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行为失误看大学英语教学
2015-04-11张容姣
张容姣
语用行为作为肢体语言在很多特殊情况下可以代为表达出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含义。也就是可以理解为,语用行为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为,即肢体语言行为,主要指的是通过肢体语言及语言范畴内可以使用的一些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以及情感的主要过程。语用行为会出现失误,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交际人员的非语言行为违反了另一种文化中的独特的价值观,因此,就造成了交际人员与另一名交际人员交流不能正常进行下去或者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行为。语用失误现象也是因为跨文化交际,因此,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文章首先对语用行为失误的定义以及分类进行简要阐述,然后从语用行为失误的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思考进行分析探讨。
一、语用行为失误的定义以及分类
导致发生语用行为失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原因是交际人员的体态语言、暗示性语言、环境语境语言等系列失误,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为肢体语言表达失误、暗示性语言失误、环境语境表达失误以及潜在语用错误等等。
1.肢体语言表达失误。主要指的是因为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两方人员其中的一方人员的动作或者是身体姿态不合适都会终止交流。例如谈判,谈判人员有美国人和俄国人,美国人的态度就是从一开始到结束都会保持微笑,给人相对温和、坦诚的气氛,例如交流对象是俄国人,只有两个人有较深的交往关系或者有确定即将发展关系,才会微笑示人。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如果不了解这个表情的含义那么就会误结对方的意思,导致在谈判中出现沟通的分歧。还有就是葡萄牙人,因为文化北京的不同,葡萄牙人在与长辈交流中不能进行目光接触,这不是不尊重,而是对长辈的尊敬,在美国,双方在交流中要时刻的进行目光的接触,这是表示了尊重和真诚。所以,有一位葡萄牙的小女孩在于美方校长交谈的时候,因为双方文化的不同,被美方校长认为她不真实,这样难以令人解析。
2.副语言语用失误。指的是在交流中语言转换不当、沉默的不合时宜以及非语义的声音运用不适产生的失误。比如吹口哨,中国人与美国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在中国,男生对女生吹口哨会认为对人的不礼貌,但是在美国表示的是我比较中意他,所以,要引起女生的目光。所以说,如果美国人想要结实心动女生,用吹口哨的方式,结果不言而喻。
3.客体语语用失误。只因为不经意或者是刻意的误导性动作或表情致使的,导致失误的方面包含:人们自身散发的气味气息、服装、生活用品或者是妆容导致的错误。例如,要去一个重要的宴会或者是见面会,如果这个人穿着比较休闲,就会给人一种散漫的想法,容易引起误会。例如,有的人吃了刺激性的食物,没有进行口腔处理,如果与他人交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停止交流。
4.环境语语用失误。指的是在时空交错时因为处理不贴切不恰当而引起的肢体语言表达失误。举例,当得到一封去友人家做客的邀请函时,中国人与美国人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中国人会提前一段时间到,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帮助他人做一些事情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可是对于美国人而言,是不可以提前到场的,主要是因为没有到约定时间,而且主人没有准备好,提前到了会引起主人的不适。所以,美国人会晚一分钟到场。再举个例子,在阿拉伯,已婚人士如果在街上散步,异性之间是要保持一定距离的,在这个国度他们自认为是很正常的,换做西方国家,他们就会对为什么要保持距离而不解。
二、语用行为失误的原因
国外的知名作者J·托马斯1983年发表的文章“文化跨度差异工程的失败”文中的观点认为肢体语言错误是因为误解说话人的意图而造成的。所以,交际人员假设没有遵照语法规则说话,最严重的会被人认为是语言运用的不恰当,如果语用规则运用的不恰当,就会被人认为这个人人品有毛病。语用行为失误主要是因为对地域文化或者是价值观念的不理解造成的。中西方的价值文化和地域文化差别很大。中国文化重“他”轻“我”主要是显现出这个人的地位,西方人会注重个人的独立性。“体态肢体语言不是代表语言表达错误,而是说话不看时间场合的失误,以及说话方式的不合时宜、表达与对方习惯不贴合所导致交际和交流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错误。”摘自——何自然。也就是说,如果进行交流的人因为违反了交际规范,语言不恰当,违反了英语的文化价值理念,就会出现交流障碍,甚至停止交流,这种错误是因为语用失误。因此,归纳总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四点,依次是:
1.受母语的影响。因为文化背景导致了每个人说话规约和习惯的不同,在某一个环境下生活的久了,说话以及行为方式也就不同了。如果,我们在学习除母语外的另一种语言,就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人们就会按照母语的习惯去理解其他的语言,就会将母语移至到其他语言学习中,就会导致双方交流的失败。比如在中国,销售人员会问顾客需要什么东西,一般会问“What do you want?”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如果在英语文化国家,销售人员应该这么说“What Can I do for you?”或是“Can I help you?”,如果那样说会让人觉得不礼貌。
