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笔描述与楷书启蒙教学

2015-04-11王力春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0034吉林大学吉林长春300

关键词:主笔结体两翼

王力春,姚 佳.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0034.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300

主笔描述与楷书启蒙教学

王力春1,姚 佳2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2.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结合多年启蒙教学实践,以主笔描述为核心,从古代书论、美学原理、理论方法、教学应用等方面阐释一种汉字书写教学法。

主笔;楷书;启蒙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来临的背景下,重视汉字书写的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呼声。本文结合楷书启蒙教学,以主笔描述为核心,从古代书论、美学原理、理论方法、教学应用等方面阐释一种汉字书写教学法。

一、古代书论提到的“主笔”

主笔属于汉字的结体问题。古代书论关于汉字结体的论述极多,其中即有一些涉及主笔者。最早明确提到主笔的论述,是南宋后期赵孟坚的《论书法》:“其左方主笔之竖,亦结笔在左,穿心竖笔是也。”①[P158]这里提到了“左方主笔之竖”及“穿心竖笔”,将竖视为一个字的主笔。将竖视为主笔,或与古代书写以竖行为主有关。

此后,明初解缙在《春雨杂述》中指出:“一字之中,虽欲皆善,而必有一点、画、钩、剔、披、拂主之,如美石之韫良玉,使人玩绎,不可名言。”①[P498]其中提及“永字八法”中的主笔关系,可概括为“一字之中,必有一笔主之”。关于主笔,解缙列举了“点、画、钩、剔、披、拂”六种,基本涵盖传统意义上的“永字八法”。其所说的“画”即横,“剔”应为提,“披、拂”应为撇捺,但于主笔的界定和划分并未提及。

晚明安世凤《墨林快事》评唐欧阳通《道因禅师碑》时,亦提及主笔:“偏锋古未有也。……有之自大欧始,然亦因八分之余势稍出一二笔耳。而小欧乃全用之于主笔,峭厉激昂,几失古人冲和浑朴之致,开恶扎之端。”②[P27]此述欧阳通将偏锋笔法用于主笔,但未言主笔之所指。

此后,清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论述了主笔的重要性:“作字有主笔,则纪纲不紊。写山水家,万壑千岩经营满幅,其中要先立主峰。主峰立定,其馀层峦叠嶂,旁见侧出,皆血脉流通。作书之法亦如之,每字中立定主笔,凡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撑,皆主笔左右之也。有此主笔,四面呼吸相通。”①[P736~737]虽然提法笼统,但从“立定主笔”“主峰立定”及“四面呼吸相通”的描述可推断,其所言的主笔偏于纵向和字中。

最为明确提到主笔者是清后期的刘熙载,他在《书概》中两次提到主笔。其一曰:“欲明书势,须识九宫。九宫尤莫重于中宫,中宫者,字之主笔是也。主笔或在字心,亦或在四维四正。书著眼在此,是谓识得活中宫。如阴阳家旋转九宫图位,起一白,终九紫,以五黄为中宫,五黄何尝必在戊己哉!”其二曰:“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馀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馀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①[P710~711]从这两则可推断刘氏对主笔的认识:一是笔画分主笔和馀笔,每字有一个主笔,“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二是主笔位置不定,“或在字心,亦或在四维四正”,“中宫者,字之主笔是也”。此说看似通融,其实核心不过是说主笔有一个且位置不固定,“活中宫”的说法颇显牵强玄虚,表述并不清晰。

二、视觉张力与主笔界定

主笔是从结体的角度而不是从用笔的角度来说的。它是汉字结构的灵魂,也是楷书启蒙教学的关键。关于主笔,古今见仁见智,或认为是“活中宫”,或认为是占有重要位置、起一字主体支撑作用的笔画,或认为是最长、厚实、舒展的笔画,或认为是书写难度最大且表现力最强的一笔。概念上的模糊,必然造成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不易把握楷书的特点。所以,为了与楷书启蒙教学有效衔接,必须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我们认为,主笔可定义为汉字结体中不考虑视觉张力因素时达到纵横外边界的笔画。所谓纵横外边界,是指一个字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四个边界,即上下左右四边,亦称四至。《书概》中提到的“四维四正”,均可纳于其中。楷书多呈方形,所以一个字主笔所形成的纵横外边界亦多可视为统一的方形。

