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考
2015-04-11赵秀元张敬全
赵秀元,张敬全
(榆林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陕西榆林719000)
社会责任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考
赵秀元,张敬全
(榆林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陕西榆林719000)
为了探讨地方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高等教育的诸项职能之中,阐明地方本科院校应始终坚持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以地方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科研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及引领与传承地方文化中,彰显其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社会责任;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地方性本科院校发展尤为迅速。据统计,截止2009年4月,我国普通本科院校770所,加上独立院校322所,共1 092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占90%;又据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2 358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 112所,除112所211工程大学(包括39所“985工程大学”)之外,其余绝大多数为地方本科院校。毫无疑问,地方本科院校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我国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基地,其发展规模和层次不仅代表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面貌,而且将深刻影响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当此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的“社会责任”日益凸显,引起广泛关注。责任(responsibility)一词内涵丰富,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其含义一是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社会责任就是作为社会的成员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职责、义务。文章所要探讨的社会责任主要指地方本科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要主动承担的职责和义务。职能(functions)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或功能。高等教育的职能是高等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它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自1088年意大利的波罗尼亚大学设置法学学科而首开人类高等教育的先河开始,在长达700多年的时间里,大学的功能都是单一的,即后世称之为“人才培养”;1809年由普鲁士教育改革家及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所筹建的柏林大学将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并列,使大学具有了科学研究的功能;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新功能,大学因而获得了既是社会进步引领者又是社会发展助推器的双重角色;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文化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第四大职能,这是我们重新认识大学功能的理论指南。高等教育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演变,这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往往独处一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自身的“造血”功能,地方本科院校承载着为地方自身发展“造血”的责任。因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对地方本科院校而言,不断彰显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科学研究的实用性,社会服务的广泛性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直接性是其实现社会职能的内在要求,亦是地方本科院校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必然结果。
一、突出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并以地方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地方本科院校要在高校林立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迫切需要针对地方行业或岗位需求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始终报以对家乡、对家长负责的态度培养人才。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争做到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需求相吻合。
(一)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
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要突出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根据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设置专业和课程,着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新专业的设置需有适度超前意识。因为大学人才培养周期为3-4年,相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人才培养始终具有“滞后性”。地方本科院校要有超前的眼光,把握和预测市场信息,避免出现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局面。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就是要面向地方、依据市场、贴近行业设置专业。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是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支撑点。地方本科院校应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满足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主动进行自我定位,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和市场的链接。地方本科院校应密切与行业、企业联系,组织设立有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做到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一致,逐步形成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树立柔性化专业教育观念,把握好人才市场对专业结构和布局的影响,努力协调好计划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榆林学院根据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目前已经实现了从以师范、农业类专业为主向以能源化工为主,生态农业、教师教育及管理学科专业共同发展的成功转型,生源连年好转,就业率逐年提高,办学效益显著提升。
(二)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市场的需求是多样的,这就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多样化。地方本科院校要善于学习国内外不同类型院校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同类兄弟院校相对比,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同时大胆借鉴研究型大学强调独立思考、改革创新的理念与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重视实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了解人才的需求类型、专业人才规格要求等信息,积极探索“三明治式”“订单式”“模块型”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确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以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努力培养人格健全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校园自杀、他杀以及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其表面原因有的因情感纠葛、有的因压力过大,还有的因睚眦小事等。其实这些事例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事人的人格不健全,甚至严重扭曲。如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张悦事件等,时至今日仍使人扼腕叹息,更令人瞠目费解。类似的事件还在继续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1月1日至5月24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国内高校先后发生42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花季学子平日生活于校园,整日接受高等教育,如此草草结束自己或别人的生命,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震聋发聩的问号。这些当事人的罪责究竟应由谁来承担,社会因何容不得他们,是谁塑造了一个个“高素质”的杀人凶手?
