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合作社参与基层治理功能探析

2015-04-11孙兴芳

山西农经 2015年3期
关键词:构架西南社员

□孙兴芳

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合作社参与基层治理功能探析

□孙兴芳

当前,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势日益显现。农民合作社作为服务于“三农”的经济组织,经济功能最为重要。但同时作为一种直接扎根于农村社会系统的组织形式,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基层治理功能。实践证明,伴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的专业化、组织化、一体化的发展,农民合作社在基层治理中特别是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一种桥梁作用。具体表现在:构架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抵御市场风险,保障农民利益;构架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促进民主管理,维护地区稳定;构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桥梁,形成合作社文化,促进民族融合;构架民族地区城乡之间的桥梁,平衡城乡资源,创建和谐乡村;构架农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桥梁,繁荣生态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可以说农民合作社相对于政府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日益重要的“功能替代”作用。

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合作社;基层治理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优势日益显现。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民合作社这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风靡一时的经济组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并逐渐发挥其独特优势成为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重要的一员。201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这一定位明确了新时期农民合作社的基本经济功能,同时也明确了农民合作社的另一“溢出”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农民合作社作为服务于“三农”的经济组织,经济功能最为重要。但同时作为一种直接扎根于农村社会系统的组织形式,并与市场、政府有着天然的联系,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基层治理功能。

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相较于其它地区存在着诸多特殊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的极端化、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以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周围国家环境复杂等等。这些困境更加需要一个能够协助政府进行有效基层治理的组织来维护其稳定,促进其发展。实践证明,伴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的专业化、组织化、一体化的发展,农民合作社在基层治理中特别是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 构架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抵御市场风险,保障农民利益

信息时代,只有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才能获得又快又好发展。西南民族地区因其自然条件差,经济水平低等因素导致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农民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抓不住市场机遇,产品滞销,承担较大市场风险。而农业合作社打破家庭经营的限制,通过与企业签订农产品采购协议,达到“农民——农民合作社——企业——市场”多位一体效果,构架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当前农产品价格增长比较缓慢情况下,农民合作社将处于市场弱势地位的农民联合起来,扩大生产规模,节约交易成本,变弱势为强势,获得了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地位。

另外,农民合作社在抵御市场风险,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就业平台。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就业的地域及行业范围受当地社会资本、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较大,表现出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需要雇佣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把农民从传统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解决了部分农民的本地就业问题。此外,农民合作社还促使了相关产业的衍生,带动农业结构的整体调整,创造了农民的其他就业途径,促使部分农民稳定有序地向其他产业转移。因此,农民合作社是保障农民利益的的坚强后盾。

2 构架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促进民主管理,维护地区稳定

新农村建设实现民主管理与提高农民收入同等重要。西南民族地区因历史、地理等因素,很多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的生产状态。另因其自身民族传统习惯、信仰以及以宗教活动习俗、血统等级制度,普遍存在着缺乏平等意识、民主意识的观念,从而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条规定:农民合作社为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社员在参与内部事务管理上具有平等权利,施行民主管理,这就有利于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习惯,并使农民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提升。同时,农民合作社作为一个联合组织还因其共同经济利益促使社员产生强大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的民主管理。此外,农民合作社还为社员提供更多关于政府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发现问题,社员可以通过农民合作社与政府对话,并监督基层组织的社会民主管理。从政府角度来看,也缩减了政府的管理量,减轻了政府压力,从而构架起农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减少农业政策制定、实施成本,促进农业政策制定的合理化和有关农业政策的顺利实施。

稳定一直是政府在农村工作中关注的重点问题,民族地区的稳定更是重中之重。西南民族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民族问题多发的敏感地带。当前,因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领土、疆域争端及宗教等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农民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强参社农民的民主意识,进而起到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首先,农民合作社给予社员共同的利益诉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利益分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其次,社员在遵循合作社的规章制度过程中,会将诚信、互助、民主、团结等意识内化为一种公共价值观,更好的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再次,农民合作社作为基层组织扎根于农村,可以尽早发现威胁社会稳定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局部矛盾扩大。在矛盾发生后,农民合作社也可以协助村委会充当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3 构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桥梁,形成合作社文化,促进民族融合

合作社文化(也称合作社组织文化)是指反映合作社本质规定性的、为合作社成员普遍认可的一整套思维模式、认知系统、行为规范等。西南民族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农民合作社具有自身文化构建功能。总的来说,包括自身物质条件、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品牌文化及社员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社员通过农民合作社的自身文化建设,从中学会科技、营销、学会民主、合作,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同时,社员在继承其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逐步接受外来文化,进而形成合作社社员间的共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又进一步促使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打破地域及辖区的界限,推动西南民族地区民族的融合。

4 构架民族地区城乡之间的桥梁,平衡城乡资源,创建和谐乡村

资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政府对农业服务投入呈稳定增长趋势,特别是加大了对民族地区公共设施、技术服务及社会福利的投入,但依然相对偏倚城市,农村资源配置稀缺,城乡资源配置差距大。特别是西南民族地区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城市地区凭借资金、技术、信息多方面优势,政府公共服务投入效率较高。而农村地区农户多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生产,对于农业服务的需求缺乏有效的表达渠道,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往往根据自己掌握的状况来决定农业公共服务的内容,导致公共服务供需之间严重脱节。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大量修建“面子工程”,造成极大资源浪费,农民也无处诉求。

“为农服务”是农民合作社的根本宗旨。有学者提出“农业公共服务的三螺旋模型”,阐明政府——企业——合作社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农民合作社通过与政府与企业的联系,表达农民对于农业服务的真实需求,从而克服政府农业服务供给与农户需求之间的不相匹配,从而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同时,农民合作社还承担了政府委托的服务职能,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在自身经济效益好的基础上可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农业合作社还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大力加强农村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网络、文教卫生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奠定基础性条件,从而均衡城市与农村的资源配置。因此,农民合作社也可以构架起城乡之间的桥梁,改善乡风、乡貌,促进和谐乡村的创建。

5 构架农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桥梁,繁荣生态经济,建设美丽乡村

西南民族地区有着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必然成为西南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之路。有学者认为“生态经济应是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增长为目标,在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间合理配置物质、能量、信息、价值和人才等资源,实现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经济结构”这一定义阐明了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但近些年来,因市场经济利益趋动与政府管理行为不力导致西南民族地区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日益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生态系统承受能力日益脆弱。这就需要一种经济组织能够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设环境友好型产业实现民族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表明,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遵循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因此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往往导致农民为了一己利益唯利是图,而农业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实施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自愿加入与民主管理的原则也能确保社员形成共同利益,因此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有学者指出:由于合作社的公共产权制度与合作社的可持续的价值理念相结合,所以由农业生产效应的外部性而导致的农业环境恶化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内部化而得以解决。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利用其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养生、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业产业。许多农民合作社通过保护环境宣传教育,使农民增强了环保意识;通过推广环境保护技术,使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因此,农民合作社可以构架一条农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桥梁,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袁本朴.西部大开发与四川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建设[J].民族研究,2001(2):31-40

[2]王宁,林坚.合作社与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32

1004-7026(2015)03-0065-03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1;F321.3;F321.4

A

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培育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合作社参与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构架西南社员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选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潮”就这么说
建筑安装造价控制核心要点构架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Country Driving
高可靠全平台ICT超融合云构架的设计与实现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西南丝绸之路及其对西南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