键词:紫外线合格率无菌

赵喜荣 张文玲 黄小燕

本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来院患者病种不一,而且医院为市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医院传染科为结核病定点防治科室。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持续、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1]。为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和监测力度,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控制科每月对全院重点科室、科室重点部位和每季度对普通科进行空气、物表、手卫生、灭菌物品、消毒清洗后的被服、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和透析液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以医院通报形式通报全院,并与科室绩效挂钩,从而进一步提高并规范了医院环境及诊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现将2011-2013年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医院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物品、灭菌物品、消毒清洗后的衣物、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及透析用水进行采样,3年共采样11 397份。

1.2 方法

1.2.1 采样方法 医院感染控制科的专职人员依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0 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规定[2-3],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透析液、灭菌物品、清洗消毒后的被服及内镜、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等进行采样检测,并按其规定的细菌菌落数计算方法和卫生标准值进行判定[4]。

1.2.2 采样时间 在消毒、灭菌处理后或操作前进行采样。

1.2.3 医务人员手监测 在操作前或消毒后立即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手心向上,用浸有含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到的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将采样管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习惯吸取1.0 mL样品,接种于9 cm直径的培养皿,(36±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 h,计算菌落数。

1.2.4 室内空气监测 室内空气采样用9 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皿,依照室内空间的大小,分别放于各采点,距地面高1.0 m,距墙体1 m,根据部位环境不同,暴露分为15 min和5 min,收好后置于(36±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 h,计算菌落数。

1.2.5 物体表面和被服监测 物体表面和被服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用5 cm×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 cm2,用浸有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到的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将采样管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习惯吸取1.0 mL样品,接种于9 cm直径的培养皿,(36±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 h,计算菌落数。

1.2.6 灭菌物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 抽取消毒供应室及不同科室无菌物品柜内存放小气内的不同无菌包内的器械和医学工程科购进的不同批次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是用浸有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到的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将采样管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习惯吸取1.0 mL样品,接种于9 cm直径的培养皿,(36±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 h,计算菌落数。

1.2.7 透析液监测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后,立即送检。

1.2.8 紫外线辐照度值的测定 开启紫外线灯5 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 m的中央处,将紫外线灯在推荐使用距离下测定,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为该紫外线灯的辐照度值。

1.2.9 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 取清洗后内镜,监测部位为内镜的内镜面,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 mL含中和剂的洗脱液,冲洗内镜所有管路,并收集全部洗脱液,立刻送检[5]。

2 结果

共采样11 397份,合格10 971份,平均合格率为96.26%;2011-2013年合格率分别为95.77%、96.97%和96.08%,两个相邻年度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监测项目中,灭菌后物品、消毒后内镜和使用中的透析液合格率最高,均为100%,其次为空气和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7.68%和97.33%,紫外线灯和医务人员手,合格率最低,分别为93.93%和86.11%,见表1。

3 讨论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时评介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要这次部分,医院环境、医疗用品和手卫生等消毒灭菌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安全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好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能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6-7]。本文通过分析2011-2013年本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结果发现,3年平均总合格率为96.26%;2011-2013年合格率分别为95.77%、96.97%和96.08%,两个相邻年度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监测项目中,灭菌后物品、消毒后内镜和使用中的透析液合格率最高,均为100%,其次为空气和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7.68%和97.33%,紫外线灯和医务人员手,合格率最低,分别为93.93%和86.11%。消毒灭菌合格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与相关报道相似[8-9]。灭菌后物品和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高,不仅与工作人员对此类消毒的重要性认识有关,也和消毒供应室加强消毒质量管理,加强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全面提高消毒人员消毒技术有关[10-12]。更与近年来本院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高度重视,加大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力度,增加消毒、灭菌设备的大量投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医院感染控制质控体系有关。

表1 2011年-2013年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

根据笔者日常监测结果,物体表面不合格的原因是护士擦拭台面或其他物体表面的抹布清洗不干净,不能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后使用,主要不合格的部位是病区电话,电脑键盘、办公室门把手等,经常被不同人手接触的地方,这与文献[13]报道一致。重要区域为烧伤科和ICU,这两个病区主要是重患者较多,病情严重、复杂,易发生院内感染。因此要求除每天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认真擦拭各部位表面外,每周彻底清洁一次,遇污染随时清洁消毒。室内空气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与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合格率不高,紫外线灯使用不规范,使用时间过长,有的科室紫外线灯使用累计超过1000 h,辐照强度监测结果在合格低限偏上,科室为了节省开支未及时更换,等下次监测时辐照强度较低,不能起到有效消毒作用。因此笔者加强了对紫外线灯辐照起到的监测,发现辐照强度不合格或使用时间达1000 h的灯管,立即书面通知医学工程科和使用科室,必须立即更换。

有研究报道医务人员的手是携带病原菌的载体,医生、护士与患者每日频繁接触,是手污染的重要人群,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洗手和手消毒时预防医院感染最直接、最简单、最经济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科大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4-15]。本文监测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平均合格率是最低的(86.11%),也是3年来合格率变化最大,从2011年的81.88%到2013年的92.97%,主要原因是医院以往建筑中洗手池较少,而且除手术室和少数重点科室外,其余均为手触式水龙头,干手设施严重缺乏,大家对手卫生的认知度不高。从2012年年初起,感染控制科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各种消毒、灭菌设备的性能、消毒效果进行全面监督、监测,特别是加大了对洗手设施的改造,为全院医疗区增添了非手触式水龙头151个,并全部安装了干手纸盒,张贴洗手流程图,取缔肥皂,要求全部使用医用洗手、消毒剂,并不断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强化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总之,监测过程是发现问题的过程,科学的监测结果可作为科室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效果评介[16]。要做好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提高消毒灭菌质量,除加强医疗环境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对手卫生的监测,定期检查各消毒灭菌器械的消毒效果等,必须严格落实卫生部颁发《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建立健全督导检查制度,加强消毒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护水平,增强医务人员无菌意识,进一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1]谢亮,顾伟玲,周哲华,等.嘉兴市6所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1):1024-1025.

[2]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

[3]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4]周会霞,徐逸鸣.某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3):290-291.

[5]马小方,孙启华,姜洪荣.2007-2011年青岛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2013,29(5):631-632.

[6]陈香郡,胡振龙,李小燕,等.合川区2009-2011年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92-93.

[7]王金星,宋伟,刘系.合肥市庐阳区2011-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4,8(1):40-41.

[8]花春玲,孙晓穗,平静珍,等.2010-2012年某医院消毒质量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1):75-76.

[9]王博,胡改霞,卜向举,等.铜川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9):816-817.

[10]刘吉纯,张艳菊,郝英姿.医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2):139-140.

[11]汤国英,游玮琼.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11-112.

[12]唐明.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110-111.

[13]张爱勤,樊晓平,王伟丽.医院环境卫生学抽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31):293-294

[14]黄小花.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61-163.

[15]田素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2012,22(13):2888-2889.

[16]陈玥,许彬.嘉定区2010-2011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880-3885.

猜你喜欢

紫外线合格率无菌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跟踪导练(五)6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