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
2015-04-11甘少杏兰继军
甘少杏 兰继军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
甘少杏 兰继军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并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文章从随班就读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支持系统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我国随班就读存在资源教室的建设及运作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教学质量较差、随班就读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等问题。未来应科学地管理资源教室,加强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构建城乡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同时落实同伴互助的成长策略,并注重发展特殊儿童其他方面的能力,最终努力探寻适合中国特色的全纳教育发展道路。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近年来已普遍实施。特殊儿童就近入学,不仅能大面积提高残疾学生的入学率,还可以减轻国家及家庭的负担。特殊儿童上学又不必远离家庭就能增加与家庭成员接触的时间,特殊儿童便能安心上学。这种入学模式不仅能改变普通人对残疾人的看法,促进社会对残疾人士的正确接纳及普通学校的教学变革,同时还为残疾儿童回归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进行学习、交往、互动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残疾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并尽早适应主流社会环境。
一、随班就读概述
(一)随班就读的定义。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中接纳轻度残疾的特殊儿童,使之与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对于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普通学校必须予以接收其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和康复提供相应的支持[2]。
(二)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构成。美国人类学家和社会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在1979年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他指出,人的发展是不断适应其周围环境的过程[3]。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观点并按个体发展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可将随班就读保障的支持体系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支持系统。
1.宏观支持系统。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政府在整个随班就读的推行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班就读本身就是一个由政府推行、自上而下的实践形式。政府的政策与相关制度构成了整个随班就读的宏观支持系统。政府支持主要包括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为开展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提供鼓励随班就读的政策、法规、资金支持以及指导机构的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2.中观支持系统。中观支持系统由实践层面的组织所构成。包括承担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残联、民政、卫生、家庭及社区等,它们在整个随班就读的发展中从不同的功能和角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是整个实践层面支持系统中最核心的两个环节。
3.微观支持系统。微观支持系统由随读教师、共同学习的小伙伴以及志愿人员构成,他们是支持特殊儿童顺利进行随班就读的重要参与者。
二、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的研究
(一)宏观支持系统。200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试验县(区)工作的通知》。2005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也发布《关于在全市各区县开展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工作的通知》。为了更好地推进随班就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北京市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并以此来指导学校建好、管好、用好资源教室[4]。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要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展残疾儿童的教育”[5]。学者李拉提出需要通过随班就读政策的调整来实现随班就读发展目标的转型[6]。综上可以看出,我国随班就读保障体系的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关的政策法规仍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中观支持系统。
1.学校层面。学校支持方面主要以资源教室的建设为主。资源教室是普通学校为特殊学生提供适合其个别化教学需要而设置的场所或教室。资源教室整合了教育资源,成为学校对随班就读的管理枢纽以及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载体。但是目前特殊教育机构的数量比较匮乏,特殊教育学校仍是整个生态支持保障体系的主导力量。学校管理的支持由教师考核机制、学生评价体系以及随班就读管理体系组成。常建文指出,我国随班就读目前缺少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评估机制,处理随班就读的关系及自身的转型发展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7]。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公共场所、校园建筑物、道路和学习场所等设施以及校园文化、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邓猛指出,应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8]。
2.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方面主要包括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对特殊儿童而言,家庭是其发展的重要环境,因此促进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教育特殊儿童的重要环节,并充分挖掘家庭的潜能,创造有成效的自然支持系统。
3.社区支持。社区支持主要包括群众的观念、康复医疗机构等社区资源以及现代辅助技术的支持。
(三)微观支持系统。
1.同伴支持。同伴支持包括挑选助学伙伴并对其进行培训。张丽艳和袁茵指出,普通学生在接纳随班就读同伴上存在心理障碍,随班就读智障生缺少与同伴进行交往的技能,普通学校忽视随班就读智障儿童同伴交往的问题[9]。因此,应采取多方面的教育策略促进普通学生接纳随班就读的同伴,同时注重培养并提高特殊学生的交往能力。
2.教师支持。教师作为随班就读的主要实施者,对随班就读的成效非常重要。研究发现,新津县的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达到大专及本科以上[10]。郭启华调查发现,目前黑龙江省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较好,但他们的特殊教育知识及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师希望通过专项培训和自主研修等途径获得专业的发展[11]。陈秀敏同样发现,虽然黑龙江省随班就读小学教师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但他们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不足,对随读生的教学与普通生没有差异,教师获得的专业支持较少[12]。邓猛指出,以往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之间形成了各行其是的独立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必须予以重视和改变[13]。李拉指出,随班就读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是一个包括普通学校内担任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学科教师、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的整体教师的专业化。一方面,需要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论视角考虑随班就读教师的资格认证、随班就读教师的任用与管理、随班就读教师教育一体化等因素;另一方面,还要根据随班就读教师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来考虑随班就读教师队伍合理构建的问题[14]。王秀琴指出,我国巡回指导教师的工作内容层次多、作用多元化,目前,巡回指导教师与随班就读教师存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的矛盾[15]。
三、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缺乏规划与管理。资源教室的建设不够完善,其日常运作也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甚至还受到了忽视及限制。随着特殊学生不断升学,资源教室渐渐地没有了服务的对象,成了有名无实的摆设,最终自行解散,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
(二)随班教育质量较差,缺乏整合的动态网络系统。赖伙琪指出,我国随班就读存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随班混读的问题[16]。部分残疾学生在随班就读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往往跟不上普通学生的节奏。一些学校甚至认为能否跟上学习进度是残疾学生自身能力的问题,而并非学校本身条件或教学不足,因此自身缺乏整体改革的意识,也不注重教学策略的灵活调整,造成随班就坐或随班混读的现象,进而拉低了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
