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职业教育中发饰制作的实践研究
2015-04-11王秋菊
王秋菊
(德清县培康学校 浙江德清 313200)
智障学生职业教育中发饰制作的实践研究
王秋菊
(德清县培康学校 浙江德清 313200)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培康学校是一所以招收智障学生为主的培智学校,针对智障学生的职业需求,开设了发饰制作的职业教育课程。文章就发饰制作展开讨论:对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材料准备、教学策略的灵活化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饰制作;实践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残疾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关注的点也开始从受教育的情况转变成了走出校门的就业情况以及自食其力的情况,针对职业段智障学生,对其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开始越来越迫切[1]。为此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培康学校开展了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其中发饰制作是开展得比较好的一个项目。
一、发饰制作的实践研究
(一)分层设定智障学生发饰制作课堂教学目标。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虽然年龄段差不多,但是在智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上差别依然很大,更何况还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如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发饰制作教学活动中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2]。例如,在一字夹的制作课堂上,轻度智障学生要求能够独立完成丝带的裁剪,制作单个蝴蝶结,并能粘贴在一字夹上;中度智障学生能够把剪裁好的丝带制作成蝴蝶结,在老师的口头的指导下把蝴蝶结粘贴在一字夹上;重度智障学生能够在一字夹上面粘好丝带;极重度智障学生能够把成品的一字夹正面朝上装入包装袋。这样就可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既能“扬长”又能“补短”。
在学生能力目标上要精细合理化,在情感目标上,更要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同样以一字夹为例,轻度智障学生在情感上确立的目标更多要倾向于责任感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自我期望的建立;中度智障学生的情感目标要趋向于学习处理失败的经验,练习如何解决问题;重度和极重度智障组的需要在操作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有精细动作的训练。在教学目标合理化的前提下,才能够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自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智障学生发饰制作教学材料的清晰化。发饰制作的材料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容易混乱,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结合任务分析法来使材料清晰化。按照操作步骤,把材料分别收纳在学具篮中:丝带篮、夹子篮、配饰篮、胶水篮和工具篮(包括QQ线,热熔胶枪、剪刀等)。学生既可以在材料的选择上分门别类,又可以在操作时,按照篮子的顺序来选择材料,完成制作。这样就能够形成流水操作,使得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得心应手。这种教学材料的清晰化将原先平面单一的工作分析步骤变成了结构规范、信息丰富的新型工作分析步骤,使原本的隐性化操作变得更为显性化,更有利于智障学生掌握发饰制作的技能。
(三)灵活确定智障学生发饰制作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其实质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知识,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操作;三是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其中教学策略侧重于后两者[3]。在发饰制作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开展教学:
1.任务分析教学策略。任务分析是对特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或技能进行分析和评定的一种方法,其宗旨在于使学生能逐步、有效地掌握该行为和技能[4]。智障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学习任何动作技能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教师把所有的步骤示范之后才让学生综合起来做,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发饰制作,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分析,并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用任务分析法,将发饰制作过程细分为一个个的小步骤,让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操作完成,然后采用逐步强化的方法,通过逐步训练,使智障学生掌握此项技能,同时也为材料的精细化和智障学生操作技能的评估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以制作一字夹为例,运用任务分析法先将“一字夹制作”分解为十一个步骤。
步骤一:操作前准备及原材料拿取;
步骤二:将丝带绕手掌一圈为一个蝴蝶结的长度;
步骤三:将剪好的丝带对折,找出中心点;
步骤四:将双面胶粘贴在折痕处,并把两边向中间粘好;
步骤五:搭头处朝下并向上对折,然后两边再向下对折;
步骤六:用QQ线绕三圈;
步骤七:用同样的方法再制作一个,并将两个单个蝴蝶结并列用QQ线捆在一起;
步骤八:用细丝带把QQ线包住;
步骤九:把一字夹用丝带包好;
步骤十:用热熔胶把制作好的蝴蝶结粘在一字夹上;
步骤十一:将做好的一字夹装在包装袋中。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根据智碍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动手水平将能力相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进行流水操作。例如,步骤九就交给C组的学生来完成,步骤十尽量多给B组学生操作,以达到不需要老师的提示为目的,步骤十一就让D组的学生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这任务都是能够“做得到”的。
2.“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发饰制作教学,依据学生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和操作的熟练,采用“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的技能教学策略[5]。在发饰制作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示范正确的发饰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当学生基本掌握之后,再开始大量的操作练习。最后,创设多种实践机会,如制作各种类型发饰作品、承担加工任务等,让学生应用所学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过这四个阶段,学生的发饰制作操作技能得以真正形成。实践证明,遵循这种教学流程,学生在将近一年的学习中,已经有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发饰制作的操作技能,并能在学校的展能节上展示制作过程并开始售卖,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3.及时评价与分层教学策略。