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视域下的专业化培养路径探究

2015-04-11唐德斌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唐德斌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视域下的专业化培养路径探究

唐德斌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随着《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颁发,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推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是提升队伍水平和增强学生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现实价值的理性分析,论文提出了培训培养是辅导员专业化之路的基石、团队建设是辅导员专业化之路的关键和行业标准是辅导员专业化之路的导向等实施路径。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路径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和《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4号令)的颁布,尤其是2014年3月27日发布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辅导员专业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前,必须根据《能力标准》的有关规定,加强调查研究,想办法,添措施,切实有效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探索具体的实施培养路径,这对建设一支高效又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现实价值

推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培育其职业能力,进而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是《能力标准》的客观要求,又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是辅导员队伍实现自身价值的具体体现。

1.1 辅导员专业化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社会环境的变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巨大冲击,无论是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还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所带来的外来文化的激荡,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冲击,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降低,影响育人质量。要实现针对性与实效性较强的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这一目标,就要对多元不同诉求(学业、就业、创业、心理等)的大学生进行分类教育、个别辅导,进行个性化的引领和管理,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化水平。只有采用这样的模式,才会唤醒学生主动的内心体验,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1.2 辅导员专业化有利于提高其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

职业认同是辅导员干好本职工作,达到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和前提。目前,由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清,工作边界不明,降低了他们职业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职业能力》的颁布,为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学生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基本规范,更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基本准则。只有顺势而为,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努力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能动性,使辅导员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切实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践行者,才能紧跟新形势,适应新要求,达到形象重构。辅导员良好职业形象的建构,使其成为社会认可度高和令人尊重的职业,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才会真正得到提高,其职业公信力才会得到增强。进而达到制定和实施《能力标准》的目标: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和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等。

1.3 辅导员专业化有利于高校的和谐与稳定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人和帮助者,也是学生各方面思想的指路人和把握者。实践证明,辅导员深入一线,大力开展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促发展、维稳定。一方面,掌握学生动态需要专业化的辅导员。职业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使学生被学习、生活、爱情、择业等各方面所困扰。由于在某些问题方面信息掌握不全,学生没有得到及时开导,导致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恶意伤害他人或自残事件。而通过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可以对大学生进行主动干预、疏导,让他们的情绪得到释放,化解矛盾,进而降低学生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效维护校园的稳定。另一方面,稳定队伍建设需要专业化的辅导员。辅导员在高校中学术地位偏低,话语权不充分,引进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缺乏吸引力,即使辅导员已经进入这个行业,也有不少辅导员把它作为临时性“跳板”而非“事业”,而非正常的流动导致辅导员队伍内部的不和谐和不稳定。只有通过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才能提高辅导员的稳定性,专业化的辅导员持续地提供优质而高效的服务,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达到维护高校的稳定与和谐的目的。

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的实施路径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是一项集多学科于一身的专业化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程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息息相关,从社会长远发展看,必将影响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未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全新的大众化教育与传统的精英教育从内涵到形式上都有着诸多本质的差异,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做到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结合,真正成为良师益友,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也就是说,辅导员在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时既要融专业知识、实践实训、能力素质于一体,也要集服务水平、工作方式、职业态度于一身,这决定了优秀辅导员必须是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尤其在《能力标准》发布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是国家、高校和辅导员三者做出的共同回应,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1 培训培养是辅导员专业化之路的基石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根据《能力标准》,辅导员应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并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学业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校园公共危机应对、理论和实践研究、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但目前实行的高校辅导员准入制度,没有考虑专业,把中共党员和研究生学历作为准入条件,这样就导致这支队伍年轻化、专业基础不牢,与专业化水平相差甚远。辅导员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就必须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培训培养,使其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以此确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地位、职业发展路径,推动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标准》也明确规定了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每年16学时,三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每年16学时,8年32天)。在培训培养中,应注重理论培训与工作交流相结合,自我认知与以赛促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等。

2.2 团队建设是辅导员专业化之路的关键

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高学校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打造和培育团队建设是快速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关键。在工作中,应该积极探索学生工作团队建设有效运行方式和方法,加大团队培育支持力度,打造创新团队、精品项目、亮点工程,实现队伍“团队化、项目化、课题化”,并通过团队成果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管理工作。以课题化、项目化为导向的团队建设,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解决学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不断凝练总结高校学生工作经验,指导高校实际学生工作,打造出学生工作的亮点和特色。二是有利于辅导员自我成长和发展,增强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提高职业能力。三是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工作整体凝聚力,形成战斗合力。通过团队方式,整合资源,在团队协作中传帮带、做中学。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团队成员之间互教互学、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同进步。

2.3 行业标准是辅导员专业化之路的导向

通过系统的培训培养以及团队建设,辅导员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较强的研究能力,积累了一定理论和实践成果。根据《能力标准》,应该鼓励辅导员向“高级”进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专家,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工作成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继续加强对辅导员后续有针对性的培养,以行业标准导向进行分类辅导,制定良好的激励工作机制体制,鼓励他们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就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等技能证书,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头羊,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这不仅解决了辅导员晋升发展、待遇等具体问题,而且提升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以上实施路径以外,辅导员专业化培养还可以通过鼓励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类职业能力大赛等来实现。

3 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国家稳定和繁荣、学校生存与发展、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辅导员的重要性。当前,应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大力推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以满足学生多元价值取向的现实需要,也能促进高校辅导员在政治上做导师,能力上做高师,道德上做贤师,行为上做良师。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和关键环节,也是提升大学育人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重要保障。

[1]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Z].2014-03-25.

[2]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

[3]柏杨.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

[4]刘淑英.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论,2007,(7).

[5]薛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

[6]启哲.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J].职业时空,2005,(1).

责任编辑:张隆辉

G641

A

1672-2094(2015)03-0099-03

2015-03-30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专项)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视域下的专业化培养研究”(项目编号:C J SF Z14-008)的阶段成果;内江师范学院2014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职业能力标准下高校辅导员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研究”(项目编号:14S Z03)的阶段成果。

唐德斌(1968-),男,四川岳池人,内江师范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