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

2015-04-12韩庆峰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嵌入式

韩庆峰

嵌入式服务主要是指基于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各种资源有机融入到用户知识生产环境(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和科研过程),结合最新技术手段提供全程式知识服务的服务模式。嵌入式服务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图书馆员、用户、知识资源和各种技术,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科馆员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点,通过虚拟和物理空间融入用户知识生产环境之中,为用户提供无限制的信息咨询、学科导航、课题跟踪、科学数据发现和管理等服务,体现高校图书馆的价值。

慕课,被认为是新思想、新技术对图书馆的又一次叩门。“慕课”是英文缩写MOOCs的音译中文名称,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一般被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1]。慕课的本质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开放在线优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名校名师最优质课程资源的大规模学习共享。这不仅为促进传统学校教育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混合式教学体系创造了条件,更为无数难以进入校园接受优质教育的人们获得高品质学习机会提供了可能。

图书馆界也对此给予了积极关注和热烈讨论。慕课所建立的全球学生与大学之间的学习关系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成为共识,已有图书馆员直接为所在学校教师的慕课课程建设提供材料支撑服务进行了尝试,以及图书馆员通过在线聊天、博客、电子邮件等方式参与到混合教学模式中,为慕课学生提供交互讨论服务[2]。

慕课的引入,对于图书馆的影响是扩大了服务的范围,消除了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差别。图书馆员参与到慕课制作和学习中,为教师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帮助慕课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增加学习能力。慕课将是嵌入式馆员最好的锻炼舞台,在这里能够提高服务能力,接受最先进的理念与技术,使图书馆更从容地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种种挑战。

1 图书馆的慕课实践与嵌入式服务的有机结合

慕课彻底改变了以往课内与课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不连贯学习方式,将学生在每个知识点的听课、查资料、阅读、评测等全部学习过程高度统一在一起,学习过程不再因时空和学习材料的限制而被时时打断。图书馆的服务可以通过“教学馆员”的身份,直接参加到课程团队,全程提供背景材料的检索、筛选、推荐、萃取、链接和相应版权顾问服务[3]。对于学习者,图书馆的服务可以通过“助教馆员”身份,帮助慕课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准、完整、无缝、高效、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图书馆还可加入各课程的学习社区,与助教团队一起提供在线信息参考咨询服务。馆员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将转变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助理教员”。

上面的“教学馆员”“助理馆员”和“助理教员”正是嵌入式服务所阐释的角色,慕课的迅速发展为嵌入式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我国的大学图书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借鉴国外嵌入式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嵌入式服务。时至今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有了巨大发展,众多学者根据服务的途径、模式等进行了总结与分类。我们根据嵌入式服务的目的与过程差别,将其分为嵌入到科研项目中的服务、嵌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服务、嵌入到日常学习活动中的服务与嵌入到政府与社会组织中的服务四种类型[4]。

图书馆的慕课实践与嵌入式服务方式不谋而合,图书馆为慕课式学习服务所建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以及工作方法,必然会对传统服务方式的改造产生巨大的作用,为图书馆实现被动服务模式向前置化、嵌入式的主动服务模式转变闯出一条新路。本文根据图书馆的慕课实践和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分类,将高校图书馆在慕课学习和制作中可以提供的嵌入式服务分为四类。

1.1 嵌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成为课程内容提供者

国内高校图书馆将服务嵌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是其嵌入式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图书馆员作为教学助手形式嵌入到用户课堂或网络教学平台,通过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的结合,通过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协作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商业性慕课资源的成熟,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有选择性地引进慕课资源,配以学科馆员的辅导,形成在线课程,特别是社会生存所需的技能培训课程和基础人文课程。图书馆也可以自己制作或参与慕课教学,图书馆员嵌入课程团队,与教师一起制定课程内容和规划,参与信息检索技能培训,并可从用户学习行为的大量数据中获得实践经验,进而在慕课资源保存和普及等方面发挥作用。

1.2 从学习场所提供者成为多媒体制作的导师

高校图书馆在转型与创新中已发展成为信息共享空间(IC),普遍建有专修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工作室,并拥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可以提供慕课教学所需的视频课件和录制空间,是学生参加慕课课程的最佳场所。据悉,教师准备一门慕课课程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时间,进行录像和视频编辑等后期工作。在课程上网前,教师需要视听设备用来录制慕课,使用软件编辑原始视频,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多媒体环境。高校图书馆IC中的多媒体工作室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嵌入式学科馆员能够在使用设备、制作和编辑视频方面的提供帮助,充当导师角色。

