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生源学生的大学适应性问题
2015-04-11张予
□张予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03)
试论农村生源学生的大学适应性问题
□张予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03)
农村生源学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家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针对农村生源在环境变化、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和人生规划等方面的适应问题,结合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重要转折。
农村生源学生曰大学适应性曰问题
由于城乡经济差距、农村教育环境以及社会飞速发展,农村生源学生在面对与中学阶段不同的大学环境,在适应性问题上呈现出比城市生源更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不同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帮助农村生源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彰显我国教育的公平性。
1 环境变化的适应问题
农村生源大学新生从小在乡村生活学习,相对而言,所接触的环境较为单纯和闭塞。面对大学里各种新鲜事物、大学自由开放的氛围和城镇学生言语交流、生活习惯,他们往往会感到不适应,表现出又好奇又胆怯,想要尝试新事物但又很小心翼翼。同时由于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许多城市生源学生往往具备一种甚至几种文体特长,能够在丰富多彩的大学实践活动中崭露头角,而农村生源的学生这种对比中往往显得较为弱势,明显的差距会给给他们带来的挫败感和失落感。
2 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一些城市的中学已经开始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的做法,更强调思维模式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为城市生源的学生进入大学做出了良好铺垫。但是由于城乡差距以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原因,农村的中学教育大部分还停留在过去的应试教育阶段,所以面对大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农村生源学生反映出更多的不适应。
农村生源学生面对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主动的适应变化,不断结合个人情况摸索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同时,针对农村生源学生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更好帮助他们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学生协会、学生组织分层次、分专业开展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和高年级的学长或者辅导员进行交流;其次教学部门可以组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讲授,引导教师多关注农村生源在制作PPT、操作电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
3 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
与城市生源学生相比较,新环境带给农村生源学生的内心冲击力和人际交往的困扰更大。他们热切地希望得到友谊,融入集体,但又往往因为害怕出错种种等原因不愿意主动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积极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心理变化复杂,自我意识比较强,时间久了,他们往往会感到不被老师重视,受到同学的排斥,没有自己的朋友圈,内心就感到空虚无助。另一方面,经济状况在同学间的落差感也常常使得他们较易产生自卑感,容易变得脆弱和敏感。在与人交往中,表现的更为内向和不自信。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多组织实践拓展和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农村生源学生更好的打开心扉、参与活动,学会和人交往。高校资助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生源学生的资助帮扶,对家庭贫困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经济支持,减少经济原因带给他们的生活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的提供和公益活动的参与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信心,实现自强自立。
4 人生规划的适应问题
农村生源学生求学中往往有一个最明确的目标,就是通过考上大学离开乡村走入城市。但是他们如愿以偿的考上大学后,在面对新的环境后,心理往往产生困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己的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另一方面,与城市生源学生相比,他们中一部分学生的个人发展不单是由自己的努力、成绩和喜好决定,还不得不受家庭和经济状况的影响。这无疑给农村生源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带来了打击和困惑。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教育与引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源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群体,作为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他们的大学适应性问题应受到关注。相信随着我们城乡差距的逐渐减少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源学生的大学适应问题将会得以更好的解决。
[1]薛朝霞,卢莉,梁执群.农村生源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8):928-929.
[2]郑娟.农村生源大学生的生涯指导探究[J].社科纵横(社会科学版),20011(26):252-253.
1004-7026(2015)05-0023-02中国图书分类号:G645.5
A
张予(1985-),女,河南新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