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
2015-04-11杨红庆
□杨红庆
探究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
□杨红庆
中国在人口压力、环境污染与可耕地不足的严峻情况下,必须走循环农业这条路,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文章探究了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
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
循环农业的理念就是由循环经济得来的,在不降低甚至增加农产品产量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农业投入低、产出高,并且对环境污染很小的路径,以达到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目的。
1 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1循环农业定义
循环农业是一条崭新的理念,它是兼顾资源、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利用循环经济和延长产业链条理念,调整农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作物能量的多级利用,以求能源损失达到最小。在整个循环中,尽量减少有毒物质的应用,最程度的保护环境,做到与环境和谐相处,在实现农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保证生活环境的优美。从而达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新农村建设能够和谐发展。
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循环农业的道路
我国利用非常有限的土地和淡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量1/5还要多的人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粮食问题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粮食问题不解决,一个国家就不能稳定,不能发展。我国有约四分之三的人生活在农村,一直以来农村人口收入增长都小于城市人口收入增长,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解决。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单纯依靠农业增收的途径十分有限,再加上资源的日益贫乏,环境的持续恶化,使农业资源日益萎缩。在此状况下,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能够使农业持续发展的道路,保证十三亿人口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而循环农业的特点,正符合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所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循环农业的道路。
1.3发展循环农业的优势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循环农业为农业向更深层次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代替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低级资源代替高级资源,通过农业生态链的延长,使能量利用率提高,增加了农产品的产出。进而实现农业生产潜力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产出增长的统一。人类生存的根本就是农业,在自然界中,没有哪一个物种像人类这样对自然界有如此大的影响,人类高居生物链的最顶端。可以说,循环农业的能否成功,关系着人类和自然能否和谐相处,关系着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
2 对循环农业的实践
循环经济在我国循环农业中的应用,创造出了三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一是以生态农业模式的提升和整合为基础的局部循环模式;二是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为目标的内循环模式;三是以循环农业园区为方向的整体循环模式。2010年以来,茂县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现代农业基地强县以奖代补项目”、“特色水果标准化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项目”等项目的实施,重点开展田间路网、水网、绿色防控、土地整治、培肥地力等工作。建设了16个现代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园、26.6678hm2木耳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33.333hm2南庄有机羌脆李生产示范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辐射带动了3000hm2特色水果、3666.667hm2蔬菜产业的发展。在这16个现代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园,蔬菜平均亩产量要比一般生产高出1500kg,667m2收入将会增加1800元;同时水果的产量比一般生产高出500kg,每667m2收入将会增加1000元,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
3 循环农业发展的领域及方法
废物利用方面:在广大农村,每到夏季就雾蒙蒙的,那是农民为了省钱省力焚烧秸秆,焚烧秸秆害处很大:一是对大气造成污染,二是高温造成土地营养流失,再者容易引发火灾。针对这个情况,各级乡镇政府派专人阻止农民焚烧秸秆,但收效甚微。从循环农业的角度来看,以此为突破口,寻求秸秆的高效利用,将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在农村,养鸡场粪便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而大力发展沼气池,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灵丹妙药,粪便在沼气池中经过发酵,不仅去除了臭味,还更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发酵产生的沼气则可以用来做饭、照明。不仅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还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遵循循环农业的理念,积极去想法处理,就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在节约水资源方面:农业是用水大户,传统农业都是漫灌,利用率只有13%,大量的淡水资源都被浪费了,借鉴国外的经验,采用喷灌,滴灌的方法,利用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不仅大大提高淡水利用率,还节约了劳动成本。
结束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渐渐枯竭,能源问题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从循环农业中,人们找到了应对办法。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民一定能从循环农业中获得巨大效益。
(作者单位: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
[1]陈德敏,王文献援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援经济师,2012(11):8-9
[2]周震峰,王军和,周燕援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J]援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11):345—351
1004-7026(2015)03-0040-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