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民主自信及其实现途径

2015-04-11刘少东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全球化背景民主

刘少东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陕西西安71006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民主自信及其实现途径

刘少东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陕西西安710061)

中国利用全球化而又必须增强中国的民主自信,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而又必须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自信和十八大“三个自信”中制度自信的深度解读,证明提出民主自信这个概念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增强中国民主自信的有效途径。

全球化;十八大;民主自信

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这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三个支柱,而其中的制度自信又必然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支柱之支柱”。因为在中国不能主导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主导全球化的西方国家必然要通过消解中国的制度自信而消解中国的道路和理论自信,其惯用的手法就是拿中国的“民主”说事。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必须增强中国的民主自信,否则,中国就可能在全球化中被西方的民主输出战略所击垮。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民主自信这个概念,增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民主自信更是一个新问题,本文试图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并寻求其合理路径。

一、民主自信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自信的核心概念

中国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精神状态,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有文化自信,还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等,现在必须明确民主自信这个概念。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主自信才是中国自信的核心概念。

首先,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西方那样的民主,但近代以来中国并没有选择西方的民主制度,历史证明民主自信才是中国自信的核心概念。从历史上看,中国只有专制制度,而没有民主制度。“从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看,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发轫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特有的安分守己、安平乐道,顺从忍耐等性格特质渗透在中国民众的血液里,同时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又使得权力崇拜、官本位、等级制度等意识根深蒂固,这些都从诸多方面抑制民主意识特别是竞争性民主意识的产生和壮大,从而直接导致一种现象,就是我们多年在基层民主选举中看到的,很多群众的自主性和政治参与意识不强,社会大众普遍对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及自觉性不高,自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公民所占比例一直较低。”[1]更重要的,“由于和西方文明隔绝,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除君主政体外,似乎再没有别的政权组织形式了。”[2]对中国来说,民主是舶来品,是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学来的。但西方民主的源头是古希腊。这就是说,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民主并不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发明。由于资产阶级民主存在着有钱人的民主、三个政府互相打架和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弊端,这使“社会主义民主就其本质而言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一次历史性超越”[3],这就使得社会主义民主代替资本主义民主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了,于是就有了完全不同于西方民主制度的中国的民主制度。

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基础上的,这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虽然产生于西方的沃土,但由于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西方国家反马克思主义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价值观已经超越了西方世界而成为人类的民主价值观。这就是说,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基础上的,本质上是建立在人类民主价值观基础上的,所以中国的民主制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也是全人类的,应该高于西方的民主制度。

丘吉尔曾断言,“民主是最不坏的政治制度。这既是西方政治自信的流露,也体现出西方政治的无奈。”[4]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没有选择西方“最不坏”的民主(政治)制度,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了最优越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历史证明民主自信才是中国自信的核心问题。

其次,中国的民主自信源于中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但西方不会承认这一点,这使中国的民主自信成为西方主导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自信的核心概念。“民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一个重大而敏感的理论与现实问题。”[5]但从现实而言,在当今世界,中国的民主制度虽然具有根本制度上的优势,但并不具有具体制度上的优势。一方面,中国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完善自己的具体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中国又必须通过学习借鉴西方的具体民主制度成果为我所用,但由于预设的前提是: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存在缺陷的,所以在国内就很容易形成中国是不民主的认识误区,否则中国为什么要改革、要向西方学习?而在国外,由于存在着西方的民主霸权和对中国民主制度的意识形态偏见,喜欢把中国描绘为“经济改革、政治保守”的独裁国家,不仅不承认中国的民主国家地位,甚至利用中国具体民主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通过美化和推销自己的民主制度,以诋毁和贬损民主制度。这样一来,民主自信就成为西方瓦解中国自信的突破口,使中国必须通过增强民主自信才能捍卫中国的自信,这使中国的民主自信必然成为中国自信的核心问题。

