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
——电视民生新闻不可或缺的叙事方式
2015-04-11郑桂珍
□ 郑桂珍
讲故事
——电视民生新闻不可或缺的叙事方式
□ 郑桂珍
有数据显示,《南京零距离》等节目的收视群体以中老年、低收入人群占据主体。因此,针对其主要受众的特征,民生新闻必须走通俗易懂的“故事化”路线。民生新闻故事化的表达符合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以民为本,关注人民生活”的主旨,也能够拉近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是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叙事方式。
一、用好故事
故事化的表达在民生新闻节目中也不少见。升级后的《零距离》强调“五个一”,即:一个焦点、一个人物、一组评论、一个调查和一个故事。可以看到,不管是“一个人物”“一个调查”或者“一个故事”,其核心都是“讲故事”。
讲故事是一门艺术,能否“讲好”故事关系到一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成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时统宇认为:“民生新闻很大的缺陷之一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或者讲的故事层次还不高,不高的最根本的标志就是不能让观众感动。”换句话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故事化表达的魅力在于“感动”。
最早采用故事化表达的电视新闻节目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的《60分钟》。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而且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其秉持的节目理念就是“用好的方法讲一个好的故事”。《60分钟》的缔造者、执行制片人丹·休伊特说:“我敢打赌,如果我们能使主题多样化,并采用个人新闻——不是处理事件,而是讲述故事;如果我们能像好莱坞包装小说那样包装事实,我担保我们能把收视率翻一倍。”①
那么,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如何才能用好故事呢?
美国学者道尔夫·齐尔曼认为,受众观看影视作品时的心理兴奋程度决定了他们在剧终的时候对于该节目的打分。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必须紧紧抓住观众心理的兴奋点,调动尽可能多的电视传播元素来“讲好”故事、吸引观众。
湛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第一视线》的记者曾做过一组有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采访,其中有一期讲述的是一名大学生在毕业后几个月经历了很多曲折后还未找到工作,当时记者稿件的题目是“12月,她还在迷惘中等待”。值班主任在审稿时发现,在节目里该女大学生说,她在求职过程中曾遇到这样的一个单位,面试就是把一批女大学生带去酒楼喝酒,喝得多的留下,不能喝的走人。值班主任认为这是其中最具新闻性的亮点,于是决定就此事让记者再单独成篇,经过记者的补充采访,最终的稿件《女大学生讲述求职经历,面试时竟被让去拼酒》果然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不能像影视剧那样运用编剧、导演等手段对素材进行虚构性设置和加工,而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二、用活故事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必须紧紧抓住观众心理的兴奋点,调动尽可能多的电视传播元素来“讲好”故事,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就要求“用活故事”。
丹·休伊特指出:“好故事的标准是:晚上播出的节目是第二天早上人们的话题。”这样的故事的核心,就是必须“有趣”:“有趣是我们选择人物的至高理念,有趣不是好玩、不是搞笑,有趣的意思是有趣味生动的、引人注目的,引人注目的但了无生趣的不一定会成为我们的选择对象。”这在《60分钟》里具体表现在“对情节的精心选取和挖掘,对矛盾冲突的捕捉和表现,对细节的抓取和提炼,对叙事节奏的把握和控制,还有就是以形象化的信息为论据,避免说理”。②国内学者亦指出,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就是将“事实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亮点化。”③
湛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第一视线》曾播出一期节目《闹市区居民在路中间捕鱼》,讲述的是湛江老城区有一条道路破烂不堪,长期得不到整修,居民意见很大。记者采访经过这里时发现,在路中间有一个大水坑,每天运送海鲜的车在摇晃中会偶尔掉出活鱼到水坑中,周围居民则苦中作乐,索性找来工具在水坑中捞起鱼来。这期节目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道路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到,将新闻事件中最精彩的内容提炼出来作为悬念,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和魅力。
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曾播出一条新闻,一位从苏北来南京的打工者为了救一位跳河自尽的人,不幸身亡。事件发生后报警录音中留下了男青年急促的声音:“时间来不及了,我先去救人。”这样一段质朴的语言成了这条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最有力的体现。通过空镜头拍摄该男青年救人的路线和事发的现场,再配上这段报警录音,声画影像的合理编排既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又充满了感染力。
三、故事化表达要规避的问题
(一)忽视新闻要素,杜撰歪曲真实
有些民生新闻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极力强化故事性,刻意营造惊悚、刺激、悬疑的气氛,对新闻事件中的相关情节杜撰加工,对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基本新闻要素交代不清。尤其是在引用网络信息时,经常隐去时间、地点,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也仅以“某人”统称。
新闻要素的缺失是新闻的“硬伤”,从根本上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不仅使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还会直接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二)为讲故事而讲故事
虽然故事化的表达手段能够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民生新闻都适合采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例如,要报道一项关系到市民日常生活的新政策,故事化的表达就使其失去了政策的严肃性。所以,在民生新闻故事化的表达过程中要按照题材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三)过度娱乐化
在讲述新闻故事时,往往刻意放大新闻事件中悲情、离奇、暴力等元素,大造“噱头”,呈现娱乐过度的不良倾向。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运用故事化手法讲述新闻时,要自觉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注释:
①②60分钟节目简介 [EB/OL].豆瓣网.http://www. douban.com/group/topic/3775641/
③潘知常,孔德明主编.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4
(作者单位:湛江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