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龄前儿童的审美教育
2015-04-11简均全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简均全(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浅论学龄前儿童的审美教育
简均全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家庭教育中的儿童教育历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现实的教育活动和方式也被大众所接受。站在审美教育的高度来看当下家庭教育中的儿童(学龄前)教育其实是存在诸多不足,这样的不足值得我们今天去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针对不足提出应对之策。如此我们才能在家庭教育中的儿童教育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审美教育; 家庭; 儿童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物质生活,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的人已经不在为生计而发愁,这使他们有更多的经历来关注自己下一代的教育。自从孩子出生之日起,每一步的发展都被父母所计划好了。家庭教育中学龄前的儿童教育则更是被每个家长视为重中之重,现在广泛流传的一句话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为家长而言真是只有他们想不到的,而没有他们做不到的。这也怪不得家长,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儒家美学很早就讲“中庸”、“中和之道”,说“物极必反”,这给我们敬爱的家长早就提了醒。关于家长过激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危害和相应的应对办法,一直被相关学者所关注讨论着。今天我们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反思其中的不足及应对之策。
一、当下家庭教育中学龄前儿童教育存在的诸多不足
被陈振孙称之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颜氏家训》在教子篇提到“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这对儿童教育的时间提出了要求,显然是合理的。而我们今天的父母则从胎教就开始大力着手,根据我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的提法:“虽不能溢出范围,推到优生学,但至少也要从胎教起点”[1](P.668),众多父母的做法依然是有理有据。颜之推在他的《颜氏家训》教子篇中接下来继续提到:“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当下的父母大多就正如颜之推在一千多年之前所说的一样,这样就必然促使家庭教育中的儿童教育存在诸多不足。
(一)家庭教育中对儿童知、意、情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每个孩子对环境和知识的认知能力都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具有不可违抗性。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学龄儿童的教育多数就存在超前性,打破儿童固有的认知系统,使其认知能力超前发展,这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就相当于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的中长期发展,这也就是对孩子“知”的干扰和破坏。父母所预想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美好梦想将会最终破灭。在拔苗助长的过程中,无意识间就破坏了儿童的意。这里的“意”我们理解成原始意欲、欲求、需要、本能冲动等,破坏儿童“意”后会使孩子对世界产生有一种恐惧和陌生感,对周围的任何事情都不那么感兴趣,导致的结果是他们只是家长棋盘中的一枚棋子而已。最后个人情感发育也会存在相应的障碍,不善于交流,孤僻寡言等。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儿童人格缺陷,家长所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是不完美的,这就与审美教育从根本上是背道而驰。另外,多数家长由于工作忙等原因,直接把孩子的课余时间交给课外辅导班。以昆明为例,在大街小巷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辅导学校。招生简章更是五花八门,有些直接和学生的人性发展背道而驰,如昆明“刷新教育”培训学校,打出的招生广告竟然是:“刷新教育培养学生从不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全力培养学生持久耐力和坚韧不拔意志力。”这种教育理念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缩影,他们目的直接就是为家长减轻负担。但正如他们广告语所讲的一样进行培养,毫无疑问会对孩子知、情、意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家庭教育中父母对真、善、美辨别能力的欠缺
家庭教育中的儿童教育父母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句话当然是正确的,孩子从出生就接触父母,受家庭文化的熏陶。有些研究者认为家庭教育之所以会存在问题,是因为父母在教育过程中思想落后,教育不当;家长自身素质低下,不能以身作则。这种分析和看法当然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笔者认为学龄前的儿童教育之所以出现问题,站在美学审美教育的高度,根本上是父母在教育过程和方法上对真、善、美认识不清,在自身对真、善、美认识分裂的状态下教育孩子。父母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违背客观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即违背了“真”;违“善”,即家长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社会实践中与客观事实(儿童自身情况)不符;违背了前面二者当然“美”就不能实现,教育往往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早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美学家在对“美”的本质进行探讨时就强调真善美的统一。在国内,朱光潜先生也提出要人的发展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实现,认为它们是一致的、不可分割的。审美教育作为美学发展的最终要求,更是要追求人性真善美同一发展。
二、审美教育在家庭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实施审美教育历来就被古今中外的美学家所提倡和称赞。如中国孔子提倡“六艺”教育,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通过“诗教”、“礼教”、“乐教”来使人的内心达到最高的理想之境。或者说,对儿童实施的家庭教育就应该是一种审美的教育。也只有实施审美教育才能使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家庭教育中的儿童教育是我们每个家庭和孩子无法避开的教育形式。对孩子来说,对他整个人生中来说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在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看来,孩子应该实施家庭教育而不应该进行学校教育,因为在他看来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优越,“因为孩子留在家里,和亲人比较接近,比较容易习得一些品性,做个有用的和能干的人”[2](P.49)而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的教育实施美感教育在西方最早的应该是柏拉图。而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在家庭教育中实行审美教育,“三皇五帝”时期就有实施礼乐教化的传统。在现代教育开启之际,最早在家庭教育中主张审美教育的应该是蔡元培,他对家庭教育中实施一系列审美教育做了具体的安排。
审美教育在家庭儿童教育中究竟有什么重大的作用呢?席勒指出,只有通过美育这种“精神能力的协调提高才能产生幸福和完美的人”[3](P.55)。这是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概念后对审美教育功效简约而有力的概括。作为儿童接受最初教育、原始教育的家庭教育来说,启蒙老师对他们实施审美教育的作用可想而知。因此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儿童教育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现代美育理论作指导,把儿童培养成生活的艺术家。这种艺术家是区别于专业的艺术家而言的,即实现儿童以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也就是使儿童拥有健康的审美观与较强的审美能力、创美力。儿童从小习成这种审美态度,最终就有利于我们在新世纪实现人类和谐发展的美好理想。
三、审美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家庭教育中的儿童教育