2.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的不同。因为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念不同,容易导致语用失误。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需要对对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如果用本国的社会文化、传统风俗、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进行交流或者是处事,就会被对方国家的认为行为以及语言不合适。比如中国与英国的观念,中国人谦虚谨慎,贬低自己太高他人的原则,不过分的表现自己等行为;可是英国是一个推崇个体文化的国家,是一个个人主义价值观之上的国家。再比如,在别人家做客,客人夸奖菜做得好之类的话,中国人一般会说哪里哪里、随便做的。如果是西方人就不会那样,他们一般会说“I am glad you like it”。如果送中国人礼物,一般会说你太客气了,下次不许这样了,而西方人收到礼物会当面打开,并说“Thanks a lot”表示谢意。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不同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会对学生的英语使用形成困扰,造成社交语用失误。而且还反映出了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应该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加入。
3.民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还表现在道德伦理以及民俗习惯上。中国是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文化的国家,重尊老爱幼轻个人独立意识。在西方,注重一己以权力与自由,因此,两个人相处中没有太多的客套话,人际关系的好坏也比较明显。因此,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习俗,就会产生误解。中国人见面的时候寒暄比较多,例如工作情况、年龄等;而西方则认为这是隐私,不能与其他人说,特别是女生的年龄,就会被认为这个人不礼貌。还有就是谐音问题,中国人不喜欢4这个数字,4也就是“死”的谐音;西方人则不喜欢13,因为耶稣的关系,耶稣受难餐桌上的人数就是13人。还有就是中国人受到表扬和认同的时候,一般都会说哪里哪里等谦辞,因为我们的传统美德就是谦虚;可是,中国的这种先去的行为让西方人费解,认为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反之,他们受到表扬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高兴。
4.传统教学影响。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教授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教师没有将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中试,师生只重视了句子结构、词汇以及语法规则的教学,在课堂上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的交际法教学偏离了课堂,所以,学生学习了那么多年的英语还听不懂外国人说的话,就算是很平常很简单的英语都听不懂,更不用说与之交流了。还有就是教学方式的缺点,导致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低下且语用失误过多等情况。
三、关于语用失误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教导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给学生机会锻炼,使之熟练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以便提高其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要求的能力。为了提升高校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语用行为知识,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这个光荣而艰巨的责任就落在了大学英语课上。
第一,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重点的方法,不应该只侧重语法、知识点以及词汇教学上。在教学中,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将文化引入英语教学中,这样,学生能够借此熟悉掌握异域国家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异国文化观及价值观还有社会生活,特别要注重的是对非言语交际文化差异的表述,从而降低语用行为失误的发生。
第二,提升学生的语用行为意识。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引学生进行语用意识的提升,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总结。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存在知识构成的差异。
第三,教师应该注意多讲授语用行为知识,让学生深入学习了解不同文化中不同语用行为的含义,避免语用行为失误的产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四,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变量的相关联系以及常用语言表达规范,增加学生的语言敏锐度和敏感性。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中会遇到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的产生,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御用能力,让学生更恰到好处的进行交流的整体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教授语言知识。
[1]刘浩波.语用失误探索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西华大学,2007.
[2]阎黎明.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成都理工大学,2007.
[3]李永兰.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的语用失误问题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8,(5).
[4]李芳.语用失误与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语言人类学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07,(2).
[5]刘燕.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用行为失误调查[J].考试周刊,20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