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业虫害防治的生态安全策略
2015-04-11杨翠
□杨翠
探讨农业虫害防治的生态安全策略
□杨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等质量更加重视。以往的农业害虫都是采用农药进行防治,而现在的绿色食品则采用大自然自身的生态法则和昆虫生态原理进行害虫预防。
农业害虫;防治;生态安全
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农民经济收入,粮棉每年因为虫害造成损失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17%左右。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方法进行预防。根据农业部提供的信息可知,每年粮食、棉花等农作物因害虫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几百亿人民币,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1 充分利用农作物自身的抗虫性
在大自然的食物链中,害虫、益虫、农作物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当害虫和益虫同时存在于农作物中,那么对农作物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根据科学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本身在生长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物质盈余,这部分物质如果被害虫啃食不但不会减产,反而是增产率提升了15%~30%之间,在生物学上这种关系被称为超越补偿。经过人类的实验得出这种关系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我们农作物中保持一定量的害虫,不但不会减少产量反而会提升产量,因此,只要能够寻找出各个植物中相应的害虫,并且找出它们之间相互的制约关系以及害虫数量在多少范围内不会影响植物的产量,这样我们不但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提升植物的产量。为了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性,还要注重合理的应用农药。
2 采用害虫的天敌进行农作物防治
充分利用大自然中食物链原理就能预防,例如食虫鸟、食昆虫的昆虫、寄生性昆虫等,利用这些方法不但可以有效的进行害虫防治而且可以维护生态平衡。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植物中的害虫都采用农药进行处理,从而使害虫数量下降,根据食物链可知其他动植物也会不断减少,这也是现在国家保护动物不断减少的一个原因。人们根据生态平衡的原则设计了实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森林、草地、植物、小动物、鸟等等,建立起来一个小的食物链,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在稻田里放养青蛙不但可以消灭害虫;在大自然中有一种寄生蜂也可以用来杀死害虫,在我们国家建立年产量4500万头的赤眼蜂生产线上,通过记录计算可以防治害虫可以达到2800万hm2。而且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利用大自然的生态法则进行害虫防治是有效可行的。
3 使用天然植物杀虫剂进行害虫防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人类发明了天然植物杀虫剂,最开始的时候采用辣椒水、烟草水进行植物防治。现在又发现了除虫菊、鱼藤等天然杀虫剂,这类杀虫剂具有只杀害虫不杀天敌、环保、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等优点。但是由于有些害虫由于农药的作用发生了变异,使用天然杀虫剂效果不明显,使用时稀释倍数较低、用量较大这就增加了投入成本,因此,要想让天然杀虫剂得到广泛的应用那么我们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在植物的内部存在一种酶仰止剂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但可以和植物本身的酶进行作用,提升植物的生长速度而且可以阻止外来害虫体内酶的对植物本身细胞的破坏。通过生物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类酶对害虫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这种酶可以和害虫体内的消化食道的蛋白酶进行作用,从而减少害虫体内的消化食道的蛋白酶,这样害虫就会造成吃到东西不能够进行消化,从而出现厌食、发育较慢最后被饿死。例如,科学家通过将蛋白酶仰止剂的基因转移到其他植物中,其中占溶性蛋白但的0.88%,用它去喂养4~5岁的棉铃虫,3d之后他的死亡率达到了53%,甚于没有死亡的棉铃虫也受到了影响。是由于这类酶的提取率较低、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所以科学家必须对这类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研制出此类酶的杀虫剂,对害虫的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四川省茂县为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减少农业虫害带来的损失,通过建设万亩产业示范区,实现产业布局区域化;建设标准化田园,实现基础设施规范化;发展区域特色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打造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多形式共举,实现生产经营组织化等措施发展生态农业,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往的农药害虫防治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了,因此,可以利用农作物自身的抗虫性、采用害虫的天敌进行农作物防治,使用天然植物杀虫剂进行害虫防治、用生物处理法进行生物防治等等,它们不但可以有效的防治害虫,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提升产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
[1]张金萍,张保华,刘衍君.中国农业生态安全及相关研究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122-123
[2]赵飞,孔维娜,李捷.中国农业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7(7):146-147
[3]任娜.大棚蔬菜病虫害烟剂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1004-7026(2015)03-0087-02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