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应该来自多方面,但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高校应加强生命观教育,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机制,将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纳入日常教育,帮助学生及时校正不当心理,适时发泄不良情绪。
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建立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学生的业绩考核管理。地方本科院校是中国高校的主力军,其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仅有少数选择继续深造,他们中绝大多数选择直接就业,进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第一线,所以学校在对其“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必须处处履行“传道”义务,时时尽到“育人”职责。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健全人格,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
二、以地方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科研交流与合作,提升科研实力和水平
(一)加强交流合作,争取对口支援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缘条件的限制,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实力不可能与大都市的一本院校相形上下,这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劣势。但是,地方本科院校独处一方,其特有的人文、自然资源是其开展科学研究的宝藏;而发达区域的一本院校因其人才济济,科研实力雄厚,渴望找到一片等待开垦的沃土。地方本科院校应主动出击,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弘扬地方特色,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虚心学习,主动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科研实力。如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屈雷博士与内蒙古大学刘东军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级课题“高产绒量转基因绒山羊新品种培育”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屈雷博士的带领下,他和他的团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2010年7月全国第一只体细胞克隆陕北白绒山羊顺利在榆林学院陕北白绒山羊教学示范区降生,这是我院积极开展科研合作所取得的突出成果。目前,榆林学院已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电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中舟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陕西省榆林市长庆油田公司采气二厂、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神木县西农畜牧科技示范牧场等二十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地方本科院校亦可凭借自身特点,结合地方资源优势,积极寻求外援,争取对口支援。榆林学院根据能源化工类学科专业的发展需要,积极争取对口支援。2008年7月陕西省教育厅与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榆林学院重点建设能源化工类学科协议签订,同时,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5所高校也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省市共建,对口支援,使学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二)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产学研用”概念,涉及到产学研合作教育,如“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等。产学研用概念的提出,更加强调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增强对社会的服务能力。产学研用相结合理念的提出,更进一步拓宽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理念是先导,关键在落实,如何将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持续发展下去,还需要继续探索。地方本科院校更应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三、积极服务地方社会,不断彰显地方本科院校的责任与使命
地方本科院校直接承担着为地方社会发展输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它对本地区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活跃与发展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为地方发展提供多种直接的社会服务。
其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多方面的支持。地方本科院校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咨询中心,也是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和辐射源”。它可以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高校合作最直接的动力在于通过参与高等教育获得优质的、极具企业自身特色的人力资源,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而地方本科院校可根据企业需要提供必要服务,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积极实现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提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二,服务新农村建设。目前,我国农业、农村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传统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多数农民尚未掌握发展现代农业必备的技术,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要求,这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地方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智力源和思想库的作用,走向基层,深入农户,为农民提供生产咨询,指导农民学习新技术,接受新知识,同时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大批懂技术、会经营、有胆识的大学生进入基层,从事养殖业,搞农产品加工等,积极创业,带动农民致富。另外,近几年来,国家实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的政策都体现出高等院校服务社会、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三,服务城市化进程。我国不少地级中等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较低,要使它们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度,必须依靠地方高等院校在智力、文化、技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从而加快其城市化进程。
四、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是地方文化的传播中心,更是地方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地方本科院校植根于地方,它与地方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它承载着一方文化的精髓,引领着地方先进文化的精神,焕发着地方文化的活力。而且,其所营造的带有社会“烙印”的校园文化会形成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文化缓冲带”,使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融入地方文化,主动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生活。同时,地方本科院校又是地方文化的保护者和发掘者。地方本科院校可利用地缘优势、人才优势开展地方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可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独特的贡献。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的职能将发生演变,其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但是,不论如何,地方本科院校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应在其履行各项职能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当前主要表现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开展科学研究,转化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同时大力传承和发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动社会进步。地方本科院校在履行基本职能,实现社会责任的进程中,将逐步丰富其大学内涵,凝炼大学精神,使其成为地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辐射源,成为代表地方先进文化的灯塔,将智慧文明的光芒照射到地方的各个角落,承担起改造地方、发展地方以及提高地方居民素质的责任。惟其如是,地方本科院校才能充满活力,永葆青春。
[1]潘懋元,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15.
[2]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新华网,2011-07-26.
[3]周文蓉.也谈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J].学理论,2011(1):242.
[4]徐显明.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第四大功能的确立[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10.
[5]许青云.地方高校如何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7):6.
[6]杜才平,张明龙.地方性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61-62.
[7]白振飞,张敬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50.
[8]王新凤.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期待[J].中国高等教育,2011(3):55.
[9]詹星.关于地方本科院校社会职能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8):165.
(责任编辑:彭治民)
A Reflection on Running Local Colleges w ith the Concep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ZHAO Xiu-yuan,ZHANG Jing-quan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Yulin College,Yuliu 719000,Shaanxi)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colleges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one of the functions of local colleges.It further expounds that local colleges should cultivate the talents with the society-oriented value and marketdemanding guidance,and should ha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by using the rich local resources.Only in helping promot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leading and inheriting local culture,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local colleges can be fully manifested.
social responsibility;local colleges;higher education
G648.4
A
1674-0033(2015)01-0070-04
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1.016
2014-12-21
赵秀元,男,陕西榆林人,硕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