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间诗群诗歌巡展/麻雀诗群
2015-04-10
麻雀诗群创立于2010年9月,创办人为刘频、大朵、侯珏等。《麻雀》诗刊同年同月创刊于柳州市,主编为刘频、大朵。
麻雀诗群凝聚柳州、来宾两地诗歌写作的有生力量,探索和呈现广西乃至华语诗歌的一种可能性。注重对诗歌现代精神内核的把握,突出诗歌写作的创新,在这个大向度的基础上兼包并容,尊重每一个诗歌作者的个体化写作。
麻雀乃生活中常见之物,因为常见而容易被忽视,麻雀的飞行贴近地面,穿梭在田间、街道、屋檐、拐角之间,而诗歌常出没于此,诗人亦如麻雀,朴素生长而富有生命力、麻雀诗群的诗歌气质是生活化的,忠于生活,把生活的发现转换为诗歌,这是麻雀诗群基本的写作方法论和价值观。
刘频的诗
刘频,男,20世纪60年代出生,现居柳州。在《诗刊》《星星》《诗选刊》等发表大量诗歌,作品入选多种诗歌年选,出版有诗集《浮世清泉》《雷公根笔记》。
前往香枫镇
我把天空当作一只便携的小镜子藏起来
从阴坡翻过阳坡
一抬头就看见伐木工人,在给一条河流穿衣服
是黑色的衣服,那衣袋里,有军火库和樱桃园
他们说我习惯于把细节放大,譬如
少女脚上的蛇伤,是我要前往的香枫镇地图
港口封冻了。哲学船里放着工厂电影院的片子
我途中要拜访的一位死亡化妆师,她一脸倦容
但冬天的小火锅已经沸腾。在最近和最远的 地方
我有两个亲戚,一个是暴利,一个是晚霞
在暴利里我驱赶运煤的火车进了旅行纸杯
在晚霞里,我用最好的火转动着爱情的烤玉米
我所到达的,都是老式唯心主义者所经过的
那儿房屋连片,屋顶上晒着小提琴像晒着鳄鱼
我把好天气拿出来,他们推选我做镇长
我的生活与灵魂
在冬夜的小木屋里
在一盏岁月的晚灯下,我终于看清楚了
我的生活与灵魂的关系
对于我而言,我的生活与灵魂
就是一根电线里的——火线和零线
它们貌似互相分离,而又紧紧绞缠在一起
是的,我的生活与灵魂
正如这统一在一根电线里的火线与零线
一个是带电的
在电流中产生生命的原始动力
一个是静默的
在静默中形成虚无事物的实际意义
它们是一对独立又连体的孪生兄弟
在矛盾与融合中
给一个孤独的生命带来了一生的光明
也照亮了一间小木屋周围的事物
哦,这个在时间的风沙里
缠人的复杂问题,在今夜的灯光下
变得如此简单明了
但是,当我想更深地探入
生活与灵魂的秘密,我发现我错了
就像我常常分不清哪一根是火线和零线,那时
在我盲目的触摸中,遭到了它们反抗性的电击
我不得不立即把手缩回来
小神曲
在一只斑鸠的巢里,群山安睡
狮子合上了一天的野外笔记
我死去的亲人,在乔木树冠收起了降落伞
水下的星星,信也只写了一半
歌德的灯熄了,而铁车的牙齿完好无损
在自己的脚印里,他们都累了
在阴暗的湿地里,我还没有睡
我要去照料还在燃烧的那堆篝火
大朵的诗
大朵,生于20世纪60年代,男,壮族,广西来宾人。已出版诗集《等待鹊桥》《怀念狐》《痛苦之门》和《床尾的兰花》等。其中《痛苦之门》获第四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
礼拜天
礼拜天
无礼可拜
清晨
窗帘的碎花带来阳光影子
老人训斥孩童的声音隐约可闻
邻居阿婆哼起小苹果
大梦醒来
我们紧紧相拥
可看到各自堆积在脑门的心事
又默然分开
一个人走了
一个人走了
就会带走一些情感
因他汇集的缘分
也就慢慢飘散
像黄昏树林中的鸟鸣
终归平静
因他出现的一些面孔
从此也会模糊
因他引发的感动
随泪水滴下泥土
他开辟的山道
野草春风满面
他带走时间和梦
加入云彩队伍
壮大雷电的分贝
他用阴晴表达感受
无须人间琐事
他在天上裁剪
牛羊
他的白发让岁月变轻
他用春夏覆盖秋冬
时间的孩子走了
他打马走过亲人梦中
从山巅树顶进入天空粮仓
饮食天使的歌声
蓝敏妮的诗
蓝敏妮,女,70后,广西来宾人。2013年开始写诗,有作品在《广西文学》《中国诗歌》等刊物发表。
在一滴水里飞
上帝说,在一滴水里就可以飞
在金秀县,上帝的一滴水伸开长长的手臂
放下的笔管漂成竹筏
白云裸足站在水中,用瑶语给我念诗
我的鞋滚落湖底
两岸的千页岩,是往来人卸下的翅膀
以及层叠的金缕衣
湖心荡开蓝色的镜子
我盘腿而坐,左手立起,右手立起
指上丹青飞向群山
一只翠鸟从天而降
衔走我的名字
锦衣
锦衣,是死亡的衣裳
她绝代的风华是一场烟
黑夜里谁在风中喊门
逝去的亲人此刻回身
先伸进胳膊,再挤进腰肢
薄薄的,在风中飘游说“太冷”
红白黄绿紫
一套悔过,一套赔罪,一套祈求
供台之上,锦衣层叠,
一枚“孝”字打弯膝盖,跪着疗伤