在发饰制作教学中,注重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与评价,将多种评价形式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在制作发饰的时候,会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成品篮,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作品放在篮子里并展示出来,先让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再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脸上会有抑制不住的笑容。同时,由于学生间的能力水平的差异,教师为每个智碍学生确定的学习内容、目标及辅具支持形式也有差异,对于患有脑瘫,眼手不协调的学生,教师教他们利用尺子,压板等辅具支持来实现丝带的剪裁,练习制作发夹的基本技能;对于动手能力较强,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利水溶笔先在丝带上标注出剪裁丝带的位置,以及粘贴双面胶的位置,以减轻学生制作的难度等;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师的口头指导下独立完成发饰制作。教师只要在学生制作过程中适时提醒学生注意颜色的搭配,配饰的选择以及成品类型等就可以了。
二、发饰制作实践研究的成效
(一)学生对发饰制作有了兴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奇的刺激容易引发人的注意,容易唤起人的兴趣。尽管智障学生缺乏想象力,但是他们也有一定的好奇心。色彩斑斓的丝带、一闪一闪的配饰等虽然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出现在发饰制作课堂上,就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消除了畏难、消极的情绪,感受到了发饰制作的乐趣。部分家长反映,放假的时候学生也要求家长购买发饰制作材料,在家自主制作。
(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作为智障学生,他们的个体差异则更加巨大,包括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种级别的智障学生,另外在这些儿童中,又有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等多种类别[6]。他们在具体的行为能力上差异更大,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细心观察、分析,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发展水平给学生进行评估、分层,提供“层次性”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制作当中,提高了每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了每位学生的精细动手能力和眼手协调能力。
(三)学生更自信了。智障学生虽然智力较正常人低下,各方面能力不及普通学生,但他们同样有上进心,也有受人尊重的需求,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最漂亮的,他们会因作品的成功而欣喜若狂。发饰制作,让这些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动手的乐趣,经过将近一年的尝试与实践,我们发现孩子们有了巨大的改变,变得自信了,开朗了。在学校的“展能节”上,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发饰被买走,或者是作为礼品赠送给来宾的时候,脸上会洋溢着甜甜的笑。
(四)获得了家长的好评。刚开设发饰制作课时,许多家长持怀疑的态度,认为发饰制作工序复杂,精细动作要求高,智障学生很难学会制作发饰。可是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家长们亲历孩子制作发饰的过程,看到了孩子的作品,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有的家长甚至还表示这是孩子以后的一条出路,尤其是女孩子,出去上班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在家里制作发饰或是承担一些来料加工的简单工作,再卖出去,来达到自食其力的目的,将会是她们更好的选择。
三、讨论
(一)发饰制作校本课程有待开发。发饰制作没有现成的教材,这就给教育教学增大了难度,授课教师不仅要考虑买材料,还要选择适宜的材料来开展教育教学。在材料的选择上,既要美观大方,又要学生可以操作完成,因此,教师要花大力气,对学校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广泛收集材料,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并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课程设置理念,同时也要能够反映智障学生的特别需要,能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说明,因此可以说,开发发饰教育校本课程很重要。
(二)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呼唤职业实践。由于智障学生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都不及健全人,因此,他们在拥有职业技能之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环境而顺利地开展工作。职业环境是纷繁复杂的,包括很多人际环境。帮助学生在进入真正的职业环境之前,学会如何在职业环境中调节心态、为人处世,也应该成为智障青年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建议在学生实习之前进行模拟职业情境的训练,借助于一些具体实例和情境模拟室,让学生切实感受职业环境,并学会在这些情境中应当怎样去做。这对于学生顺利进入正常社会是很有好处的。
(三)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首先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发饰制作课堂中的操作性特别强,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大部分是靠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指导实现的,因此,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其次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所限,施教时必须经常性地反复演示、讲解,把复杂的操作步骤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还要以自然亲切的语态、生动贴切的语汇和富有情感的语调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6]。所以良好的表达能力对发饰制作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1]苏晓平.智障学生专业技能精致化教学的实证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4(7-8):34-35.
[2]刘素婷.谈高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5):17-19.
[3]赵晓红,陈玉波,吴存群.促进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形成的几种教学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8(5):19—21.
[4]刘全礼.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9:59-122.
[5]肖非,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125-230.
[6]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389-395.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764
A
2095-0438(2015)10-0071-03
2015-06-02
王秋菊(1985-),女,吉林松原人,德清县培康学校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培智学校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