1.3 嵌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提高用户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泛在知识环境的进一步深化,使得人们的信息需求、信息获取变得即时快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服务成为首选。高校图书馆可通过Web3.0技术、Rss技术等手段嵌入到社交网络、浏览器、PDA等移动终端来实现用户日常学习、生活的嵌入式服务。

慕课学习中寻找现有的信息及过滤次要和额外信息是两个重要的技能。用户需要了解所学慕课的基础知识来评估一门课是否适合自己,图书馆员可通过嵌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服务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方面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借鉴国外经验,高校图书馆通过嵌入的方式支持学生在线课程学习,让嵌入式馆员成为一个活跃的指导者[5]。嵌入式馆员通过服务平台参与在线讨论,答疑解惑,嵌入式馆员的作用是提高慕课学生信息素养,使其能够独立地评估自己的信息需求,鉴别有用的资源,在在线学习环境中准确获取自己所需,提升学习效率和能力。

1.4 嵌入到师生科研项目和政府、企业中以提升图书馆内涵

嵌入到科研项目和政府、企业中的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利用专业服务优势,使图书馆员参与到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中,提供专业的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高校的师生科研项目、政府和企业。将科研和社会作为对象的嵌入式服务是提高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学术形象的主要服务手段。图书馆的慕课实践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制作当中,慕课的众多学习者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慕课庞杂的课程内容使得参与的嵌入式馆员的专业知识和视野不断扩大,这种无形的积累将提升嵌入式馆员的服务水平,那么对科研、政府和企业的嵌入式服务将更加深入和完善,促使高校图书馆更加开放和共享,从这个角度来说,慕课也是一种新的知识共享的有效方式。如果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打通慕课平台与庞大图书馆共享联盟体系实现“大对接”,从而使慕课学习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或许能够成为实现大规模开放学习与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2 基于慕课发展嵌入式服务系统

不管是在实体空间还是虚拟空间,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任务是支持用户学习。图书馆通过购买慕课课程、参与慕课制作和慕课的宣传,可以成为慕课学习中的重要支点,保持和用户的紧密联系,从而深入参与到知识生产过程中。慕课式教育将促使高校图书馆从校内服务向社会服务发展,也将模糊不同类型图书馆社会分工的定位。

随着慕课逐步克服商业弊端和版权问题的解决,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将会是什么样?这种嵌入式服务系统如何来构成?笔者认为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系统应该由嵌入式馆员、用户、知识资源与技术组成。嵌入式馆员、用户、知识资源与技术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与结合,依靠协作实现嵌入式服务的既定目标。图1是基于慕课的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系统结构。

嵌入式馆员是服务系统的核心,他们基于嵌入式服务的移动平台提供具体服务,移动平台的功能主要通过网站来实现,统一检索的入口基于四个数据库:知识库、元数据库、资源库和用户数据库,也是图书馆基于馆藏所建立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用户通过移动媒介和移动平台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嵌入式馆员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嵌入式服务。

2.1 嵌入式馆员

嵌入式馆员指面向知识生产环境,图书馆员将自己角色定位为教学馆员,主动融入用户学习生活、教学、科研过程中,以图书馆资源为基础,为用户答疑解惑,同时培养用户对图书馆的依附性进而提升信息素养的这一馆员群体。嵌入式馆员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嵌入到用户知识环境,在长期合作中建立紧密联系。慕课环境中,在线课程之中用户的需求是嵌入式馆员必须明晰与洞察的。嵌入式馆员以伙伴的方式查阅课程邮件、检查慕课用户社区提问并回答问题、组织讨论,通过实时在线,嵌入式馆员可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嵌入式馆员应该成为用户社区的一员,与用户形成合作关系,强调能为彼此做些什么。慕课环境下,要求嵌入式馆员在掌握图书馆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前提下,必须对用户群体的专业领域有充足的知识底蕴,并不断地补充和学习,可以在图书馆安排下定期参加一些在职课程学习、学术研讨会和专业培训班等。