所谓视觉张力③[P562~572],就是接近于边缘线的笔画因视知觉而产生的向外扩张的力。接近于边缘线的笔画,主要指与周边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笔画。与上下两边平行的笔画有横、平撇、提等,与左右两边平行的笔画有竖、竖撇、竖钩、弯钩等。为叙述方便,将这两种与周边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笔画统称为“长画”。由于视觉张力的存在,周边的“长画”形成一种向外扩张的力,使得字形偏大。因此,要想让该字与其他字形保持大小接近,必反其道而行之,将字形向内收缩,可称之为“缩进”。这种因视觉张力而收缩相关笔画的结体原理,拟称之为“长画缩进”。

一个平面,可分解成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为平面展示的汉字,便可能有四个方向的主笔,分别称之为上主笔、下主笔、左主笔、右主笔。以“十”字为例,它的纵横外边界即横和竖起笔和收笔所达到的边界,上主笔是竖的起笔,下主笔是竖的收笔,左主笔是横的起笔,右主笔是横的收笔。又如“口”字,因为周边以横竖类“长画”为边缘,张力向外,所以为了和其他字视觉大小一致,一定要缩进一些,其规律就叫作“长画缩进”。再比如“王”字,其上下笔画要缩进,而左右的主笔就是下面的长横;“中”字上下的主笔是悬针竖,左右方向因竖画要缩进,所以没有主笔。按照这一方法去衡量古代书论和书诀中所涉及的主笔问题,便清晰而易于理解。

关于四个方向主笔哪一个更重要,对于楷书启蒙教学非常有实用价值。实践证明,四个主笔中最重要的不在上下,而在左右。古代书写是纵向的,所以更重视纵向的主笔,而现在的实用汉字书写以左右横向书写为主,所以左右主笔显得更为关键。同时,根据书写经验,上下主笔不易错,而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左右主笔方面。左右两侧主笔相比,右边比左边更重要,因为右偏旁更能鲜明地体现一个字主笔的差异情况,这在后文合体字的主笔描述中会有更具体的解释。

三、汉字的三种左右主笔

通俗地讲,主笔即主要的笔画。楷书中所谓的笔画,就是“一笔一画”,均为一笔完成。按简化字楷书笔画的规范名称,一笔完成的笔画共28种。从楷书启蒙教学的角度,可将其分解为简化而实用的20种“分解笔画”。若进一步归纳为一个字的基本笔画名称,便是实用的“永字八法”,即点、横、竖、撇、捺、折、提、钩。

一般来说,在实用的“永字八法”中谁是主笔呢?可归纳为三种情况,即把“八法”分成三组:横、竖、提、横钩、竖钩、弯钩算一组,可充当纵横两个方向的主笔,但是否一定为主笔,要视下一组笔画存在与否;撇、捺、竖弯钩、斜钩算一组,是主笔的第一选项;点、折、卧钩算一组,永远不充当主笔。因实际教学中主要考虑左右主笔,所以竖、竖钩、弯钩三个纵向的主笔可不计。对应这三组笔画,我们把左右主笔分成三种情况,取“一、大、口”三个字来代表,分别代表横主笔、两翼主笔、无主笔。

首先,来看以“一”为代表的横主笔。横包括长横和短横,短横一般不作主笔。每个字都可从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衡量其特点。对于“一”这个字,笔画方面是由横组成,一要有起笔和收笔,二要左低右高;从结构方面来看,即横是主笔,也就是横为最宽的笔画。据横在字中主笔的位置,有两种典型情况:一为上覆下,如“百、可、首、酋、重、童”等字;二为下承上,如“土、三、王、皿、旦、要、盖”等字。覆是覆盖之意,承是托起之意。古代书诀《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和《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的“地载”即下承上,但“天覆”特指宝字盖一类偏旁组成的字,这类偏旁中横钩一定非主笔。

其次,来看以“大”为代表的两翼主笔。所谓两翼,即两个翅膀,是对一组笔画的比喻。一般来说,左翼特指长撇,右翼包括捺、竖弯钩、斜钩。右翼主笔,以捺最多,竖弯钩其次,斜钩最少,在通用字中其比例约为9:3:1。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两翼为主笔,将其通俗地比喻为“有了翅膀,腰缩短”,这一点在汉字书写教学中非常易于理解、实用有效。所谓“有了翅膀”,是指突出两翼的主笔,即左侧的长撇和右侧的斜捺、竖弯钩和斜钩。所谓“腰缩短”,是指横或横向的笔画组合缩短,如“大”字即为横缩短,“火”则为将横向的“倒八字”缩短。