再次,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中国的民主制度,必然要提出民主自信这个概念,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此提法,通过提出这个概念,以应对全球化对中国自信的挑战。一方面必须看到提出这个概念的内在动力。由于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具有悠久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度里,而且在民主制度选择上是通过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因此必然存在着先天不足,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面前表现出信心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民主自信就成为完善中国民主制度改革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提出这个概念的外在动力。由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人类民主发展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进步作用,所以存在着先天优势,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面前表现出某种傲慢和偏见,加上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必然性,资本主义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们必然会利用全球化的舞台兜售西方的民主价值观,以打击和消解中国的民主自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不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就必须有自己的民主自信,这样才能在西方民主思潮的进攻之下掌握主动权。

总之,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自信的核心是民主自信,通过提出民主自信这个概念,以应对西方对中国“不民主”的指责,就能使中国立于不败之地。

二、民主自信是对十八大提出的制度自信的深度解读而提出的概念

中国制度不同于西方制度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制度自信;而坚定中国的制度自信就必须坚定中国的民主自信,因为中国的民主自信存在于中国的制度自信之中,是中国制度自信最本质的东西。党的十八大提出制度自信,实际上还必须提出民主自信,通过提出民主自信这个概念而明确制度自信的本质,才能进一步认清中国制度不同于西方制度的本质,从而增强中国的制度自信。

(一)中国的民主自信蕴含在中国的制度自信之中,是制度自信的核心概念

在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中,制度自信无疑是重要内容。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全球化背景下,更能看清制度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作用,而且离开制度自信的根本保障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自信就是靠不住的,甚至是难以维持和长久的;同时,“制度的自觉和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志”[6],这也证明制度自信在“三个自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制度自信中,民主自信无疑是核心内容。民主自信是建立在民主制度的基础上的,中国的民主制度包涵在中国制度范畴之内,实际上成为中国制度的核心范畴。中国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其中的政治制度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不仅规定了中国制度的性质,而且规定了中国制度区别于世界上一切旧制度的本质。在全球化背景下,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这两大制度之间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这就是说,民主自信是建立在民主制度基础上的,实际上是建立在中国的政治制度基础上的,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就是民主制度。既然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制度的核心范畴,那么中国的民主自信就成为中国制度自信的核心范畴。这样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就集中表现为两种民主制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由此必然凸显民主自信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二)全球化使中国的制度自信必然要通过中国的民主自信体现出来

民主自信是制度自信的核心内容表明,民主自信是对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中的制度自信的深度解读而提出;由于制度自信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来的,而且具有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本质属性,所以必然赋予民主自信以全球化背景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本质属性。

实际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制度自信就表现为中国的民主自信。西方某些国家拿中国的“民主”说事,而国内一些主张西化的人,又拿中国民主的一些缺点和西方比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消解中国的民主自信而最终消解中国的制度自信,从而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而转向资本主义制度,就像前苏联那样。而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没有像前苏联那样垮掉,就是因为中国有制度自信,特别是有民主自信。

民主自信,就是对本国的民主选择、民主道路和民主制度的肯定性或赞许性表达,表现为对本国民主的坚定信仰和对外国民主的坚定借鉴的态度。中国历史悠久,也意味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悠久,因此在顺应世界民主进步潮流方面,中国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但都在接近和达到真正的民主。中国是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这要历史地看。历史上的中国不是民主国家,也没有民主传统,也正是这样,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更需要民主,因此在民主选择上也更加坚定不移、积极向前和完全彻底。所以,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开始,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尽管充满曲折,甚至在某个阶段上出现了逆转,比如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蒋介石独裁等,但民主化的方向不可逆转,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在中国实现了真正的民主。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过去自卑了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起来了。”[7]中国虽然是后起的民主国家,但没有理由在西方民主面前自卑,反而应该为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西方民主的弊端而感到自豪。

(三)全球化使中国民主自信的内涵具有中国制度自信的本质属性

中国的民主自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就是对人类民主价值观的坚定追求和普遍遵循。在这个前提下,正确处理本国民主和外国民主的关系,就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主自信的基本问题,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的本质属性。一方面,中国的民主自信不是自我炫耀,不是以自己国家的民主为标准,从而对其他国家的民主说三道四;另一方面,中国的民主自信也不崇洋媚外,以外国的民主为标准,从而对本国的民主说三道四,这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国民主自信。那真正的中国民主自信是什么?

