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心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2015-04-11耿晓松
耿晓松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他们正确的思想理念、政治觉悟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大学生社会心态特点以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提高,是当时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基本思想觉悟以及相关政治理念的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较为重要的一个教育部分。思想政治的实效性的基本概念是指在进行教育后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与理念的提升程度,也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果对其初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分析时,应明确相关的教育目标,并实时考虑教育过程中所达到的效果。具体而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认知程度。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传达给大学生群体,实现基本的实效性,其包含的第一大要素就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众所周知,只有对这些知识真正接受了,接受并掌握了,对知识的内涵有所认知了,才能真正在行为中对这一知识进行实践。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第一个层面即是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必须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大学生,让他们充分认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内化程度。当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一定认知之后,其实效性的第二个层面也是观念的内化程度也就体现出来了。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内化程度也即大学生在对思想政治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基础上,自发的对这一观念进行接受与内化,从而转化为具有自己特点与方式的思想政治理念。大学生对外来知识的接受,其动机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当他们自发的愿意对知识进行接受与内化时,才能真正最高效率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进而转化为人自身的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标准。如果知识的传递仅仅停留在考试层面,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则无法真正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理念进行深入理解与内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二个准则就是大学生对这一观念的自主学习与内化程度。
3.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的行为方式。在大学生对知识进行了学习以及内化之后,最后将要通过自身的行为进行表现,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三个要素,就是他们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后的行为方式的改变。知识的接受是为了内化为思想观念,形成思想观念是为了指导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追求的结果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身的觉悟提升自己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思想政治觉悟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的本质是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内化的基础上,强调最终行为的影响与转换。只有将思想政治知识真正转化为行为方式,才真正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与实效性。
二、大学生社会心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
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学生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以及社会中的就业竞争压力也对大学生的心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因素都将间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造成影响。
1.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引导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与其他课程的教育以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当前大学生对于找工作的焦虑,对于社会竞争压力的担忧,以及在社会上参与实践的机会增多,如果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社会心态进行引导,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今后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当前大学生关注的较多的问题是与社会实践联系较紧密的就业以及自身发展问题,对于各种空洞的思想政治理论比较反感。许多大学生甚至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的说教,从而对其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要想提高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通过增强与社会的联系以及实践能力的锻炼,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
2.大学生社会心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改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通过老师的口头教育和书本的阅读以及考试的方式来进行。然而随着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转变,以及社会对于大学生相关要求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与社会的接触也越来越多,要想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传统的空洞的填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可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程度,提高教育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通过社会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结合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就业的需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心态进行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应该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的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氛围构建以及社会活动的参与等方式,促进学生潜移默化的将课堂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3.大学生社会心态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主要是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然而实际上却忽略了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真正需求。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主要是希望学习到与社会、自身发展以及后期工作相关的知识,而不仅是通过枯燥的考试和做题的方式来学习书本知识。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与学业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方式必须逐渐从学生的成绩方面逐渐转向对于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变,以及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接收程度的考核上来。因此,总体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从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社会实践水平。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性。
三、基于大学生社会心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方法
1.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构建一个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大学生的实际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课堂延伸至大学生的社会接触与生活方面,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心态,包括豁达平和、宽容大度、谦虚乐观、积极进取等。通过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从小课堂向社会的大课堂方向进行转变,在小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在大课堂中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对小课堂中的知识进行内化,并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外化成为一种符合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行为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2.基于全面发展能力的考核方式构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对考核方式的选择与界定。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对大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方式应该是一种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在进行思想政治的考评时,应改变传统的仅仅以试卷和做题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成绩。而是应该将这一考核模式分解到日常生活中,转变学生仅为了考试而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被动心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主动性。鼓励多样性,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再不是从前简单的书本知识的传授,它是一种注重学生实际思想觉悟的提高,认知水平的提升以及全方位能力培养的教育。
3.构建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心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合理构建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合理理清二者的关系,通过社会实践、网络沟通以及课堂教学案例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需求和社会发展现状,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社会心态。社会转型期中,新旧价值观的冲突、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往往令大学生无所适从,他们急需有人给予指导,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有了正确的社会心态,才能更好的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保证教育方向的正确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行为准则的构建都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者应明确大学生社会心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从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转变,基于全面发展能力的考核方式构建以及社会心态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相互促进等方面,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廖和平,周雄文,王卫方.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2]黄力飞,唐杰.大学生心理、思想特点与政治社会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谢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要求和标准[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0).
[4]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5]李海燕.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反思[J].中国地质教育,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