飞飞的诗
飞飞,女,70后,桂北人。1993年开始诗歌创作,在《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中国诗歌》等发表作品若干。
在错误的系统里打出我的病历
将要说明一个特殊的梦
梦中在网站里打出我的病历
文字诡异
我使用二维码机器刷出其中内容
屏幕显示
包括过去和未来
记载我做过的好事以及坏事
有几个好朋友、敌人
最值得骄傲的成果
最令自己唾弃的失败
甚至还给我取了别名
是的,这是一本病历
让我好奇而渴望获知它的病历
它没有告诉我怎样医治百日咳
我也不介意
我一目十行地看下来
特别想知道
自己
是不是一个好人
蓝向前的诗
蓝向前,男,壮族,1976年生于广西柳城县,现供职于柳工。有诗歌在《广西文学》《红豆》《中国诗歌》等刊物发表。
我在听一个陌生人说她的家乡话
她说什么我听不懂
应该是她们那里的家乡话
她的语速很快
像一滴滴雨水急剧想要扑回湖面
她离手机很近
仿佛随时都要冲进手机屏幕
像有时妻子贴着儿子粉扑扑的小脸
她的眉毛向上挑动了五次
手掌空空、握紧又摊开
脚步踱到左边停了两秒又向右边踱去
我不知道电话那头
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孩子
不知道什么年纪、什么性格
以及她们之间有什么过往故事
我只是在偷望她的时候
她露出尴尬的表情
而我则露出了一个会心的微笑
周统宽的诗
周统宽,男,壮族,1966年生于广西融安。 1988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作品散见《广西文学》《诗歌月刊》《红豆》《北欧时报》等,著有诗集《枯水期的鱼》。
不寒而栗
每一次路过烤鸭摊
都让我不寒而栗
被丢弃一旁的那盘鸭屁股
又一次将我押到1968
那时的我与鸭子走路的模样一样
生产队的镰刀改造着父亲拿笔的手
我在一旁水塘看鸭子在水里游
红袖章喊着口号
红旗飘满了全村
不懂事的孩子都跟着看热闹
几个戴着红袖章的人
很快将一帮牛鬼蛇神押到了批斗会场
有一个脖子上还挂着几只刚刚被打死的鸭
黑色的土地染上了红色的血渍
我好奇的目光瞬间在那个人的跟前跪下
我不敢哭不敢喊
我得跑开
我得找个地方躲起来
躲到天黑
躲在噩梦里不敢回家
批斗会一直挨低着头的那个人
批斗完又一直低着头找我
我不知什么时候伏在他的肩上
听见他喃喃自语:
“要 要 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那个人
直到我长了很大很大
才在又一个漆黑的噩梦中大声喊了出来
“爸爸……”
虹浅浅的诗
虹浅浅,女,70后,广西来宾人,作品散见《诗歌月刊》《广西文学》《红豆》等省市各级刊物。
玻璃
有几朵云蹲在海面
有几棵树站立在阳光里
有一群斑马奔驰过草原
有一阵风
吹来几只鸟儿
啄了啄那块玻璃
才发现
我在这里
十个月
有十个月
她不想俗事
只是特别透明敏感
握住每一缕吹来的风
它们漂亮的裙裾
询问它们从何而来
她要让他
也记住那神秘空旷的地方
伫立于阳光
彼时神的光芒抚摩神奇的身躯
彼时生命成为大地的掌上明珠
每一片翅羽都驮着星光
被低一寸的灵魂
引以为傲
白鹭飞过莲塘水库
几只白鹭
落在我的家乡
莲塘水库
甘蔗林 稻田 浅水滩
湿地 芦苇 小虾米
我的家乡恰好拥有几项
适合白鹭落脚
白鹭们落在莲塘水库
像几个罕见音符
点缀在熟悉的乐谱
平凡之地平添了几分高贵
平凡之地也将像长白山花香
黄河水滚滚
秦岭霞悠悠一样
被它们一一抛翅下
谢丽的诗
谢丽,笔名舍逦,70后,生于广西柳州。断断续续写诗多年,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柳州某大型国有企业。
在半岛自助餐厅里
我从下午五点出发
半岛餐厅的路程仅仅是10公里
我却用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
时间被计程车、公车、私家车、货车
以及不计其数的行人玩弄于掌中
像泡沫一样点点地消失化为黄昏的边缘
七点半的餐厅人声鼎沸
食五谷杂粮的人们
闻四面残香 喝八方噪音
我在5号桌停留
对面的涛富足的享受甜食
旁边的静不安分地蚕食鱼生
我喝乌鸡汤,几口下去,想起外面下着雨
雨当然和我们无关
因为牙疼和囊肿
我坚持了几天的素食
可我却总是梦见与素食无关的食物
在黑夜里把我的胃冲击得溃不成军
在食客和食物纠结的自助餐厅里
我觉得所有的食物都应该加上芥末
芥末激活了食物的想象
激活我身体的无声无息