学龄前儿童的审美教育是家庭美育向学校美育的过渡期。在这期间,幼儿的智力尚需开发和训练,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显得非常重要的。在这过程中,要使儿童在玩乐的氛围中,运用审美教育的手段,自然而然的去接受人类的生活知识和初级的科学文化知识。父母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下,遵循教育的功用就是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下,以真善美三德为出发点,把儿童的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树立美的人生观。最终使儿童在美育中收获审美力和使人生艺术化,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人。
(一)以真善美为诱导使儿童成为完全之人
“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美育条件比较苛刻只,如胎儿出生后要送育婴院,当今只限于少数家庭能实施,这是他美育思想的不足。笔者认为,对儿童施展美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不论父母的文化水平、收入如何和社会地位如何都能对儿童实施美育,那就是父母及周围的人以自身的真善美来对其开展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的父母及施教者首先精神要极度的饱满,之后从心理活动的知、情、意出发,通向自己最高的理想境界:真善美。按照王国维的说法就是:“‘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4]这是人生的三个真理,作为人都应自觉的去追求,父母作为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施教者更应主动积极投身于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最终诱导儿童也走上对人生真善美的最求。对此父母就要投身于科学的追求,即追求真,这与前面所提并不矛盾,科学的大门是对每位父母都敞开着的。其次父母要投身于对道德的追求,即求善。最后父母要投身于对艺术的追求,即求美。
如此在对儿童具体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就不会迷失方向。找准自己在审美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童心”换童心,自然就会做到“绝缘”,自觉摒弃社会现实功利思想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引导儿童走向人生艺术中。放弃传统学什么都是为了考级,为了和人攀比,带功利化的做法。如果依然坚持,那么孩子最终只不过是熟练的工人罢了。顺应孩子天然的童心,带他亲近大自然,唱首童谣等都有利于儿童走向人生的艺术化。
(二)以情感教育开启儿童美的创造力
在国内美育史上,梁启超倡导美育要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对美与生活关系的认识和对情感的推重是情感教育的两块基石。当代的今天这点美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当下的儿童进了学校就成为吃书的工具,在家成为家长的工具。各种培训和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学习,基本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子女无疑就成为了最终的受害者,成为他们所希望的牺牲品。过程中自然就造成了情感的疏离,最原始最和谐的亲情情感因不协调的教育而陌生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儿童对美、本真事物理解的偏差,创造力就无形中下降。
幼儿是需要美,需要创造力的,这就使美和创造必然的联系在一起。而这又需要我们创新教育,那么美育自然又和创造教育联系了起来。要实现这一切就要我们运用审美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理念,寻找根源就需要我们把情感教育放在首位。拉近儿童与父母原本天然形成的亲情,使幼儿在情感的呵护下不断的去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使心理迅速健康成长。家长从情感出发关心儿童的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的结果。从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立足未来改变今天,用情感教育启发儿童创造性的学习。
四、结束语
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美育正在被人们所重视和运用实际教育中,回顾从古至今的中外,其实审美教育一直都在被人们所提倡和运用于实践。国内最早可追述到孔子,国外最典型的是席勒的《美育书简》。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在整合中外审美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可更多的却是在大学实施审美教育,可能是发现美育的巨大作用而大学生马上要面对社会的缘故。相反缺乏了对家庭教育中的美育,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审美教育。其实这是最重要的阶段和审美教育起始的阶段,我们理应更多的去关注和实施。正因为如此,笔者对学龄前儿童的审美教育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中和相关学者的论述下,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们所希望的就是提倡审美教育终身化,同时更应该从起始阶段就加倍重视。而现实中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的确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笔者希望从审美教育入手加以纠正。使儿童在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就不断的向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人迈进,这也是我们当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中国梦的要求。
[1]蔡元培. 蔡元培全集(第4卷)[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洛克. 教育漫话[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席勒. 美育书简[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4]王国维. 王国维文集(第3卷)[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5]谭好哲. 美育的意义[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曾繁仁. 现代美育理论[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7]姚全兴. 从美育到创造:美育促进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研究[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
[8]陈晓铖, 蔡澄, 高华. 家庭教育中儿童幸福的迷失与回归[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S1):1—3.
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JIAN Jun-qu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 China)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valued by people. At the height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day,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as the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way a reality has also been accepted by the masses. Stand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family education of children (preschool) education is actually exist many inadequacies, such problems is worth us to reflect on today,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So we can in the family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on the road to go farther, the better.
Aesthetic education; family; children
2014-12-15
简均全(1989— ),男,云南昭通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美学思想研究。
G610
A
2095-7408(2015)04-0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