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广西电视台论文类作品评奖综述
2015-04-11谈忠馀
□谈忠馀
2014年度广西电视台论文类作品评奖综述
□谈忠馀
今年评奖前夕,我收到总编室发来的一摞摞论文稿,多好的精神食粮!有感于此,我花了四天时间阅读,获益良多。这次送评的论文有31篇作品,其中,“应用理论”27篇,“基础理论”4篇。经审评,我们评委的总体感觉是:这批论文论点正确、内容翔实、论证严密、文风清新、特点鲜明。
一、视野开阔 题材广泛
从送评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次送评的论文涉猎面广。如:《浅析电视新闻创新的现实路径》《“走基层”如何创新手段讲好故事》《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探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出路》《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大数据时代下电视媒体的数据化进程》等文章,有谈电视创新发展的,也有各类调查报告,有对“三贴近”人文关怀的阐释,也有对心理表达式的研究,有采编技巧的体会,又有对纪录片的探索,还有对节目编排的思考,涉及理论和业务问题。这表明我台采编播及工程技术人员善于理性思考,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十分难得。
二、逻辑严密 表述生动
立论和论证,是学术论文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获一等奖的论文在选题上着眼大局,在论述上强化理性,抓住立论和论证这两个环节。如:论文《挖掘细节精选同期声讲好故事——电视人物报道三件宝》,其立论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论证采用例证法,用典型事例说理,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题目表述生动,文章行文简练流畅。又如:论文《“走基层”如何创新手段讲好故事》,其立论观点鲜明,具有学科性;论文从8个方面准确、全面论述“讲好故事”所应用的创新手法及效果,论证严密、层层递进,既有实践成果总结,又有独到的理性认识提升,文章具有学术性、指导性。再如,论文《大数据时代下电视媒体的数据化进程》,其立论具有新意、针对性;论文从电视媒体的数据化实施、全媒体时代多屏收视情况对照、大数据应用在媒体领域的挑战三个方面据事说理,运用引证法论证;文中先后插入9幅图表,使宏观立意变得微观具体;此文具有科学性、可行性。
总之,这批论文立论正确无误,判断清晰,有针对性,有新意、有深度,论证遵循规律,有直接或间接论证,有演绎或归纳论证,运用例证法,或引证法,或喻证法。这样的论文必然引起评委的关注。
另外,我们通过论文评比发现了一批思想敏锐、思辨能力强、有一定理论功底的业内人才,他们很有发展潜力。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并培养,使之成为我台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
三、不足:没有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来写作
然而,这届参评论文也有部分作品存在不足,依然是没有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来写作。这使我想起2014年9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由4位记者采写的文章《规范论文不是“刷格式”》。文章的眉题是“如何规范搞不清学术态度不严谨东拼西凑不稀奇”。文章的由头:9月2日,清华大学2014级研究生入学第一堂课,是请中科院院士张希教授讲述如何“树立学术理想,培养学术规范”。可见培养学术规范的必要性、重要性。文章从三个方面评点事理,立言达意,指出“论文规范既是准则与格式,更体现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论文规范包含“术”与“道”两方面:“术”作为形式,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必须遵守的准则和格式;而“道”是核心,也就是一种求真务实、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规范不只是形式,更是一种治学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研究只有真正遵循规范,才能不断推陈出新,避免出产“学术垃圾”。
最后,我台员工要善于从个人感性认识上起步,认真思考论文选题,逐步将其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吸收他人包括中外古今的精华,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努力提升我台学术论文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高级记者,广西电视台原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