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智学校康复训练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2015-04-11陈建军
陈建军
(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泗阳 223700)
浅析培智学校康复训练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陈建军
(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泗阳 223700)
教育与康复相融合是我国新一轮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为深入贯彻课改基本精神,《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新设了康复训练课程。作为具有鲜明培智教育特色的新设课程,康复训练在实践中存在教师认识不高、训练开展不实、资源紧张和师资匮乏等诸多现实困境。切实加强理论培训,积极开展康复实践,突出课程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是培智学校有效实施康复训练的基本策略。
培智;康复训练;困境;对策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了我国培智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基本原则,鲜明地标示着现代培智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教育与康复相融合。正如全国培智学校新课程方案研制组成员、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院长许家成教授所言:今天的特殊教育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孤军奋战,特殊教育可以得到来自康复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专业的支持。为推动这一原则在实践层面的有效开展,《方案》增设了具有鲜明培智教育特色的课程: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课程的设置,对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培智学校(包括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以下统称培智学校)办学目标的重新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智障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方案》颁布以来,各地各校积极开展新课程实施研究。在办学观念转变,办学行为优化,学科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据笔者调查,作为培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康复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的开展远未达到课程设置的预期目的。实施中存在的诸多现实困境,尤为值得关注。
一、康复训练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理解不深,教师认识普遍不高。教育与康复相结合是本次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对我国当前培智教育的深入总结,对未来培智教育的科学指引。它适应培智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适合智障儿童教育成长的特殊需求,是培智教育当前实践的主要着力点,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方案》实施几年来,虽然广大基层特教工作者对这一基本理念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其内涵理解并不深刻,对该理念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甚至还存在一些不太正确的看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不少教师认为,学校的职责是教育,康复是医院或者康复机构的事。学校应主要对智障孩子开展知识教育和技能的培训,而不应将过多的时间耗费在康复训练的开展上,康复训练应主要由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二是有的老师认为,我们是教师,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康复训练超出了教师的职责和能力范围,增加了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对智障孩子的康复训练,应由更为专业的医生和康复训练师完成。
(二)实践不够,康复训练开展不实。由于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培智学校康复训练的实施开展得大多不够扎实,在实践层面存在较多问题。如在学校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关于学校层面实施康复训练的总体目标、方法和措施。在教师方面,多数学科教师没有关于智障生详细的个体训练方案,缺乏对个案基本情况的科学分析和专业医学诊断。训练开展没有详细的训练过程记录,缺乏完善的训练效果评估。在学科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康复训练》课程建设。对《康复训练》课程的项目安排、内容选择和方法应用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课程实施的随意性比较大。
(三)需求各异,康复资源较为有限。智障学生的个体情况千差万别,智力损失程度不同,行为障碍表现各异:有多动型的,有自我封闭型的,有言语丧失的,有肢体失调型的。各种类型的孩子,对康复训练的需求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学校配备大量的康复训练设备,拥有丰富的康复训练资源,如医学方面的、言语方面的和运动方面的和音乐方面的等等,以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从目前培智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存在康复训练设备简陋和康复训练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医学理疗、音乐治疗和言语训练等方面资源更是十分稀缺,在客观上制约了学校康复训练的有效开展。
(四)人才匮乏,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康复训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由于智力损伤,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障碍往往相互交织。所以,他所需要的康复训练服务往往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医学、运动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康复训练技能。目前,培智学校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专业多以教育类为主,没有康复训练所需的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使得这一课程在学校的有效开展缺乏足够的专业师资保障,康复训练的效果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五)管理封闭,社会协作不够充分。从笔者调查来看,出于安全交往、沟通交流等诸多原因,目前培智教育康复训练的开展在管理上相对比较封闭,基本上是以培智学校自我为中心,单独开展康复训练活动。学校很少与社会机构如医院、社区和社会康复机构进行沟通协作,对社会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这种管理上的封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康复训练课程的实施,制约了康复训练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康复训练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
二、有效实施康复训练的基本策略
针对康复训练存在的现实困境,依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当前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切实加强和改进康复训练在培智学校的开展。