一个字左右的任何一侧都不能出现两个主笔,这一点在右翼体现得尤为典型,可概括为“雁不双飞”。智果《心成颂》所称的“回互留放”,传李阳冰《翰林密论用笔二十四条》提出的“爻:缩出法”,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列举的“减捺”,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列举的“中捺者须有缩有伸”,都是这样的道理。需注意的是,当右侧同时出现捺、竖弯钩或斜钩的时候,要有避让关系。

一般来说,两翼张开多少、横向笔画缩短多少呢?如果两翼张开的宽度为3份,横缩短为2份,二者的比例关系为2:3,就接近于黄金分割的经典审美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一侧缩小1/6,这样中间值就剩2/ 3,即实现黄金分割。不过需注意的是,楷书一般来说更突出右侧的主笔,所以其重心经常适当左移。

最后,来看以“口”为代表的无主笔情况。所谓无主笔,是指因为视觉张力的原因,没有笔画达到与上述两种主笔汉字大小相应的纵横外边界。唐孙过庭《书谱》称“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一篇之准”①[P130],所以一幅楷书作品其点画之间的位置是相互稳定的,字与字之间的大小也是基本协调的。之所以有的字没有主笔,就是因视觉张力而要“长画缩进”,从而实现字与字之间的匀称协调。

左右方向的主笔有两个原则:一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左面有左主笔,右面有右主笔,左右可以共用,但互不影响;二是“一山不容二虎”,即不论左右,每个方向不能有两个主笔。三种主笔可以有不同的组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合体字指由两个以上偏旁组成的字。从广义上来看,合体字包括三种结构,即左右结构(含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含上中下结构)、包围结构(包括半包围和全包围结构)。据笔者统计,在7000通用字中,左右结构的字占63.7%,接近2/3;上下结构的字占23.7%,接近1/4;包围结构的字占8.8%;独体字占3.8%。

上下结构汉字的主笔最易理解,与独体字的三种主笔情况完全相同,即分别为横主笔、两翼主笔、无主笔。一般来说只有无长撇和捺、竖弯钩、斜钩这种两翼的笔画时,横才为主笔。对于两翼主笔的字,最通俗的口诀还是“有了翅膀,腰缩短”。

左右结构的字接近汉字的2/3,所以最为重要。为了使简化左右结构汉字的结体规律,必须进行分解。一方面,左右结构的字一般都有抑左扬右的特征。所谓抑左扬右,即抑止左侧、扬让右侧,具体表现为左窄右宽,左紧右松。另一方面,左右偏旁要宁紧勿松,穿插在一起。对于大部分左右结构的字来说,虽然左右偏旁的比例关系不尽一致,但是却可以做统计学的计算:左偏旁多占字宽的1/3左右,右偏旁多占字宽的3/5左右,二者穿插数值为1/15左右。可将左右偏旁重合的区域称为黄金分割区,这一区域适用于约一半以上的合体字。至于那些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字,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

包围结构的字,包括半包围和全包围,而半包围的字又可分为左上包围、右上包围、左下包围、三面包围。总体来说,包围结构的字分为对称(或基本对称)和不对称两组,全包围、三面包围的字为前者,都需要“长画缩进”,均为无主笔,而左上包围、右上包围、左下包围为后者,可用三种主笔加以概括。左上包围的偏旁最多,因为“笔画匀称”的结体原则,其主笔一定不在右上角,而取决于右下角的偏旁,分别有横主笔、右翼主笔和无主笔三种情况。右上包围的偏旁主要有四个,“句字框”的右侧无主笔,“气、弋、戈”三个偏旁则为右翼主笔,左下包围的偏旁均为两翼主笔。

以主笔为内线,将常用或实用的笔画、偏旁和例字合理地编排起来,是保证少儿楷书启蒙教学高效科学的合理途径。

注释:

① 崔尔平点校.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② 李光映.金石文考略卷九[M].文渊阁四库全书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③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武 亮)

王力春(1974-),男,内蒙古库伦旗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书法文献;姚 佳(1992-),女,辽宁沈阳人,吉林大学文学院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2015-10-10

G42

A

猜你喜欢

主笔结体两翼
本期主笔
本期主笔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春 景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本期主笔
怎样写《乙瑛碑》(十五)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卫康 “一体两翼”促发展
天狮 打造一体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