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班级民主公约”,依法促进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

2015-04-11李晓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公约大学生

李晓军,温 娟

(山西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善用“班级民主公约”,依法促进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

李晓军,温娟

(山西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摘要]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已成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高校现行的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部分学生对民主参与有选择性,过程平等取代了教育目标,监督流于形式而走偏门等矛盾和不足。联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依法落实多层次社会治理的有关政策,参考以公约管理民法中对无因管理群体的相关理论,提出应当积极应用“班级民主公约”的形式,来提高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实效性的思路。概括出制订公约需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紧密结合,公约内容应以有效量化考核为重,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保障公约执行等三项善用班级民主公约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公约;学生干部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7.02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社会”建设,已成为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基石。在“以法治国”这个大背景下,高等学校也积极倡行“依法治校”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各种民主管理的方式,因为“实行民主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学生是高校中最大的群体,也是高校的自然主体,更是高校的直接利害人,所以依法落实大学生民主管理,就成为我国高校的必然选择。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进行教育和管理最基本的组织。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所实现的有效管理和营造出民主、自由的氛围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青年学生在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对于学生管理的平等、公正、公平、公开等也更为看重。班级民主管理制度虽然能够在各个方面呼应这种需求,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适。引入按照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产生的群体“公约”形式,参考民法中无因管理群体的公约规则,形成“班级民主公约”。如果善加运用,就能够有效地提高班级民主管理的实际效率。

一、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的优势

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是在积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引导大学生通过班级成员之间的协商讨论、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等形式,完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有效管理模式。其有效性优势集中表现于三个方面。

大学生最重要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形式就是参与,而对班级事务决策的参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班级民主管理的主旨在于激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在班级的发展方向、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评选各种优秀荣誉等班级事务决策过程中,主张经广大同学在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形成一致决策意见,并积极执行落实,力争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这种共同协商决策,促进了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更加强化了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二)公众知情权保证了过程平等

在班级民主管理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在参与和关注,既了解决策过程,又了解决策后的结果等重要信息。这样就保证了班级每位成员的知情权,同时也保证了决策过程的平等和决策结果的透明公开。呼应了大学生追求平等和公正的民主需求。

(三)个人质询与申诉权保障了班级成员相互监督

班级民主管理保证了班级成员对班级事务及对于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提出质询和申诉的权利。这些权利的落实,是对决策失误的一种有效纠偏,也对有效决策及其执行落实情况发挥着积极的监督作用。尤其对于关乎班级每个成员个人自身利益的事务中,这种质询和申诉权利的落实,更加发挥了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积极作用,符合大学生要求公平、公开的法治需求。

二、在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和所有的管理模式相同,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与最初设定的管理目标相矛盾之处。这些矛盾虽然不是民主管理模式设计本身所带来的,但却着实影响着班级民主管理并使得管理的实效打了折扣。

(一)部分学生对民主参与有选择性

选择性参与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参与的事务有选择;二是对参与的精力分配有选择。通常是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活动或事务积极参与并积极为自己争取利益;而对需要自己付出时间精力的活动或是与自身利益无太大相关的事务,则不肯积极参与,甚至避而远之。这种选择性参与和班级事务由成员共同商讨决策的民主要求产生了矛盾,使得班级事务决策打了折扣,班级活动无法及时高效完成。

精确跳分积分盘原本装设于朗格为Datograph而设的首款计时机心L951.1型之上。60秒过后,精确跳分积分盘推进一格,即使在越过零位的一刻停止计时仍丝毫不差。如此便可随时读取分钟,了无疑虑。此专利装置令制表师能在机心已完整组装的情况下完美同步积分盘的跳动。目前的腕表系列中,所有Datograph、Double Split和最新的Triple Split表款皆配备此装置。

(二)过程平等取代了教育目标

追求平等参与本是班级民主管理的要义所在,但是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过程的平等这一民主管理的保障部分却被置换成为管理的最终目标。任何决策行动都必须以“票决”形式完成,而不论票决多数者的要求是否符合决策的目标,更遑论是否符合教育和管理的目标了。这种过程保障和教育目标的相互置换和取代的矛盾,造成了班级民主管理的方向出现偏离,因而背离了原有的管理目标。

(三)相互监督流于形式,易走偏门

班级民主管理必须有相互监督的机制。然而,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班级成员没能充分了解相互监督的重要意义和履行措施,未能及时建立成员间相互监督形式;或者有一定的相互监督形式,却因碍于情面,甚至存在个别成员之间的利益交换等需求,而不能保证相互监督机制的落实执行。一项不能落实执行的机制只能流于形式,甚至被曲解成维护自身利益,或打击其他成员的有害的形式。缺乏相互监督机制,或是有好的机制无法很好落实,易滑向“偏门”,造成了班级民主管理失去班级成员信任,无法及时纠正错误,影响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因而,在开展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急需一种正确的、规范化的班级民主管理制度来纠正其自身这些由虚伪的“泛民主”错误认识带来的矛盾与不足,以促进班级民主管理的实施达到良好效果。

