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
2015-04-11张雯雯兰继军
张雯雯 兰继军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
张雯雯 兰继军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最近发展区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展露出其价值。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我国培智教育中应用广泛,如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对智障儿童进行动态评估,实施个别化教育以及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并根据论述得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培智教育发展的一些启示。
最近发展区;培智教育;应用;启示
维果茨基(1896~1934)是20世纪前苏联的一位杰出心理学家,他的思想在新的世纪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今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作为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当然更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在我国培智教育的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内涵
(一)两种发展水平。维果茨基在文化历史发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他人帮助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1]最近发展区理论包括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周期和已经形成的心理机能,自己能独立完成事情,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但是在他人的帮助与指导下能够达到的水平,即潜在的发展水平。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是儿童已经具备的能力,而潜在的发展水平是儿童自己不能独立达到的,其取决于有能力的成人或同伴为儿童提供帮助的程度。
(二)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预示着儿童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儿童的自身因素,而且受教学影响,教学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力。通过教学形式的不断变换,以达到促进儿童不断发展的目的。维果茨基认为教育要看到儿童发展的明天,以明天为方向,因为儿童在今天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的事情,明天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已经形成的发展程度,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正在形成或发展的过程,这样才是好的、有效的教学。
(三)教学最佳期。“教学最佳期”是最低教学界限与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窗体顶端“教学最佳期”是一个期限,是指最低教学界限与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它是由最近发展区所决定的。[2]维果茨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处于儿童的“教学最佳期”,教学如果只定向于儿童已经形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只是教学的最低界限,不是好的教学。个体是在社会大的背景环境中不断变化发展的,这就决定了其能力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不断的变化。对于儿童来说教学超出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之外是不利的,无法对儿童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而且会使儿童觉得完成任务过于困难;而如果降低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又会使儿童觉得不断进行自己已经习得的任务,就会引起儿童反感,也无法有效促进发展,因此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良好的。[3]教育就是要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作为儿童学习的中介者,要利用自身的丰富经验,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手段、方法、策略为儿童创设环境,提供对于儿童来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保证这个任务在提供帮助的条件下儿童是可以完成的。这样,在儿童所要学习的任务与自身内部的知识结构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的矛盾状态,从而推动儿童主动去建构新的知识经验。随着儿童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水平,继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不断地促进儿童的前进与发展。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
最近发展区理论正确揭示了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突出了儿童的主体作用,把儿童的过去发展、现在发展与将来发展联系在一起。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我国培智教育发展过程中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着广泛应用。
(一)制定教学目标。虽然智障儿童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难以达到健全儿童的发展程度,但是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能过分地降低任务水平,要有适当的难度,让儿童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才会促进他们的发展,不然只是简单地重复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通过评估、测查,找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教学活动,以此来带动智障儿童的发展。如目前有很多培智学校在开发适合智障儿童发展的校本课程,一些培智学校就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有研究者指出培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程的标准,要有一个合适的限度,要在绝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让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课程标准。[4]
(二)进行动态评估。维果茨基极力反对传统的儿童智力测量,这种测量仅依靠儿童能够独立完成测试习题的程度来确定儿童的发展,并决定儿童以后的命运,这是不科学的。他认为这样测出的智力水平是儿童已经达到的结果,而忽视了智力发展的过程,没有关注到潜在的发展能力。[5]评估是培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依据评估的情况,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传统的静态智力测量方法越来越多的遭到批判,有些研究者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一种新型的评估方式,即动态评估。有研究者认为动态评估主要是指儿童学习过程的一种导向评估模式,通过测验情景的改变,希望能将以前标准化的测验评估范围扩大,并寻求策略来促进新的知识和能力获得。[6]以往对智障儿童进行评估多采用标准的静态智力测验,但是这种方式测试出来的仅仅是儿童的现有智力发展水平,是儿童已经具备的能力,忽略了儿童的可发展性,没有考虑到潜在发展水平。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人们往往会根据所测得的智力分数,先入为主,形成偏见或歧视态度,给他们划分等级并贴上落后的标签。智障儿童虽然进步缓慢,但是他们并不是不进步。采用动态评估的方式则不同,教育者在测试中为儿童提供帮助,测得的结果是儿童的潜在能力,标志着儿童的可发展性。现在,对智障儿童评估多采用“测验—训练—测验”的动态评估测验程序,经过适当的训练,许多被鉴定为智力分数较低的儿童同样能表现出与智力分数较高的儿童一样的学习水平。[2]可见将动态评估应用在培智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特殊教育领域是很有必要的,对特殊儿童的教学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三)实施个别化教育。智障儿童不仅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质性差异,而且个体内部差异也比较大。需要对他们进行评估鉴定,在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就是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不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计划,并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以便让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7]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在进行个别化教育时,教学无疑要依赖儿童已经形成的发展程序,但只靠这些来进行教育是不够的,维果茨基主张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样才是最好的教学。所以对智障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看到智障儿童已具备的现有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他们的潜在能力,努力发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向着更高的程度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开发智障儿童的潜在能力水平,促进他们的发展。
