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评析

2015-04-11邓凤瑶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亚细亚李大钊主义

邓凤瑶(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历史学研究

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评析

邓凤瑶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者先驱之一。在局势遽变的年代,他不仅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还发表了诸多抨击时政的刊文。针对当时日本提出的大亚细亚主义,李大钊刊文驳论,予以针对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亚细亚主义”,对近代亚细亚主义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

大亚细亚主义; 李大钊; 新亚细亚主义

何谓亚细亚主义?日本东京曾刊发《何谓大亚细亚主义》一文,大肆地宣传大亚细亚主义。就日本的观点来看,所谓的大亚细亚主义,目标在于“排除认亚细亚,而不认亚细亚人之非亚细亚势力于亚细亚以外,俾亚细亚为亚细亚人之亚细亚”。因为西方文明和西方主义,从本质上而言,是“掠夺之文明”,亦是“掠夺之主义”。现今,亚细亚人处处“受人排斥,遭人厌恶”,而白种人所谓的世界,不包括黄种人所居的亚细亚,白种人所谓的人道,对居于亚细亚的黄种人是双重标准。鉴于此情势,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与日本天然相近的中国、印度诸国应与日本一道,把“建立大亚细亚主义”[1](P.449)作为唯一的理想,以合纵之势来抵御西方列强。

一、驳斥“大亚细亚主义”

日本倡导大亚细亚主义的有大光谷瑞、德富苏峰与小寺谦吉等人,他们极力向中国鼓吹该主义,甚至形成一股热潮。时人孔宪铿就将日本亚细亚主义定义为“亚细亚各民族,依仁义道德的王道精神为基础,而为平等的结合,以抗外来侵略而谋自主兴隆,是谓大亚细亚主义”。[2](P.2-4)立足于平等而公抗外敌,对亚洲各国可谓有强大的诱惑力。据此情形,1917年4月18日,李大钊在《甲寅》日刊撰写了《亚细亚主义》一文,驳斥了日本东京发刊的《何谓大亚细亚主义》一文。李大钊尖锐地指出日刊所谓的“大亚细亚主义”,是“大日本主义的变名”,更是“并吞中国主义的隐语”。日本企图借亚细亚的门罗主义,来阻挡欧、美,“不令他们在东方扩张势力”。[3](P.127)

1914年一战爆发,中国以及东亚局势复杂多变,日本提倡的亚细亚主义中即有一观点:“自黄祸之名词出,而黄白两人种之战争遂常悬于吾人心目之间”。[4](P.16-18)其意为:现今之战争,多为黄种人与白种人争夺之战争,战争的本质为人种之争。

这一观点骤眼看去确有其合理性,但分析其本质,就能发现它将战争的本质给简单化,希图以此煽动人种情绪,从中获利。李大钊对此就有明确分析,认为现今“欧洲之战争,牵动全世界”,焉能归咎于“人种冲突”?其原因在于“大……主义”太多,“人之欲大”,“结果必是战争纷起”。可见,在李大钊看来,正是所谓的“大、主义”,明确地将自己与他人隔绝开来,激化人种间矛盾。

同时,日本大亚细亚主义认为:东亚同文同种,惟今欧美人“恃集中的资本主义以掠夺劳动阶级”,或“恃国民的暴力主义以掠夺他国土地”,东亚若再不联合,将“转以速亡”。换而言之,全东亚的联合是东亚各国的唯一出路,尤其“中国位于亚细亚大陆”,“苟无中国即苟无亚细亚”,日本谈“大亚细亚”[1](P.450)实为再造中华国家,复活中华民族。观点可谓相当动听,但在李大钊看来,对于欧美人不公正对待亚细亚人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正当的解决”,如果通过正当的方式还是解决不了,“那才是亚细亚人的共同问题”,应该联合起来,为公理而战也在所不惜,但如果“妄倡大亚细亚主义”,就很危险。[3](P.128)

从日本近代亚细亚主义的源流看,日本早期的“亚细亚主义”包括会泽安的“日清提携论”,佐藤信渊的“中日提携”以及胜海舟的“合纵连横论”等。此类早期日本“大亚洲主义”的主张皆有一特点,即囿于实力的日本,主张的是中日两国出于平等的位置,双方合为联盟而共御列强。自甲午战争后,中国一败涂地,日本对大亚洲主义的提倡添加了新的意味,即必须以日本为“东洋之盟主”。

正如时人章锡琛认为:“环亚洲强者,首推日本,盖不特为欧美诸国所指目,亦为亚洲各弱小国所仰望”。[4](P.16-18)日本也以此自居,日本外务省明确发布有关“大亚细亚主义”的宣言*宣言内容为:一、日本认为维持远东的和平及秩序负最大之责任;二、日本认为由其它列强或国际联盟来开发中国的时代已然过去;三、日本必须单独行动或单独决定何者是有利于中国的。。 此宣言也让日本所谓的“大亚细亚主义”侵略本质暴露无遗。尤其关于第三点,时人评论为“其不可一世的性质和宣布的奇特形式,都足以令人惊讶”。[5](P.33-38)李大钊讽刺说:日本所谓“大亚细亚主义”下的“中日亲善”,是日本人的“铁棍、手枪”和中国人的“头颅血肉”亲善,是日本人的“侵略主义”和中国人的“土地”亲善。[6](P.274)一语中的地揭露了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极具欺骗性。

二、提出“新亚细亚主义”

