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数学课堂常见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5-04-11蒋丹林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聋校手语聋生

蒋丹林

(盐城市聋哑学校 江苏盐城 224002)

聋校数学课堂常见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蒋丹林

(盐城市聋哑学校 江苏盐城 224002)

为了深化聋校数学课程改革,促进有效教学,在深入聋校数学课堂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教学中在情境创设、有效互动、小组合作学习、语言交流及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结合案例进行了认真研究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五方面具体策略。

聋校数学;问题;分析;策略

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追求有效教学、有效课堂成了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而聋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于诸多因素,起步晚,动作慢,力度小,进度相对缓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效、低效”教学行为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聋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在特教领域得不到有效保证。

一、聋校数学课堂常见问题之案例分析

(一)情境创设问题:多了生活化,少了数学味。为了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教师一般都能自觉地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引人入胜,有故事展示,结合多媒体动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如果创设情境脱离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失去了数学课的“味道”,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例如聋校五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片段: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要不要听?

生:要听。

师:那就得认真听,听完后还有问题等着你们去挑战呢?

兔子兄弟五人到花果山游玩。……走到九龙桥时,桥上站着一群猴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并大声说道:“想过此桥,需解此题。” 猴子举起一妖牌,你们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生:想!

师出示:计算74+100+5×3

师:你们想不想继续往下听故事。

兔子兄弟中的老大一见这道题,就说“小意思,小意思”。一会,就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兄弟五人顺利通过九龙桥欣赏着美景,走了不远,刚要来到水帘洞,路的中间有一大门,挡住了去路。门上写有一道算式:(440-280)×(300-260),写上正确答案一睹水帘洞的美景。此次兔子兄弟有难了,你们能不能再帮他们一次?

本案例中的情境创设,与四则混合运算毫无关联,没有保留的必要,这样的故事,无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在创设情境前,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本案例中的情境创设,确实对学生起到了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应该仅此而已,更应该在于创设的情境是否为学习数学服务;是否让聋生在数学上有所思考,有所回味,有所启发。情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有情境”而去创设情境,让那些非数学的因素干扰了数学学习。否则,我们有可能又回到形式化的教学上去,而忽视了数学的本质。

(二)有效互动问题:提问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聋校课程改革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而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1]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笔者在聋校多次参与的听、评课活动告诉我们,聋校数学课堂的提问互动环节多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或问题指向性不明确,聋生难以回答;或蜻蜓点水,解决不了实质问题;或频繁提问,漫无目的等等。

例如,聋校二年级下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一位老师在投影上打出情景图后,问道: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课堂上立即热闹起来:

生1:图中有小鸡还有小白兔在野外玩;

生2:图中有大树和草地;

生3:图上还有小桥、流水;

生4:水中还有小鱼在游呢。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五六分钟过去了,却始终还没有介入正题。一个原本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的提问,最终演化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

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常常设计一些情景图,这本身没有错,而老师们常常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提问,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这位教师所提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开放过度,缺乏数学味,不符合低年级聋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聋生当然回答不出教师希望的答案。因此他们会不自觉地像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那样去观察,而老师的提问并没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进行观察,所以出现上述对话是很正常的。纵观聋校的数学课堂,有的老师一节课少有提问,有的老师整节课频繁提问、随意提问,每讲一两句便问对不对、好不好,于是,聋生不停的伸出大拇指表示“对”“好”,从而出现“满堂问”的现象。这样聋生就缺乏思考的方向,缺乏思维的含量,缺乏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三)小组合作学习问题:交流讨论重其“形”,轻其“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当前聋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利用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位聋生都有机会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聋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互助,相互质询、展示、启发,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促进沟通交流,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而部分聋校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聋生也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往往事倍功半。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段:

1.仔细观察,钟面上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 )个小格,先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一下,再讨论。