(三)随班就读辅导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及技能不足。随班就读中,辅导教师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大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积累的工作经验也比较少,非专职教师较多且日常工作量较大等制约了资源教室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部分教师对特殊教育知识及技能专业发展的愿望与后劲不足。
四、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资源教室的效能。保障资源教室的高效发展并建立资源教室科学评价的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操作系统和程序,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资源教室工作开展的程序,从而促进资源教室运作及发展的科学有效性。充分有效利用资源教室对特殊学生的缺陷进行补偿与矫正,同时拓宽其功能供普通学生所使用,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浪费,促进资源教室功能的全面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何静指出,在随班就读教学中可尝试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加以区别对待,使不同群组的学生能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教学中得到最好的提高与发展[17]。由此可见,在课堂上教师应有计划地对教学的节奏、课程的进度进行系统的调整以适应特殊儿童。对特殊儿童应灵活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同时,普通学校应进行整体的变革,营造平等接纳的校园文化,将自身打造成为能够满足多样性需求的学校,进而提升学校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加强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应不断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以提高资源教学服务的质量。构建教师培训的资源网络,使特教资源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特教专业知识,通过开办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并通过实践将特教理论的知识和心理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随班就读教学中。
(四)构建城乡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彭霞光提出,要完善县级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提高县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执行能力,完善县级随班就读常规经费和专项经费互补的保障体系[18]。陆振华也建议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19]。还应积极构建从学前、小学、初中到高中或职高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五)加强同伴互助,发展特殊儿童其他方面的能力。随班就读的学生通常缺乏与普通学生进行交往的技能,普通学校对随班就读儿童的同伴交往问题不够重视。鉴于孩子的群体意识比较强烈,应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随班就读态度的接纳,同时提供同伴交往支持等教育策略来促进同伴的互助成长。在随班就读的今后发展中,应教给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技巧,在促进儿童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
随班就读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对未来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显然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特殊儿童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在普通学校中随班就读这两种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仍将共同存在并相互支持。因此,除了完善特殊教育立法、变革学校管理体制、调整课程与教学方法、改变群体观念之外,还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全纳教育发展道路。
[1]刘全礼.随班就读教育学——资源教师的理念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
[2]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第3版)[Z].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94.
[3]U·Bronfenbrenner.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Experiences by nature and design[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39.
[4]孙颖.北京市资源教室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0-24.
[5]李欢,王苗苗,孟万金.试论学前特殊儿童生态化支持保障体系的建构[J].中国特殊教育,2013(4):7-10.
[6]李拉.从规模到质量:随班就读发展的目标转型与策略调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16-18.
[7]常建文.从随班就读的现状看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J].绥化学院学报,2014(10):23-26.
[8]邓猛.推进中国全纳教育发展健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4(2):21-22.
[9]张丽艳,袁茵.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同伴交往问题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4(3):59-60.
[10]宗河.帮助更多残疾学生实现梦想[N].中国教育报,2013-07-19(002).
[11]郭启华.黑龙江省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需求调查[J].绥化学院学报,2014(10):17-22.
[12]陈秀敏.黑龙江省随班就读小学教师现状调查[J].绥化学院学报,2014(7):20-24.
[13]邓猛.健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J].现代特殊教育,2014(2):24-25.
[14]李拉.论随班就读教师队伍的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7):21-23.
[15]王秀琴.巡回指导教师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2011—2013年巡回指导工作的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4(Z1):97-99.
[16]赖伙琪.为每个特殊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随班就读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4(2):55-57.
[17]何静.分层教学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特殊教育,2014(10):56-58.
[18]彭霞光.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14(11):3-7.
[19]陆振华.构建城乡一体化随班就读管理体系[J].现代特殊教育,2014(9):53-54.
[责任编辑 刘金荣]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porting and Security System for Disabled Children’s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Gan Shaoxing Lan Jijun
(School of Psychology,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for the disabled is a national legal wa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From the study of macro,meso and micro-support systems,we f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resource room lack effective plan and management,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poor,special teachers lack expertise and skills in regular class.On the basis,resource classroom should strengthen scientific management,and provide appropriate training for teachers in Regular Classes,then adjust teaching strategies flexibly to buil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system Inclusive.While implement support growth strategy of peer and focus on other aspects of the special capacities of the child,and finally make efforts to explore inclusive path of education which is suited to China's characteristics.
special children;regular classes;support security system
G760
A
2095-0438(2015)10-0007-04
2015-07-23
甘少杏(1989-),女,广西贵港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全纳教育;兰继军(1972-),男,陕西延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全纳教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实施背景下我国特殊教育立法问题的研究”(11YJA88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