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机构知识库营销推广研究
2015-04-11马伊凡
周 沫 马伊凡 王 珏 杨 舸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09)
·业务研究·
高校机构知识库营销推广研究
周沫马伊凡王珏杨舸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09)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分析,结合本馆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推广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IR营销推广的策略和机制的设想,同时对著作权维护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籍此,能够长期有效的推广机构知识库,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展示和推广高校的学术资源和学术成果,为学术研究与交流服务,也为提高其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关键词〕机构知识库;IR;高校;营销;推广
1 机构知识库国内外发展现状
1.1国外现状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的发展壮大,可以通过OpenDOAR(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这个具有权威性的开放获取学术仓储库一窥其全貌,截止于2014年6月10日,被DOAR收录的机构知识库已达到了2 670个,在ROAR上注册过的机构知识库也已远远超过了3 000个。美国以16.7%的数量比例位居第1,英国排名第2,德国第3,图1为开放获取学术仓储国家分布比例。
运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式为:“Institutional Repository”or“IR”,检索入口为“主题”,检索年限为2004-2013,检索到机构知识库方面的国外文献242篇;将检索入口设为“标题”,检索年限为2004-2013,检索到机构知识库方面的国外文献57篇。从中筛选相关文献8篇:Ruiz-Conde,E通过分析100名高校知识库,研究了其竞争环境与角色定位,来说明机构知识库的是数据长期保存及产生科学、严谨的学术文献的介质[3];Sawant,S和Krishnamurthy,M是研究印度机构知识库用户的使用情况[4-5];Wang,F与Cragin,MH阐述了数值存储库平台的建设[6-7];Henderson,I、Alayon,SB分别研究了消防机构库和水产养殖部机构库的应用与发展[8-9];Dorner,DG主要介绍了向图书馆学科馆员推广机构知识库,学科馆员知识水平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对IR的不同看法[10]。通过对文献的检索与阅读分析,结果显示,国外关于具体制定机构库进行全民营销推广策略,及搭建多渠道营销推广平台的文献相对较少。
图1开放获取学术仓储国家分布比例[1]
1.2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有许多学术单位建立了IR,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科学研究所,如中国科学院等;二是高校,如厦门大学等[11]。通过检索DOAR,中国大陆机构共39所;台湾机构有58所;香港2所,台湾机构知识库数量超过大陆地区19个,香港则较少。图2为亚洲地区机构知识库采用汉语的国家(地区)分布比例,可看出台湾机构所占比例为57.4%,中国大陆所占比例为36.6%。可见,我国机构知识库在全球所占比例很少,即使有些机构或高校建设了IR平台,也不一定会在OpenDOAR上登记注册,最主要的因素是没有用户群体,IR的使用率低,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IR进行营销推广,提高其使用率。
图2亚洲地区开放获取学术仓储国家(地区)分布比例[2]
笔者运用CNKI数据库,以“关键词”为检索入口,“布尔逻辑或”与“精确”的匹配模式,采用检索式为:机构库 or 机构知识库 or 机构典藏 or 机构仓储 or 机构存储 or 机构资料库,检索年限设定为2004-2013进行了搜索,结果显示,这10年间发表的关于机构知识库的文献共计805篇。我国大陆地区最早由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发表了第1篇机构知识库的文献—《图书馆VS机构库——图书馆战略发展的再思考》[11],从图3看出,2004-2009年发表的关于机构知识库的文章呈逐年递增趋势,尤其是2008-2010年间,文献增长率约80%左右,2010年为峰值;2010-2013年则呈现出趋于平缓的态势。
图3 2004-2013年机构知识库文章发表情况折线图
通过文献筛选阅读和以上文献分布现状分析,相关文献主要研究内容:李楠楠采用了麦肯锡提出的“4Ps”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促销(Promotion)手段对机构知识库进行营销活动[11];何海地、卓宝光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建设机构库的方法和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12];杨玫提出了杭州公共图书馆微博推广策略,效果显著,值得借鉴[13];张冬荣研究提出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建设的战略定位和策略选择,以及政策研究、技术开发、服务支持是其IR建设推广的3个主要方面[14];吴雷探讨了IR在内容搜集和推广 策略等方面存在及面临的问题[15]。
笔者对上述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南工机构知识库的实践,拟提出一系列高校营销推广设想: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向院系、面向文献检索课学生、面向全校的培训讲座,搭建营销推广多渠道平台,采用微博、微信等媒介进行快讯互动式营销、热点话题式营销、个性化互动营销等网络互动模式的用户体验,以期有效推广机构知识库的发展使用,促进学者之间学术文献的交流。
2 高校机构知识库的营销推广分析
2.1制定营销推广管理机制
2.1.1机构知识库小组
图书馆需要成立机构知识库工作小组,机构知识库的建立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它需要系统部技术人员的支持;营销推广人员的服务;每个系统的运行,未来都要进行软硬件的更新和维护,所以更需要图书馆领导在行政和财政上的支援。
2.1.2学科馆员联络
现在的图书馆都有学科馆员,指定一位学科馆员与各个系、各个院进行联系,与师生们沟通,可以收集资料、为师生上传资料,作为机构知识库的联络窗口,架起图书馆与各院系之间的桥梁。
2.1.3形成回路
图4回路图
将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工作小组、学科馆员联络窗口与院/系教师及硕博研究生紧密结合,学科馆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角色,更好地把机构知识库营销推广到院系,并让院系的师生能够信任我们机构知识库,愿意上传自己的资料,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给予学者们时间去相信机构知识库的优势,而且要让他们看到不久以后的收益,未来能够利用机构知识库使自身的学术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形成一个环形回路体系。
2.2制定营销推广策略