三、善用公约促进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故在“依法落实社会治理”理论的指引下,对于大学生班级这种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主要管理模式的社会组织,也有必要善加发挥“班级民主公约”的规范作用,达到民主与法制的有效结合,抑制“泛民主”错误认识造成的矛盾与不足,优化班级民主管理的效果。

(一)公约对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的积极作用

公约是指国家、部门与公众个人之间,就有关具体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并约定共同遵守的一个规定。这个规定必然是经过群体成员之间讨论、共同约定的。它含有成员间一致认同的性质,其内容不论是权利与义务,还是责任与惩罚,全都符合绝大多数成员的自觉意愿和价值目标,是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并自觉维护执行的。同时,这个约定能够得以执行,必然是在内容中指示出了明确正向的目标愿景,周全地照顾到了大部分成员的合法权益,并不偏增任何一方的利益,也不偏增任何一人的义务。每个成员的权利与义务都是相适的。由于每个成员的权利与相应的义务、责任都是经过集体讨论一致同意的,所以每个成员的行为也必然受到其他成员的相互监督。自然,公约必然要规定当有成员的行为违反了公约中所约定的条款时,应当接受的相应处罚。公约一经形成,就具有了一种承认并遵守“契约”的精神,也使法治内容融在其中。因此,在无因管理的群体内,公约能够有效规范群体成员的自觉行为。公约中蕴含着某种善良正面的积极因素,正是公约所体现的价值目标的追求,有利于带动社会制度的完善,促进社会的和谐。

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中的每个成员都没有法定的管理义务,却又分别负担着集体中的具体的人和事务的管理责任,在民法上属于无因管理的范畴,因而也适合采取“公约”的形式来完成民主管理。“班级民主公约”经过班级成员集体讨论,一致同意形成。它确定了班级成员的价值选择与发展方向,以类似于班级“宪法”的形式,规定了班级成员的行为规范,明确了成员间的权责义务以及违反“公约”规定的行为相应受到的处罚。在制定的过程和内容中,都体现了平等参与共同决策、权力与义务相适应以及成员间相互监督等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和法治管理的基本原则。

因而,如果能善加应用并发挥“班级民主公约”的积极作用,则能有效地激发班级成员对班级事务决策与执行的参与热情,提高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的实效。

(二)善用“公约”的主要原则

“班级民主公约”是一种实现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的有效工具,必妥为善用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经过多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制定“班级民主公约”有三个基本方法。

首先,在制定“班级民主公约”之初,必须引导班级同学主动把“公约”的主旨目标、班级的价值追求和班级成员的发展方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契合,把“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融入其中。按照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适应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否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等要求,来制定班级同学的行为规范、权利与义务。当有了正确的导向原则,则能够有效遏制将“过程平等”作为民主追求目标的错位现象。

其次,要积极引导班级同学经过广泛讨论,形成一套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匹配的量化考核体系,作为“班级民主公约”的主要内容。量化考核体系经过了每位成员的思考、交流和碰撞,厘清了为实现班级发展目标应当支持什么、反对什么的行为标准;确定了可操作的奖罚机制;强化了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制约了班级同学对班级重大事务决策和各项班级活动参与的选择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负责任、有公信力的学生干部队伍,以保障“班级民主公约”的正确执行。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班级的无因性管理者,其管理行为并没有经济或其他直接利益的获得,所以他们应当更为重视“班级民主公约”的制定和执行。高素质学生干部应当首先具有正确的民主素质和法制精神。他们能够积极承认所有同学的利益与价值追求,负责任地组织讨论,制定符合培养目标,适应班级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的班级公约。其后,负责的学生干部能够公平持正地对待所有同学。他们能够严格地执行公约规定的条款,公平、公开地按照约定执行奖励或处罚错误的行为。同时,还能在制定和执行“班级公约”的过程中,通过模范遵守公约,积极组织活动以实现班级发展目标,不断创新、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在班级成员中树立起较高的公信度。当这样的学生干部不是一个,而是一支队伍,每个学生班级都有这样的一支学生干部队伍的时候,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

应当承认,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依法落实社会治理”的理论指导下,实现班级民主管理,还应该有许多新的办法和方式,有待于总结经验和创新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运用先进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永远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绍怀.关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问题[N].光明日报,2005-05-07.

[2] 杨静,张洁,冯小飞.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5-99.

[3] 张春丰.作为公约之无因管理.劳动保障世界,2013(10):186.

[4] 何颖.论制度伦理的功能与局限.中国行政管理,2007(8):66-70.

Making Good Use of "Class Democratic Convention" and Promot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Democratic Management of Classes with Law

Li Xiaojun,Wen Juan

(CollegeofLifeScience,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收稿日期]2014-12-11

[作者简介]李晓军(1975-),男,山西平遥人,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7-0088-03

温娟(1982-),女,山西文水人,山西农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公约大学生
图书借阅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寻找最大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大学生之歌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