一是对民主的方向真信不疑。民主是全人类的,代表了世界的未来。顺应世界进步的潮流,就要对民主真信不疑。不能因为民主吵吵嚷嚷、程序复杂或成本计较,就有为难情绪,甚至怀疑民主的价值。民主是麻烦的政治,但不麻烦的政治可能是坏的政治,比如家长制、一言堂和为民做主等,这看似不麻烦,实则麻烦重重。所以怕麻烦只是少数人不民主的一个借口,并不代表民主的人间正道。从国家长治久安来看,我们宁要麻烦的民主,而不要简单的独断。因为民主虽然麻烦,但比最好的独断优越。所以在缺少民主传统的中国,民主的最大问题是怀疑民主,这会让少数人钻空子,甚至使个人迷信横空出世,极大地败坏民主的声誉。中国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所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不仅把民主确定为现代化的终极目标,而且把民主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二是对本国民主的不舍不弃。中国的民主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也是一般民主指导下的具体的民主。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就有多少个具体的民主,比如美国的、法国的、英国的、日本的、巴西的、埃及的、印度的、俄罗斯的,还有中国的,等等。究竟哪一个国家的民主好呢?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因为美国是世界“一超”,就认为美国的好,中国的不好;或者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就认为中国的好,美国的不好,这都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并没有把一般民主和具体民主区别开来。一般民主就是好的,但具体的民主有好有坏。中国不照搬美国的民主模式,就是因为美国的民主不是一般的民主,而是具体的民主。因为具体的民主,中国的民主就是好的,而美国的民主就是坏的。坚持好的而反对坏的,这就形成了中国的民主自信。

三是对外国民主的有取有舍。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国的圆,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合理取舍外国民主的一些具体做法,就可以丰富发展中国的民主实践,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完善中国的民主形式,把中国的民主改革进行到底。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东方人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行,白种人比我们强。这是一种迷信,要破除。既要破除迷信,又要向西方学习。”[8]这就是说,每个国家的民主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对外国的民主都要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这对中国的民主而言,就是绝不照搬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模式,但从不停止对西方民主合理内核的汲取,就像新时期以来坚决反对西化和坚决实行退休制和领导干部的届任制、考任制、聘任制那样,这是一种对外国民主有取有舍的开放包容的态度,是中国民主自信的重要体现。

三、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增强中国民主自信的途径探析

首先,中国的民主自信建立在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基础之上,这是中国民主自信的根本依靠。因此第一,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落实党内民主,以形成党内民主的合力,从而在全社会树立民主治党的形象;第二,必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民主选举上实现基层民主的关口上移,要像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五年和十年规划那样,国家也要制定基层民主关口上移的五年和十年规划;第三,必须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通过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化,以克服共产党长期执政带来的个别党员干部特别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第四,必须结合新的形势和特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政党制度,以凸显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作用;第五,必须坚持反封建和反西化的双重任务,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使中国对人类的民主事业有较大的贡献。总之,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应对西方民主挑战的重要利器,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筑牢中国民主自信的领导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中国的民主自信最终建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之上,这是中国民主自信的源泉。因此第一,必须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中国利用私有制,但绝不搞私有化;第二,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人翁地位,在中国保障富人的权利,但绝不保障富人的特权,搞贵族化;第三,改革开放的成果必须为全体人民所共享,在中国允许部分先富,但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总之,在中国如果存在人民群众被边缘化的危险,那中国的民主自信就失去了根基。这里的关键是,在中国不能搞私有化。人口多、资源少和后发国家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性。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没有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那反映中国经济基础的民主就会蜕变成有钱人的民主。在中国现行政策下,反对有钱人是愚蠢的,但民主不是有钱人的游戏,在有钱人是少数的情况下,中国的民主一定是最广大的普通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中国之所以不搞两院制,而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院制,就是中国的民主是真正老百姓的民主。由于这一点,中国的民主自信坚不可摧,并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制度的典范。

