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实践与推广对策
2015-04-11饶立平
□饶立平
(湖北省潜江市农业局 湖北 潜江433199)
1 潜江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实践
湖北省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国土面积达到2004km2,耕地面积7万hm2,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万~3.2万hm2,种植模式为水稻=小麦(油菜),近年来,潜江市大力推广虾稻共生种植模式,2015年虾稻共生种植面积近1.34hm2。2013年—2015年,在湖北省植保总站的直接指导与大力支持下,潜江市农业局连续3年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2015年示范推广面积4000hm2,水稻大田病虫害防治用药2~3次,主要水稻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没有发生重大人畜中毒事故,0.067hm2平均防治成本减少1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
1.1 选用抗病品种,推广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害技术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做到2~3年更换品种;用吡虫啉播前拌种,预防水稻秧苗期稻飞虱和稻蓟马;移栽前普防一次二化螟,减少大田用药次数。
1.2 推广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冬春统一灌深水灭蛹,消灭二化螟越冬蛹,降低发生量。
1.3 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
按照3hm2一盏灯的标准,在5月上旬至8月下旬开灯诱杀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选用生物农药苏云菌杆菌防治二化螟、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纹枯病,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1.4 推广化学用药精准防控技术
抓好水稻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严格按照低毒、高效、低残留原则选用化学防治药剂,推荐使用吡蚜酮或烯啶·吡蚜防治稻飞虱,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嘧菌酯防治水稻稻曲病和稻瘟病等。
2 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对策建议
2.1 强化组织领导
市镇两级政府要把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作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层层落实责任,实施整体推进。
2.2 强化示范引领
结合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将虾稻共育高效种植模式生产基地,家庭农场、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作为重点,建立一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不断扩大示范推广规模,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增强农民自觉参与意识,实施整村、整镇整体推进。
2.3 强化技术指导
市镇两级农业部门要把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行动计划,成立工作专班,整合有关项目和技术力量,确保有序推进;要采取印发宣传资料、举办专题培训、组织现场观摩、兴办示范样板、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发布信息,抓好化学用药精准防控。
结束语
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现行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病虫监测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服务队伍力量不强,技术组装配套、优化集成不完善等问题。另外,农民更是防治病虫的主体,他们对绿色防控技术知识和经验的认识不足,也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更需要我们强化组织领导、社会化服务、示范引领和技术指导,这样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
[1]姜福元,许艳云,谢原利.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植保,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