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场域中教师语言的育人作用微探*
2015-04-11何云峰
张 丽,何云峰
(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高校课堂场域中教师语言的育人作用微探*
张 丽,何云峰
(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语言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场域下高校教师语言的育人作用,体现为育智与育爱。传授知识、播种智慧是高校教师语言的基本功能;传递情感、播撒爱是高校教师语言的延伸功能。然而高校教师语言存在真实性不足、时政性差、适切性有限等问题,影响教学育人的实效。高校教师应该采取“求真”“求新”“求活”的策略,即注重运用符合客观实际、合乎理性的话语;重视教学语言的时效性与政策性;适当使用生活话语、校园话语、网络语言等,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育人实效。
高校;课堂;教师;语言;育人
在漫长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方式也经历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从原始社会中的口耳相传,到后来借助于记录材料,再到现代教育对多媒体音像技术的使用。无论教育内容的承载物怎样变化,无论教育方式进行怎样的改革,只要承认教师在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就不可回避教师的语言功能。因为,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形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进行教育的,因此也就有了教师语言的艺术和对教师语言的研究。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场域。大学课堂上,教师“说什么”和“怎样说”,即教师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教师知识传授的内容和效率,也决定了教师的育人作用及功效。
一、 定位:高校课堂中教师语言的育人作用体现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所借助的主要形式,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往同样依赖于这种形式。具体到高校课堂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我们日常听到的都是“上课”这样的词汇,而实际上,对教师而言,确切的含义是“授课、讲课、导课”,“授”“讲”“导”无不体现出语言在其中的作用;于学生而言,准确来讲是“听课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等”,“听”主要反映的是“闻其声,听其音,悟其道”,从这里不难看出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与经验,对学生施加影响,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实现。因此,高校课堂中教师语言承载着育人的作用,或者说,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育人作用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来发挥。高校教师语言的育人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此处参考并借鉴了刘庆昌教授“育人爱智”的观点。。
(一)育智:传授知识,播种智慧,是高校教师语言的基本功能
成才旨在成智,高等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够从事某种工作的人才,就需要在主流文化的范围内,选择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的、科学的、系统的知识,选择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进而对选择出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提炼后传授给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高等学校所采用的各种教材的编写是第一层面的选择、加工、整理和提炼,为高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基本的较全面的素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所依据的蓝本;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准确点说,高校教师经过课前备课后在课堂上表达的语言,是第二层面的选择、加工、整理和提炼,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锻炼思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起着重要的育智作用。虽然高校教材修订的周期越来越短,但教材毕竟是相对固定的,它滞后于学科的发展甚至包含有某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只有教师语言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学科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知识传授虽然是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和功能,但仅仅只是一种载体,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传播智慧是高校教师语言更为重要的育人职能。因为所有知识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特定情景下的客观规律,只有能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变为自身创造性的才能与智慧,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而言,学会学习、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即养成智慧更加重要。
(二)育爱:传递情感,播撒爱,是高校教师语言的延伸功能
“现代教育改革的潮流不再把视野仅仅局限于认知领域,而是拓宽于包括情感因素在内的广阔视野里。”[1]其实,人的发展与成长本来就应该是全方面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也应该是全方面的。仅仅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师总归是单纯的经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真正的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育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里,我们姑且把后者的功能概括为“育爱”。什么能够实现“育爱”的功能呢?同样是具有爱的教育者。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许多特级教师在谈及教学经验时,总会流露“对学生和教育的爱”,谈到“没有爱心的人不适合从事教育事业,也做不好教育”。高校课堂活动中,直接影响学生情感的决定因素自然还在于教师,教师自身的情感借助语言得以表达,学生借助语言体验情感,教师以语达情,学生以语会情,最终师生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通过语言的情感功能实现自身的情绪情感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养成学生良好的情感,使之能够体验人生的快乐和美好。可见,教学语言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德才兼备是人才的标准,成人成才是教育的追求。高校教师正是通过育智、育爱履行其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问题:高校课堂中教师语言的育人实效透视
如上所述为教师教学语言的应然功能,现实教育生活中,高校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语言功能的发挥并非尽如人意,这直接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育人实效。
(一)高校教师语言真实性不足,难以对学生形成说服力
教师语言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关系到教师话语对学生的说服力。只有内容客观、真实才有服众的可能。反观高校课堂,有的教师多年采用一套教案,授课内容陈旧乏味,不能及时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不能将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和科学研究进展补充到教学内容中,甚至于有些内容自己都无法肯定它的真实性和确切性。对于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进行生搬硬套的说教,模式化了的话语占据大量空间,“套话”和教条化的语言居多。这样的教学丧失了教学语言的理性张力,流失了语言所具有的感化魅力,未能体现语言的价值意义。这样的教学语言忽视了受教育者作为真实个体的存在,把受教育者等同于没有任何价值观念与感情色彩的知识接受的容器,随意之余难掩苍白、无力,自然难以有效地说服学生,影响学生。
(二)高校教师语言时政性差,无法向学生提供指导信息
科学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抽象,与生活世界相对隔离是正常的。然而,很多高校教师闭目塞听,忽视科学世界之外的日常生活世界,对于时代的变化、政策的调整不予关注、不甚了解。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自然也无法体现时代与政策的动向,不自觉地使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隔离,疏离甚至遗忘现实生活。这样的教学所传授的知识也是外在于受教育者个体的,无法向学生面对现实提供信息与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面前无所适从,无从应对来自现实社会生活的复杂与冲突。高校中也有部分教师喜欢抨击时事,对社会主义制度不负责任地妄加评点,对社会现实尤其是党内腐败等问题胡乱联系,随意表现出的消极、颓废也影响着学生的政治情感及对学生进行的政治观培养。这种教师看似关注时政,实则缺乏深入研究和分析,所传递的信息不仅对学生无益反而有害,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