2.分针从12走到11经过多长时间,先合作拨一拨,再交流一下。

3.从上面选择一项喜欢的活动合作感受1分钟有多长?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老师一声令下,教室内好像热闹起来了。但仔细观察,只是个别成绩好的聋生在打着手势,有些同学在冷眼旁观,有的同学在做着自己的事,看不到讨论交流,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吗?类似的场景比比皆是,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叫学生交流、合作。就本节课“认识钟面”而言,日常生活中聋生对钟面是具有丰富的经验,教师忽略了学生的现实起点,出现这么多细小的讨论交流题,有这个必要吗?学生有兴趣吗?这样的合作是否还有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课堂教学中这些假象合作、奉师命的合作、不适时机的合作,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强加给学生的行为过程。这样的合作学习不再是聋生的需要,而变成教师的授意、指令和控制。“合作变成了合坐,探究变成了形式”,徒有其表,缺乏实质,效果较差。

(四)语言交流问题:手语不规范,交流受阻碍。聋校课堂上师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是口语辅助着的手语,手语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聋生主要靠手语来习得知识,手语在聋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由于手语本身的不确定性、不完善性、不规范性,或者是夹杂着自创式手语、地方性手语等因素,导致沟通交流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降低,甚至沟通交流出现歧义,导致交流的无效。张宁生教授曾说过:“聋人学习语言的里程始终没有让人放心过。”

例如,笔者去年听了一节聋校数学常态课《比的意义》,这是聋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比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数学专业手势语,如“比”“意义”“项”“前项”“后项”“分数”“路程”“速度”“时间”等等,而教师与学生交流时,大部分手势语用手指语代替,或自己独创,只有少数几个手势语是规范的。聋生在回答问题时,手势语也比较混乱,极不规范,甚至同一个词语,不同的学生打出不同的手势语。

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师在聋校相当普遍。手语作为聋人的主要交际工具,作为聋校教师,对作为教育教学主要用语的手语如此轻视,使用的手语如此混乱,能教好学生吗?这算得上是有效课堂吗?聋校的教学质量能提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些教师曾经对一些数学课堂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只能听(看)懂老师讲话内容的40%~50%,甚至有的同学低于20%,课堂上这样“低效的沟通”怎么能成就高效的课堂呢?值得广大聋教育工作者深思。网上也曾出现这样的文字:“一些聋校的一些特教教师手语表达水平相当于婴幼儿水平几十年无人过问,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造成聋教育改革举步维艰,培养了一群能力低下,个性异常,脱离社会常态的‘另类人’。”[2]

(五)多媒体运用问题:现代教育技术或匮乏,或滥用。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创造适切的教学情境,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聋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对聋校数学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纵观聋校的数学课堂,能真正科学合理而又自如运用多媒体的教师还不是很多,这就出现了因现代教育技术的匮乏或滥用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现象”。

现象一:有些老师的常态课堂仍然完全采用传统的“三件套”:黑板+粉笔+教材。在他们的课堂还没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子”。

现象二:有些老师的课堂(尤其是公开教学的课堂)从头到尾全部使用多媒体,学生像看电影一样,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老师边讲边问,边点课件,时而又转换到实物投影,这些教师从教学开始到结束就没离开过“多媒体”,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或只有几个字。再加上有些课件是拼凑而成,又不太熟练,搞得手忙脚乱,甚至老师一着急,课件直接又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以致于学生不知老师所云为何物,出现了教师跟着课件读课件的现象,课堂上全然没有了平时少有多媒体时的收放自如。

以上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并非个案,一部分教师由于技术的匮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人为地远离现代教育技术,或采用传统的媒体与技术手段,相应的教学内容事实上就很难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成了课堂上的“课件放映员”,主导作用在弱化,教师个人魅力在降低,教师和聋生都跟着课件走,“人灌”变成了“电灌”,严重干扰聋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聋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聋生的自由空间受到限制,聋生主体地位严重缺失。甚至本来用简单的语言或实践操作能讲明的地方,却要用多媒体来代替,实在是得不偿失。

