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借鉴意义
2015-04-11胥彦李德义
胥彦 李德义
文学作为特定时代精神的产物,因而,自然就带有其所处时代所具有的特性和多样性。维多利亚时期(1836年—1901年),其事件大致与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间一致,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从浪漫与现实主义的角度折射出这一时代人们在生活和思想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其作品的形式广泛,有小说、诗歌、散文,但主要成就在于对于小说的完善。而批判现实主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潮,作家们以小说为武器,从不同角度对当时社会和政治事件作出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刻画,但都从民主的观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鲜明对比了上层阶级的贪婪与虚伪和普通人的诚实与善良,集中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以及统治阶级的讽刺,关心广大贫民百姓命运这一个相同的主题。
而文学作为文化中的“尖端”、“重器”,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即就是说文学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拥有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同时,它能够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特点,具有一定的道德价值、信仰价值、自由价值和美感价值等。在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形式、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文化倾向和文化意义。它是文本所描写的社会人生所自然蕴含的,也是作家思想文化观念所赋予作品的。
本文将在剖析查尔斯·狄更斯、乔治·艾略特、托马斯·哈代、夏洛蒂·勃朗特等人作品的基础上,来研究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所折射的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借鉴意义。
一、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的核心价值
维多利亚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都集中揭露抨击社会阴暗面,批判现实的罪恶,通过更多的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人民的迫害,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并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造就了许多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乔治·艾略特、托马斯·哈代、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等著名作家。
查尔斯·狄更斯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作家之一,其作品的特点就是幽默与哀婉情感的交融。他认为,生活本身既有痛苦又有欢乐,人生的乐趣在于悲中有喜,喜中有悲。其早期的作品主要是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丑恶现象进行抨击,以便能够促进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进而来保障社会的正义和公平。如《雾都孤儿》深刻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工厂制度的非人性化以及下层社会的阴森黑暗。其创作的中期是劳资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揭露了拜金主义的腐蚀作用、奴隶制度的残忍以及资本家的阴暗本质,但狄更斯只是主张人道主义,呼吁有理智的人主持公道,用道义力量进行改革也一定程度上唤起了资产阶级对自身问题进行调节的意识;主要作品《马丁·朱述尔维特》和《董贝父子》都谴责了拜金主义对人们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腐蚀。其创作后期,英国的经济呈现一派繁荣,政府的相关改革使得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政治自由,但根本处境并未得到改善,工人运动与斗争依旧此起彼伏。身处这样的社会坏境,狄更斯意识到一切的根源都是了这一切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非某个人。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劳资关系等进行了更为透彻的批判和谴责;其作品《双城记》带有鲜明的人道主义思想。
乔治·艾略特作为维多利亚时期一个典型的阅历丰富、才华横溢的女权主义作家,她最关心女性的命运,通过充分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击,塑造出很多有智慧,有潜力,怀揣梦想的女性形象,讲述了她们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生活历程,可谓英国版的《红楼梦》。她认为女人的悲剧命运在于她们天生为女人,那些有限的社会交往生活和不平等的接受教育,使得女人们不得不依附男人来生存并且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其作品也折射出一个人的发展与壮大必须与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相一致。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相互冲突,艾略特的思想既带有所处时代的特点,又保留了传统的印记,这一点在其作品《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得到充分体现。这一时期大多数的英国女性选择自己的婚姻不是根据感情,而是更为注重金钱和门第。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艾略特看到了门第和金钱在传统婚姻观念中的重要性,但她依旧鼓舞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这一点超越了当时思想的束缚。但是由于艾略特自身的遭遇的局限性,在小说她又表达了自己对传统的婚恋观在某种程度上的认同。
托马斯·哈代,生活在19世纪的维多利亚。他没有像别人一样沉迷于安逸的生活,却用独特的眼光审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资本主义制度带给贫困农民的悲惨生活,因而,其作品带有带有“宿命观”悲剧的烙印,他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命运早已安排好的,是不可违抗的。正如在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资本主义社会伪善的道德观念得到强烈的批判,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小农经济和农民阶级的毁灭以及这一切带来的农民的悲惨命运。苔丝,原本一个善良、勤劳的传统妇女,却毁于亚雷和安吉这两个代表着当时社会丑恶势力的手中,同时,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偏见以及自身性格的弱点,造就了其最后悲惨的命运。她所经历的一切磨难以及悲剧的结局是对当时社会的最强烈的呐喊。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其1847年出版的著名长篇小说《简·爱》,第一次塑造了英国小说史上的家庭女教师形象。简·爱是一个在逆境中不断奋斗,努力追求自我道德完善,并渴望爱情的孤儿。虽然出身于贫寒的家庭,没有拥有出众的相貌,却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爱去追求自己渴望的爱情。她是中产阶级劳动女性的典型代表,努力为追求其基本权利和平等而奋斗的女主人公。这一全新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是由于夏洛蒂从小深受传统宗教的影响,清教徒式的信条使得她在创作过程中表达出对世俗生活中的“抱负”和“成功”憎恨。其所塑造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大多都是乐于牺牲自己或者是克服人性中的某些弱点。
二、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的核心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它兼顾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且渗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的导向作用,是我们国家和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也是维系社会稳定团结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旗帜。它与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兴衰紧密相连,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首先必须清楚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的根本区别:前者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自由主义”精神,即就是“私”,西方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在维护“自由主义”这个核心价值;而后者则是不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整体主义”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公”。
而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作品,其时代背景处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全盛时期和大英帝国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家,尽管在文学创作风格和角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但都集中于关心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命运,深刻谴责不人道的社会机构、腐朽的社会道德、拜金主义的腐蚀等不公平现象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性。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资本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区别。
例如,在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中,《马丁·朱述尔维特》和《董贝父子》都谴责了拜金主义对人们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腐蚀,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拜金主义的腐蚀作用;《匹克威克外传》抨击了法律上的欺诈行为,我们应该意识到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雾都孤儿》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非人性化和下层社会的阴暗等对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形成都有鲜明的借鉴意义。
女权主义作家乔治·艾略特深信人性本善和人伦关系的和谐,其著名之作《织工马南传》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所表达的和解、宽恕、利他主义道德原则以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对我们如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这个强调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应该给予女性更多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应该像乔治·艾略特作品中所揭露的女人的悲剧在于她们天生为女人,女人的存在只是为了完成社会赋予她们的家庭事务,只能依靠男人来生存并且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借鉴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对于实现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十八大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在强调应该注重女性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增加其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此外,《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面对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爱情观上更多注重金钱和门第,艾略特虽然对传统的婚恋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同,但也表达了爱情应该更多追求真爱而非注重金钱和门第。
托马斯·哈代的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宿命论”和其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带来小农经济和农民阶级的毁灭,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今天,我们不应该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而是应该在强调集体利益的基础上,充分兼顾个人的利益,以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同时,也应该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夏洛蒂·勃朗特对女主人形象的塑造与刻画,代表了中产阶级劳动女性,她们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本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对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强调的自由、平等、友善都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从以上我们不难发现,每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倾向和文化意义,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学价值观,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也不例外。研究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所折射的价值观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郭春林.狄更斯与批判现实主义[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2]何畏,李辉.由《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J].山东文学,2008,(9).
[3]马建军.乔治·艾略特研究[M].武昌:武汉大学出本社,2007.
[4] Henry N.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George Elio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5]张中戴.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6]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7]何其莘,张剑等.英国文学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8]李崇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观念到现实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