(三)高校教师语言适切性有限,不能有效触动学生观念
教学语言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工具,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取决于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即双方共有的知识背景。然而师生年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在教学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背景上同样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话语中提供的共知信息。日常教学中教师举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即是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供共知信息。事实上,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惯于把自己隐藏在教学内容背后,对于所教内容缺乏有效介入,体现教师个性教学的个体话语较少,教学语言沦为对教学内容台词式的背诵与呈现,忽视学生的个体利益与人格独立。有的教师习惯于脱离学生实际进行说理、分析、论证,甚至故弄玄虚,忽视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剥离学生的生活与语境,使得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过于“高大上”,对于学生的适切性有限,无法实现对学生的触动、感化与生成。
三、策略:高校课堂中教师语言发挥育人作用的建议
面对高校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中应把握“求真”“求新”“求活”三个要点,以提高教学语言的使用策略。
(一)求真:注重运用符合客观实际、合乎理性的话语
语言内容的真实性包含着符合客观实际和合乎理性两个方面,是“客观性与合理性的统一”[2]。符合客观实际的语言才能使人相信,才有说服力。要做到以理服人,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客观态度不仅应该体现在科研工作中,对于教学同样应该客观谨慎。教师必须准确了解事实真相,实事求是,客观陈述事实,为学生提供真实信息,应避免在教学语言中主观臆断、信口开河、夸大其辞。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理性的原则,语言讲求逻辑,专业周密,以理育人。只有真话才能使人信服,教学语言作为传播专业知识的工具,“真”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学语言只有建立在“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专业思维,开启学生的探究欲望。只有充满真知灼见的语言才能培育学生敏捷、深刻、机智、创造等智慧品质。
(二)求新:重视高校教师教学语言的时效性与政策性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话语内容,反映不同的时代特征。大学生所生活的时代是国家快速发展、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冲击和解构了传统的一元化意识形态,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高校教师应该站在时代前沿,了解时代变化动向,把握时代发展趋势。作为社会实践表达方式的教师教学语言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特色,与社会现实世界紧密结合创新话语内容,向学生及时反馈社会信息,使学生获得知识之外的对于社会发展的觉知、洞察、判断乃至于预测能力,从而在“教”书的同时很好地“育”人。高校教师肩负着国家、社会赋予的责任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高校教师话语权是国家、社会所赋予的运用规范的权力,高校教师应该自觉关心、了解国家政策,把社会主流话语、政治话语融入教学语言中,并适时地对学生实施国家情感、社会责任的教育。
(三)求活:适当使用生活话语、校园话语、网络语言等
教师教学语言作为一种实践话语,需要考虑学生生活实践的校园、网络等环境,融合生活话语、校园话语、网络语言等。生活化是教师教学语言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内涵,教师语言要能够体现话语思维的大众化,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语言、习惯交流方式中提炼教学语言,加强师生间的话语沟通。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年龄相近的大学生通过学习、社团、实践等活动相互交往和影响,共同创造了独具高校校园特色的话语文化并生活于其中。高校校园流行语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与高雅性”[3],高校教师如能充分思考、理性借鉴学生中流行的各种诸如“恶搞”“山寨”“无厘头”“点赞”等话语,区分良莠、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将会给教学语言增添活力,增强育人实效。网络语言不仅传播速度快,且具有形式简洁、用词抽象等特点,符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用语需求。教师要从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话语中汲取新话语,大胆借鉴网络中健康、有益的话语形式和内容,融入并丰富课堂教学语言。
“教育与语言的遭遇,从教育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存在,教育本然的与语言共生共存,没有语言,也便没有教育。”[4]高校教师教学育人时刻处于语言的包裹之中,一刻也离不开语言。关注课堂场域下的高校教师语言及其有效性,融合语言的工具性与本体性,推进教师教学实践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在语言中的生命成长,不仅有助于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改进与提高,对于高校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万俊锋.从情感接受的角度品味教师语言[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1.
[2]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94.
[3]方雅婷,何云峰,张 丽.高校校园流行语的流变及思想教育价值[J].重庆高教研究,2013,1(6):60.
[4]洪 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28.
Exploration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eachers′ Language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Field
Zhang Li,He Yunfeng
(CollegeofPublicManagement,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Languag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eachers′ language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field is reflected by advancing intelligence and teaching how to love.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wisdom is the basic function while conveying emotion and spreading love is the extended function of the language. However, there are such problems as lack of authenticity, current political sensitivity and inappropriateness in the language, which affect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herefore,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adopt a strategy of "seeking the truth", "sticking to innovation" and "pursuing practical use", which means that teachers should use objective and reasonable languag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imeliness and policy of language and appropriately use daily life words, campus language and network language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class teaching.
universities;classrooms;university teachers;language;education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课题“大学校园流行语及其思想教育价值研究”(GH-11033);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大学教学伦理问题研究”(ZD-09003)之成果。
2015-04-01
张 丽(1982-),女,山西汾西人,山西农业大学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师管理。 何云峰(1973-),男,山西翼城人,山西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科技与教育管理专业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6.025
G64
A
1008-6285(2015)06-0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