二、聋校数学课堂常见问题之策略研究

(一)关注数学的学科本质,凸显数学情境的数学味和问题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3]为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是,现实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情境”过分强调和追求,好象离开了情境就不是新课改中的数学课了。笔者认为,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不能出现脱离教学内容又远离教学目标的无效情境;不能追求情境的“新、异”而忽略了情境的真实性,出现那些编造的谎言式的情境。徐州高等师范张兴朝校长在谈及关于情境的创设时认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应当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以情境素材的合理选取为前提。另外,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从情境引入,不是每节课都要创设情境。有的专家也建议:要防止认识上的“唯情境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数学现象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也要贴近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二)把握课堂提问实质,提高师生互动的实效性。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4]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新颖而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文本上下功夫,在课堂上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设计问题时要做到:问题要有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开放性,问题要清晰,要有思考价值,问题难易程度要深浅适中,要注意把握提问时机,提出问题后要给聋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聋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问题的设计要适应不同的聋生,只有这样,才可引导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提高聋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堂课上,往往不多的几个核心问题就能引导聋生积极探究知识,成为有效教学进程的总“阀门”,从而构建真实的“和谐高效“课堂。

(三)理解合作学习的精髓,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机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学习形式,但我们很多情况下的课堂小组讨论只是一种让课堂“热闹”的形式,远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把握好合作学习需要解决完成的实质性问题。同时要给足学生在探讨时可能需要的时间。第二,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当聋生在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必须要有同伴的帮助;或者是小组的讨论交流能更有力的激发聋生的创新,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时才适用小组的合作学习。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第三,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聋生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在组际之间,聋生与聋生之间展开讨论,发挥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形成集体智慧。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最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让聋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5]

(四)练就正确规范之手语,构建多元化语言交流形式。手语作为一种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聋校教育教学中,手语作为对耳聋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语言,也是聋人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交际工具。但手语的不规范、不完善确实给聋人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困扰。聋校是聋生学习手语的主阵地,教师是他们学习手语的引路人。因此,教师手语的规范性,运用手语的能力,决定了学生手语的规范性。也决定了聋校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我们认为:从聋校教师自身层面来说,一是要系统的学习中国手语的专业知识,加强手语结构、合成,手语表达时的位置、速度、和表情等方面的研究,规范而又熟练地掌握好常用“中国手语”,提高手语应用能力;二是教师备课时要把“备手语”作为备课内容之一,数学课堂中数学专业术语必须使用标准、规范的“中国手语”,同时要重视规范性手语的教学,让学生逐步积累手语词汇;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种语言形式并用,教师在正确运用好手语的同时,要用口语、书面语和体态语言等作为辅助交流工具帮助沟通和理解。并逐步形成有效沟通,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学校层面上来说,一是要加强中国手语的校本培训和考核,对手语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予进入聋校课堂;二是学校要营造手语研究的氛围,邀请手语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不定期开展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三是对《中国手语》书上没有的手势,就同一学校或同一地区要制定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尝试制定科学合理的聋校教师资格标准,实行聋校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手语应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五)巧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数字化高效课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3]在聋校数学课堂,把教学内容用具体、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效果展示给聋生,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引发有效思维。针对聋校数学课堂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我们以为:一是广大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技术与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观,积极而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二是广大教师要不断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类培训,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三是广大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多媒体的运用要为突破数学教学难点服务,要为增加教学容量、培养聋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服务。要把握好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结合,把握好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最佳时机,把握好现代教育计算使用的最佳效果。

[1]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5.

[2]江奔海.关于提请重视聋人手语研究和服务的两会提案[EB].http://www.2000888.com/hudong/wusheng/opennews.asp?id=690.2009-09-16/2015-03-18.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2,2,51.

[4]蒋丹林.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J].特殊教育,2001(4):8-11.

[5]蒋丹林.聋校“三·三·五”主体性课堂教学新样式的实践与探究[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版),2014(1):35-39.

[责任编辑 刘金荣]

G762.2

A

2095-0438(2015)10-0034-04

猜你喜欢

聋校手语聋生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奇怪的手语图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