(四)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居于教学的中心,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他们的成长,他们不仅需要知识,更重要的是生存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影响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支架式教学。“支架”最初是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布鲁纳用它来解释教学模式,通过支架也就是教师的帮助把学习的任务由教师逐渐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搭建的支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到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8]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
在培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智障儿童的能力水平较普通儿童来说较低,因此教师在搭建支架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提供帮助的程度。教师设计支架的形式有很多,像辅助、示范和提示是经常使用的。例如,在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训练儿童拍手,但是如果儿童的认知水平比较低,不理解拍手的涵义,也就不会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时就需要教师给儿童搭建支架。首先从低层次开始进行辅助,待儿童熟练之后,教师就可以减少支架的支持力度,给儿童进行示范,让儿童拍手。熟练后,经过教师的提示儿童就可以做拍手的动作了。直到最后,儿童即使不用教师提示,只是听到教师口令后便能自己拍手。在这一系列训练中,教师提供的支架逐渐减少,直至最后撤销。此时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培智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智障儿童的主体地位,促进其潜能开发。教师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智力障碍儿童本身虽然有缺陷,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总是盯着他们的缺陷看,只看到他们不能做什么。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不管是在感知觉、记忆、语言方面,还是在思维、情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具体来讲,作为儿童,智力障碍儿童生理和心理与普通儿童一样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成长的历程。他们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自身的潜力。不是儿童没有潜能,而在于教育者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与帮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接受教育,一样可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有人认为将智力障碍儿童放在学校,让他们认识一些汉字,学习一些简单的计算,并且能生活自理就可以了,这种观念实质上是对智力障碍儿童的一种否定。教师必须要从根本认识上改变这种思想观念,认识到每个智力障碍儿童都有其独特性,认识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寻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不断促进其潜能的发展。
(二)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高特教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要帮助、激励智障儿童发展,积极扮演好帮助者与促进者的角色。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在智障教育领域,需要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智障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但是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师要想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要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潜在发展水平的确定,教师要给智障儿童提供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是在教师提供帮助的情况下是可以完成的。在把握任务难度方面,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及所积累的经验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很多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有学者研究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中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特殊教育专业训练,相关知识能力不足,严格来讲,缺乏从事特殊教育的资格。[9]这些教师在特殊教育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促进智障儿童潜在能力的发展,就要提高特教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总之,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培智教育发展中展现了其特有的魅力,培智教育研究者以及教师应该进一步开展对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与探索,促进培智教育乃至整个特殊教育向着更好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1]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84-385.
[2]徐美娜.“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5):14-16.
[3]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3.
[4]刘在花,赫尔实.培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程标准研究的初步设想[J].中国特殊教育,2005(2):78-81.
[5]麻彦坤,叶浩生.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当代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89-93.
[6]琚圆圆.动态评估及其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2):55.
[7]肖非.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2):9-13.
[8]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0.
[9]顾定倩,杨希洁,江小英.从政策解读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建构[J].中国特殊教育,2014(3):70-74.
[责任编辑 刘金荣]
G764
A
2095-0438(2015)10-0052-03
2015-05-24
张雯雯(1990-),女,河北沧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全纳教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88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