2.2.1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师生对IR的认识度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获得的数据,全面了解高校师生们对机构知识库的认识和认可程度,以及对机构知识库的建议等信息,为之后的IR宣传推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馆制作了机构库调查问卷通过邮箱、QQ群等分发给学校师生,借此获取他们对IR的了解度,以下为用户年龄段和使用频率分析,见图5,由此看出,了解使用机构库的年轻人较多。
图5 机构库用户年龄段和使用频率分析图
2.2.2搭建多渠道平台对IR进行宣传推广
(1)面向各院系教师学者
首先,图书馆需要做出一份机构知识库的营销推广函,介绍IR系统的优势与上传资料后学者的收益问题,让全校师生能够了解什么是机构知识库,它的作用是什么,未来的发展等,要让大家知道机构知识库的必要性,教师与学者们的认可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参与的程度[12]。同时,图书馆的人员要积极进行推广宣传,将营销推广资料分发到每个学院办公室,从个别院系开始试点,进行突破,取得成绩,最后全面推广。南工机构知识库工作小组最初将推广资料发送到各个学院办公室,并制作海报张贴在各学院、食堂等,让还不了解机构库的潜在用户去主动关注它。另外知识库中学人文库专栏收藏了本校院士、教师的著作,通过推广,许多老师都将主动将自己出版的多本著作送给我馆,至今约有400位教师,捐赠了近1 000种著作。
(2)面向文献检索课学生
除了向院系教师学者进行营销推广,还要向学校广大本科及硕博研究生进行宣传,每一位来到图书馆的同学都可以领一份推广函。本馆图书馆有很多老师都担任学校文献检索课的授课,他们也很关心和支持本机构库的推广发展,在课上可积极宣传推广机构知识库,笔者认为,将来也可将机构知识库纳入授课范围,大力支持我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发展。
(3)面向全校师生的讲座
定期开设机构知识库的培训讲座,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针对本校全体师生,以及新进入学校的教师与新生等队伍分别开展培训。多渠道搭建分享平台,深入浅出的讲述机构知识库的内涵广度与实用性。本馆在每年新生入馆教育培训中,总会向学生介绍我馆的特藏库与机构库的建设情况。
2.2.3IR的用户体验
(1)网络互动模式
微博与微信是现今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媒体手段,目前,已成为全球营销推广的新平台,微博、微信推广效果显著。第一,可在占据市场份额名列前茅的新浪、腾讯的网站增设关于机构知识库的微博账号,即时发布快讯互动式营销信息,缩短信息传播周期并减少时间成本;第二,为了提升信息传播的效果、扩大信息推广的范围,采用热点话题式营销,借此来推广机构知识库的入藏与服务[13],使得更多人了解IR。
(2)服务于师生的个性化互动模式
机构知识库仅仅要作为一个数字化文献的收藏和保护平台已经远远不够,还应该是一个学术文化交流的平台,全校师生都应能够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学术内容。IR的技术人员可开设一些体验账号进行分享,采用服务于全体师生的个性化互动营销模式即全民参与式体验,针对性的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升机构知识库的影响力与全体师生的参与力。发动本馆VIP学科馆员的优势,为南工各学院才俊老师开设账号,分享他们的学术成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2.2.4学校政策的扶持
(1)关联各学院网站及校内系统
关联各个学院以及校内系统,光凭图书馆的努力是完成不了的,最重要的是要取得校级层面的领导对图书馆建设的机构知识库的完全了解与信任,获得校领导的支持,实行领导决策力,这样可以通过全校大会,为图书馆向各院系院长、领导宣传机构知识库;并且,还需要学校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使得图书馆与各学院网站、信息中心相关联,使用校内邮箱即可登录,无须注册,方便教师学者们上传下载资料,学生则使用学号登录;或通过行政手段强制使用该库,将校内SCI、专利技术等奖励政策与检索该库挂钩,以此为依据,继而推动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快速发展。南工机构知识库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如何与校内系统相关联,建立起无缝对接模式,更好的保障文献的使用安全。
(2)激励教师
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机构知识库建设顺利实施和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我馆将激励的对象暂定为3种类型:各个机关学院、各机关与学院机构知识库建设人员、教师和学者这类科研人员,对于IR建设人员运用服务奖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而学院教师与学者则采用绩效考核机制。这种组合式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图书馆机构知识库的自我建设营销推广模式[14],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激励机制
3 机构知识库推广中的著作权授权维护
向用户推广IR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来保障用户的著作权与使用权:
3.1用户制约与限制
机构知识库建设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主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师、学者处搜集的文献资料,必须确定其能够在机构知识库中的传播与保存的权利;二是文献在开放给一般用户使用时,必须要顾及作者的感受与权利,一定要能够保障其文献不被窃取。高校机构知识库只能够使用校内邮箱登录上传下载,仅限内部交流学习,则可以保证未发表或灰色文献的安全保存。高校图书馆可以将著作权确认的工作程序(SOP)与著作权检查监督流程(SIP)相结合,SOP方便教师学者上传文献,确定其著作的处理流程;SIP使机构知识库建设人员对上传的文献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文献符合要求[15]。
3.2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持
台湾机构知识库的版权确认则是与出版商合作,进行版权的授权,国内也可采取台湾的模式,更重要的一点,机构知识库的实施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将其更加完善,调动起著作权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 结 语
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与营销推广是近几年图书馆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38所机构知识库中,真正营销推广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我国对于开放获取理念的接受程度,还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但也正因如此,机构知识库还有持续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借此良好契机,因此,将机构知识库开放获取和长期可持续保存的理念散播开去,展示和推广高校的学术资源和学术成果,既为本校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服务,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其学术声誉
和影响力做出积极地贡献。
