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现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5-04-11洪寅峰董恩宏王智礼朱丹丹朱璜润夏惠丽徐一新

上海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治疗师社工学历

洪寅峰 董恩宏 王智礼 朱丹丹 朱璜润 夏惠丽 徐一新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 200237)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行列。医学相关类专业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相关类专业既有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又具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1],如何依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医学教育政策的调整探索新型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当今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对上海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相关类人才需求现状进行调研,为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新专业的开发,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卫生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使上海的医学相关类教育更好地发展,并在全国形成引领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多阶段PPS(pro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调查法抽取上海市10个行政区域,每个行政区域内抽取4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医药生物企业,总共抽取100家机构。对100家机构的人事管理部门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0%。

1.2 研究方法

对拟调查的100家机构按照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抽取10家机构(综合医院4家,二级专科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医药类公司企业2家)进行人员访谈,访谈对象为单位的分管院长(公司副总)、人事处长(人力资源部长)和科室主任(中层干部或技术骨干)等。

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组织两轮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修订,采用多阶段PPS抽样调查法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机构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经修订后的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①机构一般情况:历史、员工数、单位类型、单位等级、单位性质、床位数及医学相关类专业人员数等。②对医学相关类专业岗位人才结构、招聘录用等要求。③对医学相关类专业的当前及未来需求。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 3.0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多重响应、卡方检验等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被调查的92家单位中,三级医院41家(44.6%),二级医院19家(20.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家(18.5%),医药卫生企业8家(8.7%),其他类别机构7家(7.5%)。

2.1 用人单位对学历、证书要求的调查情况

用人单位对医学相关类专业学生的招聘要求中,学历和证书是两项最基本的要素。

2.1.1 学历要求

除护理类(81.9%)要求大专学历占多数以外,药学及相关类、医技类和卫生信息类专业多数用人单位均要求学生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最高百分比分别为61.9%、50.6%和65.0%。

2.1.2 证书要求

从要求的证书种类统计结果来看,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岗位职业资格证书”(81.5%),“大学英语四级”证书(38.3%)和“计算机类”证书(32.1%)。

2.1.3 学历因素

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与学历因素相关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录用本科学生为主,录用大专生为辅”(59.5%);“根据需要录用中专、大专或本科生”(41.8%);“中专学历太低,不录用”(25.3%)。

2.1.4 招聘最看重要素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要素里面,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专业技能”(84.0%),“交流沟通能力”(79.0%),“专业基础知识”(58.0%),“学习成绩”(35.8%)和“性格随和,有亲和力”(30.9%)。

2.2 用人单位对医学相关类人才需求的调查情况

关于用人单位对医学相关类人才需求的考察指标主要有:毕业生数量满足用人需求的专业、大(中)专学生满足目前及未来需求的专业、未来招聘人数最多的三个专业以及未来不招聘的专业等4项指标。

2.2.1 毕业生数量满足用人需求的专业

从毕业生数量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程度来看,护理类、药学及相关类、医技类和卫生信息类均以“基本满足”为最高比例,最高百分比分别为37.8%、45.9%、43.4%和36.7%。

2.2.2 对大(中)专专业满足需求情况

从用人单位对大专专业满足需求情况来看,可胜任目前及未来5年需求的专业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护理”(85.1%),“药学”(48.6%),“医学影像技术”(39.2%),“医学检验技术”(37.8%),“卫生信息管理”(23.0%)。从用人单位对中专专业满足需求的情况来看,可胜任目前及未来5年需求专业的排名中,“认为目前及未来均不能胜任”(即用人单位对中专学历的人才需求度较低,60.9%)这一选项占最高比例。

2.2.3 未来招聘人数最多的专业

用人单位未来招聘人数最多的专业、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护理”(64.4%),“医学影像技术”(33.8%)和“医学检验技术”(22.2%)。护理专业要求大专学历以上的比例最高(51.3%),其他两个专业要求的学历均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分别为60.6%和58.9%。

2.2.4 用人单位未来不会招聘的专业

在用人单位未来不会考虑招聘的专业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药学”(32.1%),“制药设备维修”(25.0%),“卫生信息管理”(21.4%)。其中药学专业比例较高的原因可能是被调研医疗卫生机构均实施医药分离制度,所以对药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不高。同时,医药企业对药学专业需求比例较高,在不考虑招聘的专业中,药学专业占比很低。

2.2.5 岗位稳定性

对目前招聘的医学相关类专业的岗位稳定情况,我们也进行了研究。用人单位认为流动率较高的专业中,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护理”(75.9%),“医学影像技术”(20.4%),“药学”(13.0%),“医学检验技术”(11.1%)和“卫生信息管理”(7.4%)。导致岗位流动的多种原因中,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57.9%),“薪酬不满意”(52.6%),“对从事岗位认可度低”(27.6%),“职称晋升有政策瓶颈”(22.4%)和“通勤不便 ”(19.7%)。