(一)加强理论培训,转变教师观念。课改成败,关键在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决定着他们的教学实践,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当下,教师对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基本原则虽有所了解,但领会不深,特别是《康复训练》课程的专业性、多学科性特点,使得教师对康复训练的开展存在畏难思想甚至抵触的情绪。实践中,许多教师不愿或不能担任这一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深化教师对康复与教育相融合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把握培智教育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是践行这一基本理念的前提。如江苏省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泗阳特校)围绕课程实施,着力引导教师牢固确立以下四点基本理念,以此引领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一是引导教师牢固确立开展康复训练是特殊教育学科发展需要的理念,明确《方案》增设《康复训练》课程是构建培智教育完善学科体系的当然选择。二是引导教师牢固确立开展康复训练是智障儿童个性化发展需要的理念,扎实开展康复训练教学实践是智障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引导教师牢固确立开展康复训练是特校教师当前和未来研究和实践着力点的理念,从而积极开展康复训练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四是引导教师树立特校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角色,更应该具有康复治疗师等多重身份的理念。从而主动适应培智教育的课程改革,实现教师自我传统角色的转变和专业发展。
(二)开展康复实践,推进课程实施。为深入贯彻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方案》增设了《康复训练》课程,以推进康复训练在培智学校的有效实施。作为新设的必修课程,由于缺乏现成的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和课程内容,这给该课程的实施在客观上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开展该课程的实践留下了足够的创造空间。当前,最为要紧的是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的基本精神和课程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教学实践中,泗阳特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推动课程实施:一是积极开展学校《康复训练》课程整体目标建设,力求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康复训练总体规划,以指导课程在学校的有效实施。二是切实加强班级康复训练的目标制定,针对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康复内容训练。三是详细制定个体训练方案,提高教育康复训练的针对性,满足每一名智障儿童的个体发展需求。智障儿童是富有个性化差异的特殊个体,只有积极开展医学的、教育的和社会适应性的诊断、评估和检测,确立每个孩子不同的训练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开展个别化训练,才能取得实效。几年来,泗阳特校通过建立课程实施的学校、班级和学生三级目标体系,有效推进了《康复训练》课程在学校的实施。
(三)突出课程建设,加强特色训练。智力损伤是智障儿童的共同特征,但由于智力损伤程度不同,以及由此衍生的认知水平、言语发展和行为障碍差别各异,他们需要的康复训练的项目内容、强化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学校应注重突出《康复训练》课程的系统化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适应每个智障儿童的特殊发展需要。如泗阳特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孩子特点,围绕《康复训练》课程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发建设《游戏康复》课程、《医疗康复》课程、《运动康复》课程和《音乐治疗》课程。依据各种课程的不同功能特点,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开展最适合他们个体发展需要的特色训练,从而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果。
(四)加强资源配置,改善康复条件。康复训练的开展需要诸多设备、器材的辅助,当下康复器材的不足也是制约培智学校康复训练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在笔者调查的学校中,现有的康复训练设备大多是一些教育类和简单的运动类辅助器材,对于相关专业性的医疗、理疗、音乐类康复设备基本没有。因此,加强康复训练的资源建设,逐步配齐、配足所需的相关设备,积极改善康复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的基础。如泗阳特校根据当前学校经费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配备康复训练设备。一是学校挤出经费,自购一批。二是积极与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协调,争取拨付一批。三是加强和医院及其他社会机构的沟通,争取捐赠一批,逐步配齐配足康复训练设备。
(五)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康复训练》作为一门新设课程,由于它的多学科渗透性,因而要求教师具有现代医学、物理学、运动学和语言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说,从目前培智学校教师的专业背景来看,这样的老师微乎其微,如江苏省特校师资调查显示,全省特教学校没有一位教师具有专业言语治疗师的从业资格。同时,由于教师招聘的专业性(一般首先要求具有教师资格证),一般情况下医学、康复等专业的毕业生很难进入特教学校,这使得培智学校康复训练专业教师更加匮乏。因此,加强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十分紧要。几年来,泗阳特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破解康复训练师资难题:一是积极开展校内的专业培训,选送优秀教师到相关专业院校、专业机构开展学习培训,提升专业机能。二是开展外聘,通过聘请医疗机构和专业康复机构的专业人员到校开展培训或兼课等形式,解决专业康复教师紧缺的问题。
(六)加强社会协作,寻求多方支持。正是由于康复训练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使得培智学校开展康复训练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就单薄许多,难以推进康复训练的有效开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学校康复训练的开展必须加强和社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寻求多方的支持,才能使康复资源得到保障,才能使康复效果得到巩固。近年来,泗阳特校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康复训练的多方协作,共同推进学校教育康复的开展:一是积极寻求志愿者的协助,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开招募具有医学、康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定期组织他们到校开展医学治疗、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的康复训练,并通过他们对学校的教师开展相关的专业辅导,提高学校教师康复训练的专业技能。二是积极向家庭延伸,通过组织开展家长学校的形式,对家长进行简单的康复知识培训,引导家长协助教师在家庭中对孩子开展基本的康复训练,以巩固学校训练效果。三是逐步向社会开放,通过定期组织“开放日”活动,有序组织相关的社区服务机构、市民走进学校,了解学校,从而支持学校,为学校康复训练的开展提供相关服务;通过组织孩子走上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从而适应社会,达到社会康复的目的。
总之,作为一门极具培智教育特色的新设课程,《康复训练》课程的设立意味着我国培智教育主导方向的确立,它的实践必将给每一名特殊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最适合他们需要的阳光、空气和雨露。希望此文能给特教同仁一点有益的思考,希望更多的同仁关注这一课程,实践这一课程,推动这一课程发展。
[责任编辑 郑丽娟]
G764
A
2095-0438(2015)10-0120-03
2015-07-15
陈建军(1975-),男,江苏泗阳人,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