再次,中国的民主自信建立在法治而不是人治的基础之上,这是中国民主自信的根本保障。因此第一,必须坚持民主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既不搞群众运动式的大民主,也不搞西式民主;第二,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的有机统一,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通过遵守宪法和法律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实现民主法制化、制度化的根本途径;第三,必须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各项权利,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各项权利;第四,必须坚持依法治权和依法治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人民群众便于有效监督权力;第五,必须在全社会培育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改变中国人重官轻法的心理偏好和思维惯性,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奉宪法和法律为圭臬。总之,通过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保障人民民主,顺应世界民主进步的潮流,从而奠定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主自信的合法性基础。

此外,中国的民主自信建立在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上,这是中国民主自信的立足点。因此第一,中国的民主发展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走渐进式民主和增量民主改革相结合的路子;第二,中国的民主自信有三个支点,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因此少了任何一个支点,中国的民主自信都是不牢靠的,都是违背国情和民主发展规律的;第三,中国不搞西式民主,是因为西式民主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这就好比中医和西医都能治病、中餐西餐都是美味那样,一定要说中式民主不好西式民主好,甚至要用西式民主代替中式民主,这都是徒劳的;第四,中国的民主自信具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特质,而不像西方那样不断地变换民主的形式以欺骗人民,看似民主,实则是假民主。由于中国的民主自信是建立在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所以中国的民主自然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民主多样化现实的重要一极。

最后,中国的民主自信建立在学习借鉴外国民主的基础之上,这是中国民主自信的重要体现。因此第一,中国对外国民主不盲从,也不排斥,而是批判地吸收外国民主一切积极的因素为我所用;第二,中国不搞封闭式民主,而搞开放式民主,通过学习借鉴外国民主的好形式、好做法,在民主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不仅在法治化轨道上,而且在维护公民财产、保障人权方面都有重大进展;第三,中国不只是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经验,还要学习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经验,但从来都是以我为主、以他为辅的方针,由此形成了中国民主的特点和风格,使中国的民主自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由于这一点,中国的民主自信不仅突出了中国特色,而且顺应了全球化的潮流,从而使中国的民主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民主万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1]常黎峰.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改革问题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07.

[2]应克复.西方民主史[M].3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571.

[3]王惠岩.西方民主史(序)[M]//应克复.西方民主史.3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

[4]王义桅.满足于“最不坏的制度”已经远远不够[J].领导科学,2012(28):21.

[5]王伟光.什么是科学的民主[N].人民日报,2012-05-24.

[6]李毅,李清华.制度自信的力量[J].求是,2013(2):17-19.

[7]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3卷[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谱(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97.

(责任编辑:刘小燕)

On Chinese Democratic Confidence and Realization Approa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LIU Shao-dong
(Philosophy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Shaanxi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of CPC,Xi'an 710061,Shaanxi)

UtilizingtheglobalizationandenhancingChina'sdemocraticconfidenceisChina's inevitable choice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glob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positively respond to the globalization.The necess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proposing the concept of democratic confidence has been verified through interpreting China confidence and system confidence which is one of "three confidences"mentioned in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is basis,the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Chinese democratic confid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is put forward.

globalization;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democratic confidence

G648.4

A

1674-0033(2015)01-0013-05

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1.003

2014-11-29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039);陕西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2013年度课题

刘少东,男,河南卢氏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全球化背景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