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的几个问题

2015-04-11李岚赵光锋

关键词:社科社会科学人文

李岚 赵光锋

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标准构建与基本要求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要理念新颖,立意高深、不能因为建立基地而建立,应该是建立基地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和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标准。

1.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建设是人才聚集的集合体,是构建高校与社会研究的桥头堡。随着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以及跨学科、多学科的融合,单学科知识已经不能跟上目前知识更新与科技进步的步伐。在科学研究领域,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过去的单兵作战、科研攻关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科技与人文知识创新。这突出表现在:第一,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完善竞争合作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学术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重大项目攻关与运作;第二,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和优化是必由之路。为了适应新型科研的要求,不仅要进行管理创新,在体制方面要整体改革推进,机制要灵活权变。

2.专业人才的培养。立足当下、放眼世界与未来、坚持创新与发展,以社会实际相关的重大问题和发展中的困境展开学术研究。通过设立专业的科研项目、开展国内外各领域内的知名学者客座讲坛或教学、学科专业培训、学术交流会议等多种培养方式,来培养专业化、综合化、素质高、技能强、学术造诣高的骨干队伍,为相关部门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服务,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硕士生、博士生、青年教师等培养,形成了人才之间的交替是人才处于可持续发展之中,为教学和社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级人才。

3.在学术交流方面。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是知识创新的平台。搭建好这个平台,就要通过统筹谋划,全面协调,制定实施路径,做好事后评估。目的就是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契合,通过不断比较借鉴和相互学习,树立相关领域的学术地位,最后引领本领域研究的前沿。也就是通过追逐本领域学术的热点,聘请专家进行专业与学科领域的分析,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做大做强自己研究领域,争取成为全省领域研究的对外学术窗口。比如谈到国际商务合作,我们会自然想到山东交通学院的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谈到青少年与妇女问题,我们就能想到山东女子学院的青少年与妇女研究中心。

4.在学术咨询方面。通过日常科研项目研究和学术交流,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逐步面向政府机构、社会机构、企事业组织等提供解决重大问题的咨询服务,为上述机构的组织优化,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提供智囊和学术智库支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关领域内的咨询基地。总而言之,高校人文科学基地要积极加强自身学术领域研究成果的建设,为努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知识生成之地,科学孵化之地,为社会与高校自身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

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意义

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中,人文社会科学基地是不可缺少的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革新社会科学理论的和促进信息高效率交流的途径。人文社科基地的建设不在于其本身,其价值在于这种组织形态,作为学术研究架构,更适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出成果,适合成果转化,再加上人文社科基地是人才聚集之地,起到人才孵化器的作用。其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在于:

1.推进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创新。人文社会科学是高校建设中的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诸多基地本着“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引进专业竞争、内外联合、争先创优”等原则,进一步深化了学术研究体制,强化内部制度建设、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科研机制和奖励机制。在体制革新上,确立在院校领导下的独立建设与发展的地位,与其他单位在行政地位平等构架,能独立开展项目的研究;在科研发展方面,促进了学科优势资源的整合,对于促进跨学科与多学科的发展,创建开放性、区域性的学术平台,实现了人文社科科研创新、合作与攻关。

2.推出高品质的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打造了具有独特优势和特色的研究中心与研究所,这些研究中心和研究所职责明确,定位准确,专业人员配备合理,产出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在基地的日常运行中和管理中,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科学研究,创新发展,促进多学科交融互补,不断强化科研,提升科研效率与效果,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供解决之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此外,基地通过开展高校之间的合作,信息之间的共享,达到优势互补,实现跨学科和学校资源的整合,从而提升科研力量,推动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

3.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目的之一在于以项目研究为基础而加快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实行全职、兼职、合同制等多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应聘知名学者或领域内的专业人士,进而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学术研究团队。通过此学术平台,做好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成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科研骨干成长的基地,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人才在学术平台的锻炼,促进青年教师与硕博研究生的科研提升,有利于学术教学的发展,使研究成果顺利完成科研到教学转化。

4.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职责是立足于社会与服务于社会发展,在社会人文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领域内承担部分与实际发展相关的重要课题的研究。同时,学科带头人或研究骨干等更担负着为政府机构提供咨询建议和社会调研的重要任务,为区域性发展乃至全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制定上的参考,充当政府机构智囊团和学术智库的职责,在促进地方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措施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有效运行,需要顶层思维,需要发展定位,需要群策群力,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目标和指向。定位准确,才能办出特色,构架好制度体系,用活机制,才能引入活水。

1.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准确定位目标。高校管理机构应根据基地的职能和发展目标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指引和规范基地的项目研究,确保质量。首先,明确基地的性质,使之独立于其他同等机构,避免科研中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其次,制定发展规划,确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计划并严格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之中。同时,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使之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迈进;其二,健全科研管理机制。学校应强化对基地的管理,制定管理办法,确立基地主任负责制。在基地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应成立由学校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协调基地建设,实行垂直管理;同时学校相关业务处室,要做好监督与服务工作,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做好基地设备的投入与日常运行维护。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在以往科研管理制度中,科研工作,因为缺乏竞争性,导致学术研究性不强,成果不佳,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学术研究的档次、标准和成效,通过内部的竞争,不仅能够使得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被抛弃,而且有利于提升研究人员的进取性,使之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例如,以往由上级制定课题和拨款进行科研的制度转向为个人竞争来获取,能够提升有效资金的利用率。其次,规范学术活动管理。学术活动是基地日常运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要根据发展规划和目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3.强化质量,打造精品。基地建设应以服务区域改革发展为目标,组织开展相关项目研究,应当将当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结合自身发展目标确定研究方向和具体课题内容。高校可以提供必要经费保证,形成以基地为实体,校内外教育机构、研究机构虚实结合的科研联合体。同时,基地的建设在于学术研究,而其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回报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基地在建设之初,就应当树立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思想,致力于研究社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为政府机构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政策上的咨询和参考。

4.增强交流,开放合作。开展学术咨询,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应当充分利用其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在国内外开展多样化的学术交流与咨询活动,在促进基地人员能力和素质的同时又提升基地的社会影响力。定期或不定期在基地学校开展相关课题的咨询服务,增进与学校师生之间的联系;开展课题相关的讨论,并基地专业人士提供科研和学术研究的指导;根据基地自身的实际情况,创立专业性的期刊或杂志,定期刊发相关学术研究动态或对社会问题的剖析,为相关人员、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学习和咨询的窗口;还可以举办专业性强的培训班,针对高校教师、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与技术人员等进行业务培训。建立资源信息网络和数据库,随着科技信息技术和科研现代化的发展,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基地建设中可以借助于科技力量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建立学术研究网络(站)和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站)和数据库,收集和共享学术资源,实现国内高校间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乃至开展国际间的资源共享。就当前而言,已经有诸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立数据库。

[1]周济.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繁荣和快速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04,(9).

[2]蓝满榆.进一步完善省级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机制的思考[J].科技与管理,2010,(4).

[3]焦新.制度设计激发活力 基地建设成绩斐然[N].中国教育报,2007-01-19.

[4]王永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生产及其自主性[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2).

猜你喜欢

社科社会科学人文
社科成果展示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