李大钊驳斥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后,鉴于时代的发展潮流,认为美洲和欧洲将来必各成一个联邦,所以亚洲也该“成立一个相类的组织”。[3](P.128)李大钊提出的新亚细亚主义,以民族解放为基础,实行民族自决,结成亚洲大联合,完成世界联邦,“益进人类的幸福”为思想宗旨。[7](P.278)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与日本“大亚细亚主义”明显不同在于:日本主张以中日联盟为基础,日本为盟主,维持现今之情势,抵御西方入侵;李大钊则主张以民族解放作基础、民族自决为原则,作根本之改造。

就目的而言,李大钊提出的新亚细亚主义不过是为回应日本“大亚细亚主义”在中国的宣传而已,并不具有可操作性。但另一方面展示了共产主义者对美好未来的展望。新亚细亚主义提出后,引起了关注。高承元就撰文批驳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质问为何不主张各民族直接联合成世界联邦?“却要各州的小联合作个基调”。[7](P.278)就一种新理论产生,开始遭遇他人的质疑以及批驳,当属正常。

遭遇质疑的李大钊,在《国民杂志》上刊文《再论新亚细亚主义》以作回应。李大钊明确指出新亚细亚主义是为了“反抗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而倡”。因为受到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压迫,所以“才要揭起新亚细亚主义的大旗”,新亚细亚主义“是对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的”,非对欧、美的排外主义。[7](P.278)

就当时世界欧人压迫亚人的观点来看,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所以才主张要联合反抗。再日本为东洋强国,所以当为东亚国际秩序及和平负最大之责任,是为“东洋盟主”。[6](P.197-199)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却主张“创设世界联合一部分的亚细亚主义”,否定了日本的“盟主”地位。[7](P.280)即虽然日本确实在东亚处于执牛耳的地位,但正如章锡琛所言:“日本果以大亚细亚主义为己任,则其危不可胜言也,事败则随诸国灭亡,即万一获成,而日本必遭各国之公敌也”。[4](P.16-18)李大钊则直言,对于日本的亚细亚主义,亚洲境内各国和欧美的列强都不甘心和愿意,如此必然招致内外纷争和忌恨,“岂不是自杀政策?”[3](P.128)

李大钊倡导的新亚细亚主义应此层考虑,倡导“中日平等”。对于大亚细亚主义中合理的成分,典型的如“西人压迫亚人”等压迫性质的行为,“我们固是反对”。“人类都是我们的同胞,没有我们的仇敌”,所以李大钊反对的是“压迫亚人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压迫亚人的亚人”,不能以肤色界定人种的压迫。他主张世界普遍联合,民族间无亲疏,“相视如一。[7](P.280)

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主张“自治主义”。所谓“自治主义”是民族不以地域区分,而应是民主化组织,不同于“排外主义”以及“闭锁主义”。他认为最好的组织应该是自治、民主且尊重个性的,所以新亚细亚主义也包括不排斥生活在亚细亚境内的欧美人,体现李大钊作为一个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具有超越阶级、国别的包容精神。

最后,李大钊提到新亚细亚主义有特别重要的两点:一是我们亚洲的弱小民族应该联合起来共同破坏这个大亚细亚主义;二是在破坏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后,亚洲人民应联合起来加入世界组织。[7](P.281)因为,只有破坏旧亚细亚主义,才能实现新亚细亚主义。

三、结语

新亚细亚主义是李大钊应日本所倡导的“亚细亚主义”而提出的,如上所述,新亚细亚主义是李大钊在时局变幻的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就理论内核而言,主张以民族解放为基础,实现民族自决原则,亚洲各民族的大联合。这是一种鲜明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观点,体现其广泛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为近代亚细亚主义添加了新的内核。而就理论的实践程度而言,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从未曾付诸于实践,也不具有可实践性,更多的体现为时人的一种呼唤民族解放以建立理想社会的思想主张。但无论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具有怎样的不成熟性,就其反对具有极大欺骗性的日本“大亚细亚主义”,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人民理清“大亚细亚主义”的侵略本质而言,发挥了积极作用。

[1]李大钊. 李大钊文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孔宪铿. 何谓大亚细亚主义[J]. 新东亚周刊,1834,(9).

[3]李大钊. 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新华书店,1959.

[4]章锡琛. 日本大亚细亚主义之运命[J]. 东方杂志.1916,(5).

[5]王景春. 日本大亚细亚主义[J]. 香港:宇宙(香港).1935,(4).

[6]李大钊. 中日亲善[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7]李大钊. 再论新亚细亚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8]高元. 浮田和民的新亚细亚主义[J]. 东方杂志.1919,(5).

Analyse Li Dazhao’s New Asianism

DENG Feng-yao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Li Dazhao is a pioneer of Marxist. In the abrupt situation of time, he not only spread marxism in China, also published many articles attack against current affairs. According to Japan’s Asianism, Li Dazhao, published articles, aimed at Asianism and dissected it, on that basis he putted forward “New Asianism”,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odern Asiaism. At this point, the article analyzes Li Dazhao’s “New Asianism”, in order to make real evaluation.

Asianism; Li Dazhao; New Asianism

2014-11-01

邓凤瑶(1987— ),女,湖南醴陵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近代中外关系与政治研究。

K258

A

2095-7408(2015)02-0072-03

猜你喜欢

亚细亚李大钊主义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
新写意主义
亚细亚世界的可能构造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大调和·亚细亚文化研究号》十月号封面
A super business girl 超级商业女孩
❸A super business girl
近光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