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公共安全治理的现状及创新路径
2015-04-11陈果
□陈果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我国农村公共安全治理的现状及创新路径
□陈果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社会风险的增加使得我国农村公共安全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安全治理不仅物质基础较为薄弱、治理理念相对滞后,而且治理过程的完整性不足、治理手段较为单一。所以,我国农村公共安全治理创新既需要通过加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来夯实物质基础,又需要更新安全治理理念,更需要采取科学的治理手段来建立有效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
社会风险曰农村公共安全治理曰公共安全治理创新
1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安全治理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社会转型本身固有的易变性、多元性和复杂性表明转型过程带有极大的风险性。如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指出的,“社会转型期间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有的程度”。就我国农村地区而言,不仅需要承受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非传统风险,而且将更多地承担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转嫁风险,这使得农村地区公共安全治理面临诸多问题。
1.1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安全治理的物质基础薄弱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取得一些成效,但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大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844元,农村居民纯收入9 89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2:1”。由此,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相比较,我国农村地区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相对有限。
2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安全治理理念相对落后
2.1目前我国不少政府官员未能有效适应农村公共安全治理的新变化,安全治理观念落后、缺乏治理新思维,许多做法依靠过去的管理经验
首先,对社会风险认识不足。受传统管理思维影响,部分官员的更多关注社会治安等领域,对新出现的网络舆论危机、生态安全等风险认识不足。其次,管制思维根深蒂固。在治理过程中,有些官员对此认识不足,不仅片面强调政府权威,而且通常任意作为。
2.2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安全治理过程完整性不足
从当前农村公共安全治理情况看,多数地区的公共安全治理过程缺乏系统性和主动性,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况且,部分政府官员在安全治理过程中“畏难情绪”严重、疲于应对,问题产生之后才予以解决。由此,重管理控制、轻源头治理,重事后处理,轻服务引导的现象在治理过程中屡见不鲜。事实上,“公共安全管理也是包括预测、预防、处置和善后的完整过程。而当前农村的管理过程只重危机处置而轻预测、预防、处置、善后和恢复等环节”。
3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安全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社会转型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加大了公共安全治理的难度。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安全治理创新的有效实施,既需要以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提供物质保障,也需要更新治理理念,在建立农村公共安全治理体制的基础上,确保公共安全治理手段的科学性。
3.1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农村公共安全治理奠定物质基础
农村公共安全治理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创新农村公共安全治理则需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政府需在统筹农村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的同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将城市的资金、人才、技术引向农村地区。其次,综合改革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加速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政府需要建立科学的社会管理制度平台对农村户籍、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等社会管理制度实施综合改革。
3.2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安全治理体系
我国农村公共安全治理依托有效的安全治理体系。政府在治理中需要统筹解决农村地区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农村公共安全的防火墙。一方面,政府需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立覆盖各类违纪的综合性治理机构,打造能够准确预测风险、有效防范风险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另一方面,构建多元协作治理体制,让更多社会要素能够有序参与到农村公共安全治理过程,提高治理过程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2.
[2][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15.
[3]陈泽伟.面对公共安全高标准[J].瞭望,2007(4).
1004-7026(2015)05-0040-01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