嵌入式服务项目的延续性是图书馆管理者面对的一个难题,应鼓励馆员在满足用户需求时,在服务内容及角色定位方面要进行及时转换,否则会让馆员产生疏离感。嵌入式馆员与用户群体之间可能会有长时间的稳定关系,馆员的职能定位可能也会由以图书馆为主逐渐转为以用户机构为主,而用户群体的需求也会逐渐转为以学术研究、数据分析等为主。

2.2 移动服务平台设计

我们认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图书馆服务,应根据终端的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特点,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延伸到移动终端客户,通过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交互性等特性,发挥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优势,探索出图书馆信息服务新天地。移动服务平台构建的目标是建立整合资源、服务于用户的一站式移动应用环境。平台基础为高校馆现有的服务系统和电子资源,服务介质为便携的移动终端,服务支撑为丰富的内容管理系统产品,通过移动服务平台将高校馆打造成为全天候的知识生产和服务中心,支持用户快捷完成各种操作,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对信息、知识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移动服务。移动服务平台要达到媒体形式多样化、交互的服务功能、实时广泛的人际交互、与现实联系密切等要求[6]。

2.2.1 平台总体框架

平台总体框架包括内容库、内容管理系统(网站)和用户。知识库、资源库、用户数据库、元数据库等底层数据构成了内容库。现有的移动服务和文献系统整合成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内容库的文本、元数据和知识检索通过统一的检索入口进行查找,通过用户的登录来实现来各种功能。用户体验全新的移动图书馆服务需使用笔记本、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或是图书馆提供的电子书阅读器、PDA、PSP等工具[7]。详见图2。

2.2.2 平台功能设计

服务平台与用户之间的联结是通过门户网站和客户端软件来实现,用户选择随身终端的网络浏览器可以访问网站,下载客户端软件后,运行软件访问服务平台,使用各种信息服务。设计的门户网站应分为移动服务和用户社区两个模块,用户在登录到服务平台之后,看到的是界面友好的设置,有个人登记信息、基本功能和各种应用及相关移动服务信息、社区和版本等内容。用户能依据个人需要和偏好对项目和服务进行随意选择,满足个体化的要求,点击链接可以进一步查看到个人图书馆和其他社区分享内容[8]。

2.3 用户

随着大数据时代用户的要求更加趋向差异化、知识化、学科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将呈现立体化与常态化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慕课使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体显著增加,不再局限于学校里的大学生,各类人群都可以平等自由地参与进来。全球慕课的学习者平均年龄是35岁,而在中国大量的年轻人成为慕课学习的主角,这是中国慕课很大的特点[9]。就目前来说,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群体还是在校的师生。图书馆可以获取慕课的渠道很多,如免费下载、有选择的购买和自己制作等,通过慕课增加用户的依附性。在慕课的学习中,让用户通过终端了解所需文献的获得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嵌入式服务能促进图书馆员了解教学内容,对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及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大有帮助,还可以快速增强用户的信息体验效应。

3 结语

随着慕课融入到大学课程体系的速度加快,慕课将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服务意识和方式的巨大变化,高校图书馆将会迎来大的洗礼。嵌入式服务代表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慕课的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和争议,但基于慕课的嵌入式服务发展取决于图书馆对在线课程这一模式的接受程度,嵌入式馆员只有在慕课的舞台上锤炼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之中。

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应用,慕课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其向我们展示了新技术使教育大众化的希望,拓宽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打破了不同类型图书馆之间的界限,提供了新的知识共享方式。在实践中,基于慕课发展的嵌入式服务的结果必然是“融合”,是推动这项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观念问题和现实困难。

[1]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9-92.

[2]秦鸿.MOOCs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19-26.

[3]叶艳鸣.慕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

[4]劳瑞·约翰逊.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1-24.

[5]李娟,等.嵌入式服务及其在高校图书馆的建立与开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9):29-32.

[6]郑成铭,詹庆东.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设想:以福州大学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1(2):30-34.

[7]黄萍莉,等.面向科研的嵌入式服务的协同架构体系[J].情报资料工作,2013(6):47-51.

[8]李晶晶.中美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发展模式差异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6):172-174.

[9]司莉,邢文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策略选择[J].图书情报知识,2012(4):46-52.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嵌入式
基于IMX6ULL的嵌入式根文件系统构建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基于ARM嵌入式的关于图像处理的交通信号灯识别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应对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中人效理论带来的启示
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