2.3 用人单位对开设新专业(岗位)意愿的调查情况

2.3.1 应在上海开设的专业

目前已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的医学相关类专业有18个,但上海有部分没有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呼吸治疗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和医学文秘。在调查中,认为在上海应该开设的专业中,排名依次为“医学文秘”(41.4%),“公共卫生管理”(27.1%),“呼吸治疗技术”(22.9%),“医学生物技术”(21.4%)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15.7%)。

2.3.2 目前已经设置和将来考虑设置的新岗位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扩大,医学相关类专业衍生出了一些新岗位:医务社工、后勤管理(医院方向)、呼吸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和医院财会等。在调查用人单位目前已经设置的岗位中,排名依次为“医院财会”(79.6%),“医院后勤管理”(63.0%),“医务社工”(53.7%),“心理咨询师/治疗师”(25.9%)和“呼吸治疗师”(9.3%)。在调查用人单位将来考虑继续设置的岗位中,排名依次为“医院后勤管理”(45.8%),“医务社工”(41.7%),“心理咨询师/治疗师”(41.7%),“呼吸治疗师”(33.3%)和“医院财会”(20.8%)。

2.3.3 新衍生岗位的培养方式

对这些新衍生岗位的培养方式,结果显示,医务社工和医院后勤管理倾向于“内部人员培训转岗或兼职”(分别为46.0%和39.2%),呼吸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则倾向于“开设对应岗位的新专业”(分别为53.7%和36.4%),医院财会倾向于“招聘相近专业毕业生进行培训 ”(48.8%)。

3 讨论

3.1 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扩大培养规模

此次调查显示,用人单位主要考虑的因素最高比例为“录用本科学生为主,录用大专生为辅”(59.5%)。这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上海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对医学相关类人才的学历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建议,护理类应加大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模,药学及相关类、医技类和卫生信息类应加大应用型本科的培养规模,规模扩大的比例应根据临床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2]。

3.2 注重专业技能,重视职业素质培养

用人单位对医学相关类专业学生进行招聘和录用,主要考虑因素排名首位的是“录用本科为主,录用大专生为辅”,比例为59.5%,这侧面反映了医学相关类专业的发展要适应社会需求和医学科技发展的趋势,并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性的培养。①在培养专业技能方面,通过教育研究与实践,优化护理、药学等专业的教学过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②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③改革教学内容,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④注重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3]。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多样化要求,了解和掌握变化中的职场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从而实现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素质需求对接。

3.3 迎合社会需求,专业准确定位

调查显示,可胜任目前及未来5年需求的专业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护理”、“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和“卫生信息管理”。用人单位未来招聘人数最多的专业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检验技术”。可胜任目前及未来5年需求的排名中,排名前几位的专业分别是“护理”、“药学”、“中药”和“卫生信息管理”。这说明被调查单位对这些医学相关类专业存在潜在需求,发展前景较好。对此,医学相关类专业的发展要把握方向,准确定位。必须规范现有专业设置,完善专业标准和评估机制。通过专业评估,旨在转变学校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思想,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4 创新理念,探索培育衍生新兴岗位

调查发现,“医院财会”、“医院后勤管理”、“医务社工”、“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和“呼吸治疗师”在用人单位目前已经设置的岗位中排名靠前。“医院后勤管理”、“医务社工”、“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呼吸治疗师”、“医院财会”(20.8%)也在用人单位考虑将来继续设置的岗位中排名靠前。这说明对医务社工、医学文秘、医院后勤管理、心理咨询师等传统医学相关类专业衍生出的专业方向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需求。所以,应创新理念,及时捕捉市场由于医学相关类专业的需求而衍生的新岗位,并探索、培育这些新兴岗位的发展。医务社工等新型专业方向的引入与发展是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它们具有协助患者享用医疗资源,提供治疗知识和心理方面咨询与辅导、整合与患者医疗相关的各种资源、帮助患者度过难关及解决医疗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等作用。

因此,诸如这些新衍生岗位的出现与开展,将是影响医院服务质量,医疗技术水平、甚至成为医院社会效应扩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4]。这一方面要求卫生决策者尽快出台规范相关的专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落实配套制度;一方面要求卫生类职业院校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及教材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加强实训基地地建设。另外,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给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等等。

[1]胡鹤娟, 羽晓瑜, 陆玉霞. 高职医学相关类专业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探索[J]. 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10): 973-974.

[2]吕俊峰, 袁建平, 刘千贺. 关于发展医学相关类教育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7(36): 102-104.

[3]朱应煌, 吴兴. 高职校内实训学生职业素质培育训导研究[J].成人教育, 2013(4): 104-105.

[4]罗磊, 计芳, 柴双. 军队医院管理新理念:医务社会工作探索与发展[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 21(8): 705-706.

猜你喜欢

治疗师社工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青春社工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知识无力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