参考文献
[1]OpenDOAR[DB/OL].http:∥www.opendoar.org/onechart.php?cID=&ctID=&rtID=&clID=&lID=&potID=&rSoftWareName=&search=&groupby=c.cCountry&orderby=Tally%20DESC&chart type=pie&width=600&height=300&caption=Proportion of Repositories by Country-Worldwide,2014-06-10.
[2]OpenDOAR[DB/OL].http:∥www.opendoar.org/onechart.php?cID=Asia&ctID=&rtID=&clID=&lID=138&potID=&rSoft WareName=&search=&groupby=c.cCountry&orderby=Tally%20DESC &charttype=pie&width=600&height=300&caption=Proportion of Repositories by Country-Asia,Chinese language,2014-06-10.
[3]Ruiz-Conde,E;Calderon-Martinez,A.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their role as communication media of scientific knowledge[J].Scientometrics,2014,98(2):1283-1299.
[4]Sawant,S.India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a study of user’s perspective[J].Program-electron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2,46(1):92-122.
[5]Krishnamurthy,M;Kemparaju,TD.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n Indian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 study[J].Program-electron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1,45(2):185-198.
[6]Wang,F.Building an Open Sourc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at a Small Law School Library:Is it Realistic or Unattainable?[J].2011,30(2):81-84.
[7]Cragin,MH;Palmer,CL;Carlson,JR.Data sharing,small science and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A-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2010,368(1926):4023-4038.
[8]Henderson,I.Open-Access and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n Fire Literature[J].Fire Technology,2013,49(1):155-161.
[9]Alayon,SB;Nemiz,ES;Superio,DL;de la Pena,JG;Pacino,LG.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at the Aquaculture Department of the Southeast Asian Fisheries Development Center,Philippines[J].Program-electron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3,47(4):384-398.
[10]Dorner,DG;Revell,J.Subject librarians’ perception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s an information resource[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12,36(2):261-277.
[11]李楠楠.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1.
[12]何海地;卓宝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构典藏建设实践[J].情报探索,2009,(9):78-80.
[13]杨玫.杭州图书馆微博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5):157-160.
[14]张冬荣.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建设推广与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20-25.
[15]吴雷.高校机构知识库研究[C].济南: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2012:321-325.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Research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n University
Zhou MoMa YifanWang JueYang Ge
(Library,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existing literature,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of our librar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assumption about IR marketing strategy and mechanism,meanwhile for the maintenance issues such as copyright is studied.Whereby,a long-term effective promotion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could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cholars,present and promote academic resources and achievements in university,support academic research and exchanges,make positive contriibution improve the academic reputation and influence.
〔Key words〕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university;marketing;promotion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6-0154-04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6.029
作者简介:周沫(1984-),女,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及情报服务,发表论文5篇。
收稿日期:201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